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果婆婆納

鎖定
長果婆婆納(Veronica ciliata Fisch.)是車前科、婆婆納屬植物。莖叢生,上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葉無柄或下部的有極短的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1-4支,側生於莖頂端葉腋,短而花密集;苞片寬條形,長於花梗;花萼裂片條狀披針形;花冠藍色或藍紫色,筒部短;花絲大部分遊離。蒴果卵狀錐形,狹長,頂端鈍而微凹。種子矩圓狀卵形。花期6-8月。
中文名
長果婆婆納
拉丁學名
Veronica ciliata Fisch. [2] 
別    名
青海婆婆納
纖毛婆婆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車前科
婆婆納屬
長果婆婆納

長果婆婆納形態特徵

長果婆婆納
長果婆婆納(13張)
植株高10-30釐米。莖叢生,上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有兩列或幾乎遍佈灰白色細柔毛。葉無柄或下部的有極短的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3.5釐米,寬0.5-2釐米,兩端急尖,少鈍的,全緣或中段有尖鋸齒或整個邊緣具尖鋸齒,兩面被柔毛或幾乎變無毛。 [1] 
總狀花序1-4支,側生於莖頂端葉腋,短而花密集,幾乎成頭,少伸長的,除花冠外各部分被多細胞長柔毛或長硬毛;苞片寬條形,長於花梗,花梗長1-3毫米;花萼裂片條狀披針形,花期長3-4毫米,果期稍伸長,寬至1.5毫米;花冠藍色或藍紫色,長3-6毫米,筒部短,佔全長1/5-1/3,內面無毛,裂片倒卵圓形至長矩圓形;花絲大部分遊離。蒴果卵狀錐形,狹長,頂端鈍而微凹,長5-8毫米,寬2-3.5毫米,幾乎遍佈長硬毛,花柱長1-3毫米。種子矩圓狀卵形,長0.6-0.8毫米。花期6-8月。 [1] 

長果婆婆納產地生境

分佈於俄羅斯(布里亞特、赤塔、伊爾庫茨克、圖瓦、雅庫茨克)、喜馬拉雅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尼泊爾、中國。 [4]  在中國,分佈於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 [2]  生於海拔2000-44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巖上或河邊。 [5] 

長果婆婆納主要變種

拉薩長果婆婆納(學名:Veronica ciliata subsp. cephaloides (Pennell) D. Y. Hong):植株高10-60釐米。莖常單生。葉片卵狀披針形,整個邊緣具鋸齒。花序通常伸長,不為頭狀,極少近頭狀的;花梗長達6毫米;花萼裂片有時大得多,長達8毫米,寬達2毫米;花冠具較長的筒部,佔全長1/3-2/5;花絲至少有一半貼着。蒴果較短粗,長5-7毫米,寬 3.5-4毫米。花柱長0.7-2毫米。分佈於中國四川西部、雲南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高山林下或草地。 [1] 
中甸長果婆婆納(學名:Veronica ciliata subsp. zhongdianensis D. Y. Hong):植株高1.5-20 (40)釐米。莖常單生。葉片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通常兩面被毛,邊緣具深刻鋸齒,極少全緣的。花序花期頭狀,花後伸長或頭狀;花冠較小,裂達2/3;花絲一半貼於花冠。蒴果短,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花柱長僅0.8-1.5毫米。分佈於中國西藏林周、南木林以南,然烏至最西部的廣大地區。尼泊爾,印度西北部也有。生於海拔3300-5800米的高山草地。 [1] 

長果婆婆納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長果婆婆納全草含4'-甲氧基高山黃芩素-7-O-D-葡萄糖苷、6-羥基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6-羥基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苷。 [5] 
藥用部位:籽、全草。 [5] 
藥性:甘、淡,涼。 [5] 
主治:高血壓病,肝炎,膽囊炎,全身疼痛,癱瘓,乳腺炎,痢疾,跌打損傷;外用於瘡癤腫毒,瘡瘍,濕疹,皮膚潰爛,出血,跌撲損傷。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