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鎖定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位於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東北核心區,隸屬於長春市高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局,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010年12月,為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合理調整高新區學校佈局,根據高新區教育發展總體規劃,高新區政府將高新北區長春市第二十七中學與隆西小學、希望小學、陽光小學、興華小學合併,命名為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中文名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所屬地區
吉林長春
現任校長
張安輝
佔地面積
65000 m²
建築面積
21200多平方米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辦學條件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學校規模

截至2015年4月,該校佔地面積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200多平方米。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4月,該校有教職工95人,其中中高級教師63人,市級骨幹教師10人,區級骨幹教師19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教學班38個,學生總數1623人。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硬件設施

截至2015年4月,校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音美教室、多媒體教室、閲覽室、語音教室,所有班級實行多媒體電化教學。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學校特色

合校後,學校領導班子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集思廣益,以全新的理念和視角理性審視學校,設計學校,制定了《學校未來五年發展規劃》,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提高、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促發展、優化教育資源、強化隊伍建設、創新學校管理、爭辦示範學校”的指導思想,以一流的管理彰顯辦學質量,一流的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品位,一流的師資實現學校的發展。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在抓管理、促質量的同時,學校也在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為此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使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快樂,真正做到了“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我陽光”;各種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的開展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此外,學校還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制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陽光健康快樂成長。
目前,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並以“校風正、學風濃、管理嚴、教學質量高”贏得了上級領導的肯定,所有家長的認可,社會各界的讚譽。 [1]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所獲榮譽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2]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領導班子

張安輝,現任長春高新興華學校校長。
曾在長春市寬城區教育局工作,後提出在基層工作。
2007年任長春市第二十七中學校長。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2010年學校重組,任長春高新興華學校校長。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合併學校

長春市第二十七中學
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市重點工作和區零起點、互動式、發展性督導評估機制激勵下,經過全校師生努力,行為規範示範校建設、新課程及德育改革、學校安全管理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學校努力為師生營造安全、温馨、舒適的學習、工作環境,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實現了校園生態化、平安化、和諧化,為行為規範示範校創建活動的開展創設了條件。
一、改善辦學條件
1、學校自然情況。長春市第二十七中學,位於高新區奮進鄉一間村,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中。學校擁有優越的教學、住宿環境。校園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生均校園面積45.6。建築面積9500㎡,其中新教學樓建築面積6005.67㎡,新建宿舍樓3339.39㎡,生均建築面積16.05㎡。校園規劃設計合理,綠地面積15000㎡。校園內鳥語花香、綠茵環抱,綠色葡萄園區14050平方米,成為區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改善辦學條件。目前,學校已擁有先進的教育技術裝備,教學、實踐設施齊全,擁有標準化的微機室、語音室、圖書室、閲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電教室應用於教育教學,學校現有現有13個教學班,學生661人,目前擁有教職工46人,其中局聘教師3人。高級教師8人,中級教師23人,中、高級教師人數佔教師總數82.5%,教師本科學歷人數佔教師總數的93.5%,教師學歷合格率100%,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3、優化育人環境。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和學生學習環境。學校自籌資金,更新了教師的辦公桌椅及辦公設施,初一、初二學生桌椅等設施。整潔、舒適、寬敞、明亮的工作和學習環境,給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辦學條件的改善為實施公平教育,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創設條件,為未成年人成長、為學校發展提供了保障。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
4、寄宿制學校。新建宿舍樓3339.39㎡,已經投入使用,寬敞明亮的學生食堂、温馨的住宿條件,科學規範的管理方式,使學生體會到黨和國家、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農村學生的關懷和温暖,解決了學生因路遠上學難等問題,收到社會的廣泛讚譽,也是民生工作、重視農村基礎教育的具體體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中午就餐和安全問題,增加了學生有效學習時間,為學校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保證。減少了因上學難而流失的學生,對學校控輟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校發展勢頭好,社會聲譽較高。學校領導班子工作務實,內部團結、凝聚力強,形成了工作合力。教師愛崗敬業,勇於奉獻,事業心強,精通本學科業務,科研意識濃,現學校生源穩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連續多年中考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為上級學校輸送了大批的優秀畢業生。
5、扶貧助學關愛行動。宣傳義務教育法及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走訪貧困家庭,建立學校貧困生檔案,制定學校對貧困生幫扶措施。教師主動向學校“陽光”基金會捐款,奉獻愛心,合理使用助學基金,用行動扶貧助學。使貧困生及家長真正成感受到黨和社會的關懷及學校的温暖。留住學生,完成學業,促進學校對控輟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教育教學工作。
1、常規教學管理:完善制度建設,強化教學的日常管理,積極參加市區新課程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教師水平。加強教學指導,“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努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本學期學校組織了以“聚焦課堂,有效教學”為主題的教學開放日活動,約請學生家長、外校教師、區教研員聽課與評課。有19名青年骨幹教師做課,課後主講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意圖、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實際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同教研組的其他教師對存在的困惑、疑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研究與交流,達成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教師能夠有效地應用適合中學遠程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將遠程教育資源能應用於學科教學之中,使學校形成了學習應用信息技術和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的良好氛圍。學校先後組織了開展教學開放日活動、精品課展示、骨幹教師説課等校本研修等活動,促動了學校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工作的開展。
實行學年組管理,學校教導處調控,學校指導的教學管理模式,注重提高教學效率,努力為學生成人、成才、成長服務。
2、畢業班工作:認真落實區教育局、去區進修中教部相關要求,制定初三畢業班工作計劃並實施,針對學生質測的實際查漏補缺,進一步細化學科教學目標,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按照中考的相關文報考、科學指導、綜合評價等項工作。認真做好指標生工作,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尋找出路,做到了學生、家長滿意,畢業生報考186人,中考超580分的學生4人,570分的學生11人列全區前位。
3、新課程改革:注重教學的過程管理,充分利用學校教學功能室設施、設備為教學服務,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展教育試驗,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開展全校性的學科小組活動,為學生個性發展搭建實踐平台。加強音體美等小科教學,開展學科教學研究活動,深化校本培訓,注重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4、遠程教育工作。通過培訓、學習與使用,學科教師都能熟練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文檔編輯,製作課件,製作電子表格,統計各種數據,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數據的準確率,使用效果很好。 學科教師能夠熟練的下載學科教學研究相關的論文、優秀教案、課件及相關的教育教學信息及綜合資料,這不僅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而且吸收和借鑑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有效的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使網絡資源的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作用。
教師累計使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學科教學近400餘節,覆蓋所有學科教學的主要科目。教師使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心得體會、及文章60餘篇。微機教師、遠程教育資源管理員王穎參加了市教育局的校園網絡管理人員培訓,信息員培訓獲得執業證書,她的的課件《引導圖層動畫》獲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論文《新課改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在“用智慧經營課堂”全國中小學信息及時教學徵文活動中或全國二等獎。教師魏麗萍實踐課獲市農村初中綠色證書教學評優課三等獎。物理教師朱琦的課件《簡單機械》獲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文章“科學之旅”獲三省四市教學徵文評比一等獎。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知識展示形象、具體,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引導,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整個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愉快,教學過程輕鬆、自然、生動、有趣為學困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能力不斷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平安校園建設。
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納入工作計劃,完善規章制度,責任落實到人。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強化安全隱患的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杜絕學生進入不良場所和網吧。為學期組織學生進行消防、逃生演練。進行防震逃生演練,請公安幹警給學生上法制、交通安全教育課。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主動向四川地震災區獻愛心,近年來學校無違法、違紀學生,學生犯罪率為零。
不斷的強化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主動與奮進派出所聯繫,清理校園周邊違規網吧等娛樂場所,為未成年人成長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近年來學校無安全事故發生。
四、教育基地建設。
1、農村綜合性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基地是服務、凝聚、教育廣大未成年人快樂成長的平台。在教育中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理想信念,錘鍊道德品質,培養和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艱苦奮鬥思想,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基地的建設與運行為城區學生了解“三農”提供了窗口,為學校綠色證書教育提供了實踐場所,為“三農”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便利,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校作為寬城區綜合性農村社會實踐基地,自2001年以來,形成了服裝、木工、種植三個主導專業,木工、種植、服裝、綜合實踐、科普教育5個教學區。2003年新建綠色葡萄生產示範園區作為寬城區農業科技創業園培訓基地和學生實踐基地,佔地14050㎡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葡萄沙巴珍珠,旭旺一號等優良品種分温室、大棚兩個區域進行對比栽培,採用無公害葡萄生產技術,生產安全、無污染,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綠色A級產品,帶動了周邊葡萄產業發展,同時開展果菜間種實驗,使園區成為區域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區域育人、創收、科技、生產示範基地。我校被命名為寬城區農業科技創業園培訓基地、學生實踐基地,為學生及區域農民參與科普實驗,培養學生科技意識、提升區域農民素質提供了保障。
在經濟發展超越的同時,全區其它各項事業也在超越發展,地震工作也無疑地擺在了區委、區政府重要的議事日程中,而且將地震工作納入了“區政府2008年民生行動計劃”,為了全面落實這一行動計劃,根據吉林省地震局、教育廳、科技廳吉震聯字[2008]1號、長震發[2008]11號《關於開展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活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區委、區政府決定投入科技三項經費創建寬城區防震減災示範學校,在保留基地特色基礎上,七月投入140多萬元建成了功能齊全的防震減災科普教學區:
1、科普知識宣教區:擁有260平方米的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教學、展覽綜合教室,內設懸掛式可升降投影儀,及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可容納200多人同時進行應急避險演練及專家學者對學員進行培訓;室內還配有牆壁式、落地式宣傳展板,用於宣傳防震減災和應急避震相關知識;設有LED大屏幕,滾動播放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畫面直接生動,易於學員接受;目前學校還正在建設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網站,屆時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學習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並可以在上面進行交流學習心得,拓展了防震減災教育的時間和空間。
2、科普知識展覽區:由70多塊地震知識宣傳板及200多塊科普知識宣傳板組成,學校圖書室闢有專欄科普圖書、光盤,學校從一樓走廊到五樓宣教區牆壁都懸掛展板,向學生展示應急避險常識、地震產生原理,地震探測,地震帶來的後果,瞭解國家地震現狀及其它科普知識。該展區努力做到科普知識高容量,高深度,全方位地向學生進行宣傳。科普知識展覽區屬於巡迴展,還要適時在全區各機關、街鄉鎮、各中小學校進行展出,每次展覽參觀人數將達到幾萬人次。
3、地震宏觀觀測區:該區域分成三部分,動物觀測區是一處200平方米的生態養豬舍,現飼養生豬50頭,為參加培訓學習的學員提供動物觀測依據;植物觀測區是兩棟各為500平方米的温室,為參加培訓學習的學員提供植物觀測依據,同時,還為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實踐提供了場所。在觀測區內還要建一棟150平方米的養雞舍,擴大學員宏觀觀測面;深水井觀測區,為使學員能進行水質觀測,還專門投資打了一眼120米深的水井,並由長春市地震局投資安裝深水地震觀測儀。
4、應急避險區:位於學校10000多平方米的操場。操場遠離教學樓,周邊沒有較高建築物,一旦發生地震險情,學生可沿着教學樓各走廊按照逃生避險的要求,專門繪出的逃生綠色通道,由樓內六個大門通往避險區。同時也是平時學員演練的應急避險場所。教學樓各走廊按照逃生避險的要求,專門繪出的逃生綠色通道和警示牌。
5、生活服務區:3500平方米的宿舍樓內,設400張牀位,1000多平方米的食堂,可容納400名學員同時住宿就餐。學校將提供温馨寧靜的居住環境,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滿足學員培訓的居住和飲食需求。
6、地震模擬體驗區:該體驗區由三個部分組成:地震體驗平台、地震模擬通道小屋和地震體驗等候區。地震模擬體驗平台,是體驗區內的核心部分,該設備是由寬城區科技局科技立項,投入科技三項經費委託吉林省北歐除雪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研發製作而成。其功能是通過學員在平台上的體驗,可以體驗到四級到八級地震情況;學員在地震平台上可以演練地震應急避險,通過地震模擬演示,可以非常逼真地把地震來臨時的橫波與縱波特徵演示出來。學員可以演練發生地震時通過地震模擬通道小屋,撤離時該小屋是晃動的,非常逼真;通過以上三個體驗與演練可以提高學員的應急避險意識,提高對地震震級的識別能力,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通過基地的相關教育,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發揮了基地全程育人作用。讓學生親身感悟,在社會實踐中快樂成長。
學校全員開設綠色證書教育,納入課程計劃,配備專業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基地科技生產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基地在教育 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接受職業預備教育,讓升學的有基礎,就業的有技術,讓學生學有所用,為其成長奠定基礎,提升生存能力。
2、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學校把平安校園、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創建工作作為學校重要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制定相關預案,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防震減災科教育中心建設的主要目的:通過科普講座、知識競賽、主題班會、防震減災科普展板、場所體驗、網頁製作、主題夏令營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進一步加強學生防震減災科技知識教育工作,使學生從小樹立防震減災科普意識,通過開展的模擬應急避震、緊急疏散演練強化學生的逃生自救技能。
省教育廳副廳長孫鶴娟對我校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學校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創建工作體現了兩個特色,一是有效整合綜合實踐基地資源,二是拓展區域教育資源的服務性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節約財力,使學校教育為社會服務。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是關注生命、增強學生自助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識的教育,是新課程綜合實踐課的延伸。我們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建設,完善相關機制,豐富教育的內容,完備相關設施建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真正把學校建成全區防震減災科普示範中心,為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我們的貢獻。
基地的建設與運行得到了省、市、區領導重視,社會的關注,學生和家長認可和社會的好評,為我們今後做好基地建設工作提供了動力。
五、創建工作成效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依法治教。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注學生髮展,辦百姓滿意學校是我們的宗旨,也是創建工作的總體要求。學校相繼評為寬城區未成年人勞動實踐培訓基地、長春市花園式學校,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先後有國家教育學會顧明遠會長,吉林省教育廳、市政府、市教育局、區政府、區教育局的領導多次檢查指導工作、參觀、考察對學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了很高的評價。
行為規範示範校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將在上級行政部門的領導之下,努力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爭創行為規範示範校。讓文明從我做起,從學校延伸,創建和諧校園,為創建和諧寬城做出貢獻。
近年來學校取得的榮譽:
近年來,我校教育教學各項指標均達到市區規定的要求。
2006年被評為區未成年人勞動技能培訓基地。
2006年獲區精神文明單位。
2006年在區零起點、互動式、發展性評估中獲區政府頒發的整體辦學水平提高獎。
2006獲區現代素質教育特殊貢獻獎
2006年被區政府授予教育科研先進校。
2006年中考獲區教育質量一體化管理一類校、及格率提高獎,獲鞏固率、推薦生、一類校、及格率、普職銜接達標獎。
2006年被評為吉林省勤工儉學、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先進單位。
2006年被為區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2006年被評為市標準化建設達標校。
2006年被評為市平安校園。
2006年吉林省農村初中控輟先進單位。
2007年中考區教育質量一體化管理鞏固率、一類校、優秀率、及格率提高獎,獲鞏固率、推薦生、一類校、優秀率、及格率達標獎。
2007年區運動會獲第七名。
2007年獲全國書畫大賽集體獎。
2007年獲區精神文明單位。
2007年被評為吉林省中初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先進單位。
2008年被評為區學校安全先進單位。
2008年區運動會獲第六名、區運動會精神文明獎
2008年獲區素質教育先進校。
2008年被評為區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
2008年被評為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
2008年被評為省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
2008年被國家命名為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