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

鎖定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是長春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現任局長是白松巍。
中文名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
所屬地區
長春市
所屬部門
長春市人民政府
現任領導
白松巍(局長)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職責

市農業農村局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
(一)統籌研究和組織實施全市“三農”工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重大政策。指導農業綜合執法。參與全市涉農相關政策制定。
(二)統籌推動發展全市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共服務、農村文化、農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治理。牽頭組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指導農村精神文明和優秀農耕文化建設。
(三)承擔全市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工作。負責農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負責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指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與發展。
(四)指導全市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工作。提出促進大宗農產品流通的建議,培育、保護和發展農業品牌。發佈農業農村經濟信息,監測分析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承擔農業統計和農業農村信息化有關工作。
(五)負責全市種植業、漁業、農墾、農業機械化等農業各產業的監督管理。指導糧食等農產品生產。組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指導農業標準化生產。負責漁政漁港監督管理。
(六)負責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風險評估。提出技術性貿易措施建議。參與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標準並會同有關部問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七)組織全市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指導農用地、漁業水城以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與管理,負責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質量保護工作。指導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和農業清潔生產。指導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節水農業發展以及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農業生物質產業發展。牽頭管理農業、漁業外來物種。
(八)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地方標準。負責全市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組織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
(九)負責全市農業防災減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指導植物、水生動植物檢疫防疫體系建設,組織、監督市內植物、水生動植物檢疫防疫工作,發佈疫情並組織撲滅。
(十)負責全市農業投資管理。提出農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建議。組織實施中央和省投資安排的農業投資項目,編制市級投資安排的農業投資項目建設規劃,提出農業投資規模和方向、扶持農業農村發展財政項目的建議,按規定權限審批農業投資項目,負責農業投資項目資金安排和監督管理。
(十一)推動全市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和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
(十二)指導全市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擬訂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
(十三)牽頭開展全市農業對外合作工作。承辦政府間農業涉外事務,組織開展農業貿易促進和對外交流合作。
(十四)按照“三個必須要求”,承擔主管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指導督促企事業單位加強安全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開展監管執法工作。
(十五)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委農辦交辦的其他任務。 [1]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基礎情況

長春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幅員面積20604平方公里,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中國糧倉”之美譽。全市轄5個縣(市)區,擁有97個鄉鎮,1683個行政村,421.5萬農業人口,總耕地面積130.7萬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4.54畝。近年來,長春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農業農村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動擔當起“打先鋒、站排頭”的重任,積極組織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等重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市呈現出農業豐產豐收、農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的嶄新局面。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穩步提升
長春市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吉林省糧食核心產區,堅持狠抓糧食生產不動搖,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發展戰略,糧食主產區地位得到鞏固。“十二五”末期全市糧食生產能力從150億斤穩步提升到180億斤階段性水平,總產量約佔全省的1/4。自2013年起,連續五年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90億斤以上的階段性水平,201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98.61億斤歷史最高水平,佔吉林省的26.7%,佔全國的1.61%。2018年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全市糧食總產量仍然達到172.9億斤。長春轄區內的五個縣(市)區均為國家糧食生產大縣,其中榆樹市糧食總產量連續多年在全國名列前茅,素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美譽。目前全市糧食總產量正穩步邁向200億斤。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加速發展
我市堅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發展特色產業,重點發展蔬菜、苗木花卉、瓜類、果類、食用菌、薯類六大主導產業,利用市現代農業引導資金,支持優勢特色產業園區和規模化棚膜園區建設,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發展,農安“三辣”產品已走出國門,遠銷世界各地,九台區波泥河鎮的花卉苗木享有“中國北方花卉苗木之鄉”美譽,君子蘭產業不斷壯大,食用菌產業蓬勃興起,兩瓜、葡萄、草莓等特色瓜果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基地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全市建成特色產業園區27個、200畝以上規模化棚膜園區10個,建成國家級棚膜園區19個、省級棚膜園區86個,全市設施園藝面積發展到30.4萬畝,產業集聚度提升,競爭力增強,規模效益明顯,成為拉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大產業,2018年園藝特產業總產值實現230億元,幾近佔據種植業的半壁江山,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全市共擁有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縣1個,全國農村三產融合項目試點縣1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示範縣1個,省級以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3個,省級以上美麗休閒鄉村7個,國家級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基地1個,有14個基地(園區)入選國家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園區)名錄。有8家企業獲評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有34家企業獲評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42家企業獲評市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目前,全市擁有市級以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企業60家,各具特色的“農家樂”500多個。全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38户,市級以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星級企業)84個。
--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2018年,長春市組織實施了《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攻堅行動計劃》,部署了7大行動29項攻堅任務,市財政安排了1億元的現代農業建設引導資金,全市整合涉農資金10.67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73.2萬畝,每個縣(市、區)建設一個1000畝的核心示範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到88.5%,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381萬畝,病蟲害統防統治實現全覆蓋。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數量總數達20561家,農業規模經營比重達到44.6%。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2018年全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8户,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4户、省級龍頭企業108户。2018年長春市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0個,其中省級園區5個。全省最新的2017年度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中顯示:長春市區在全省市(州)農業現代化總體評價中,綜合得分74.27分,排名第一。長春農業現代化整體水平距離全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75分標準僅一步之遙。
--綠色發展與品牌打造取得新進展
長春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施高位統籌,全力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堅持規劃引領,制定出台《長春市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規劃綱要(2017—2021年)》,明確了綠色有機環境監測面積和綠色有機農業總產值“雙倍增”的創建目標,確立了原料基地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監管全程化、生態優良化、經營產業化“六化”的創建路徑,制定了創建工作機制、政策扶持機制、經營管理機制、科技支持機制“四位一體”的保障舉措。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從2017年開始,每年新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園區20個,2018年總數達到40個,綠色有機環境監測總面積達到359.44萬畝,“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總數達到486個,全市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監測平均合格率達到98.1%。長春市加大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力度,全市已培育出農產品品牌3000多個。其中,中國馳名品牌7個,省著名品牌59個,市名牌農產品品牌20個。連續多年開展了“神農杯”長春名牌農產品評比活動,獲認定的長春名牌農產品130個。積極開拓農產品市場,自2016年起,已在北京、三亞、福州、貴陽等域外城市建設了多處長春名優農產品營銷中心。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
“十二五”以來,長春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965.1元;2013年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060元;2013、2014連續兩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3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950元高48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3432元低1元。2018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增速同步。
--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突破
長春市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到2018年,全市已建設省市兩級示範村、重點村700多個,佔全市41.7%。獲評國家級“美麗鄉村”12個、省級“美麗鄉村”60個。從2015年起,每兩年組織一次全市“最美鄉村”評選,已經成功舉辦兩屆,評選出36個。全市湧現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如農安陳家店村、九台梨樹園子村、雙陽太平村、德惠十三家子村、榆樹永生村、綠園區哈達村等。2018年,長春市村莊綠化覆蓋率為3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為57.68%,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6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為63.5%,村莊規劃覆蓋率為27.1%,有村規民約的村佔比為68%,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6,農村恩格爾係數為28.2%,農村環境得到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現任領導

黨組成員、副局長:史凌冬
黨組成員、副局長:孔令波
黨組成員、副局長:孔翔
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立春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