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春中俄科技園

鎖定
長春中俄科技園是由吉林省政府和中科院合作,聯合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俄羅斯聯邦新西伯利亞州政府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以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等長春中俄科技園科研機構為技術依託的國際化技術創新基地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
中文名
長春中俄科技園
所屬地區
長春
技術依託
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
主要任務
引進智力和技術
目    標
區域產業結構完善升級
作    用
為企業發展提供項目源

長春中俄科技園發展模式1

從2004年7月建設中俄科技園的一份意向性協議,到2010年12月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從2006年組建中俄菌類資源保育和開發聯合實驗室,到2011年即將組建的中俄超硬材料工程中心……一路走來,長春中俄科技園成果斐然。經過多年探索,這裏已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園+企業+科學家”為基本結構,企業投入資金、俄方投入技術、科技園負責組織協調的科技成果國際交流和產業化發展模式。

長春中俄科技園主要任務

中俄科技園的主要任務就是引進智力和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整合資源,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完善升級和科技創新服務。組建科技園,就是要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座橋樑,探索在經濟不發達、民營資本投入不夠的條件下,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光電子與激光、新型功能材料與能源材料、現代農業與生物等領域的先進科學技術。

長春中俄科技園發展模式2

中俄科技園要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就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民間資本,尊重市場規律。”為此,長春中俄科技園根據項目類別,成立了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扶持配套的項目產業化公司。同時,通過中外項目合作,跟蹤企業需求,為企業發展提供項目源,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的滾動發展。
截至2010年12月,中俄科技園已經簽訂中俄科技合作協議30餘項,組織中俄等國科學家、企業家互訪35批次,並共建了多個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截至2011年3月,中俄科技園已孵化高新技術企業45家,孵化項目35項。
為提高服務的附加值,在已有中俄科技園A區和B區的基礎上,中俄科技園正在長春高新區南區規劃建設佔地3公頃、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C區;在北區規劃建設佔地60萬平方米的園區,已有11萬平方米正在施工。
到2015年,我們將再啓動30至50個研發項目,實現20至25項成果的產業化,推出10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面向市場的研究成果,共建5個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1個工程中心,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中俄技術聯合研究院。屆時,中俄科技園的年工業生產總值將達到50億元人民幣,年進出口額達10億元人民幣,年實現利税4億至6億元人民幣,並能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