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崎原子彈事件

鎖定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德國法西斯於5月8日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1945年8月9日,美軍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死亡7.4萬人 [1]  ,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中文名
長崎原子彈事件
外文名
Nagasaki Atomic Events
發生時間
1945年8月9日
發生地點
日本九州島的西端長崎市
傷亡損失
約7.4萬人死亡 [1] 
面    積
406.4 km²
原子彈代號
胖子

長崎原子彈事件事件背景

波茲坦公告後,日本政府置之不理,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向廣島市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鈾彈,在距離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整個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廣島遭受到核攻擊後,日本政府仍然拒絕同意波茨坦公告,盟軍認為應進一步攻擊摧毀日本抵抗的決心。

長崎原子彈事件事件經過

1945年8月8日晚10點,一枚名為“胖子”的原子彈被裝載至“Bockscar”號彈艙內。這是一枚鈈彈,與廣島投放的鈾彈“小男孩”相比,結構更復雜,威力也更大。
1945年8月9日,第2次空投任務落到了第509混成大隊斯威尼機組身上。斯威尼曾率領他的機組駕駛"藝術大師"號觀測飛機在廣島轟炸中擔任轟炸效果觀測任務。由於這次"藝術大師"號上仍保留着科學儀表,將再次當作觀察機使用。斯威尼只好用另1架B-29轟炸機——"博克之車"作為原子彈載機。8月9日凌晨3點39分,"博克之車"裝載着"胖子"從提尼安機場起飛向日本飛去。斯威尼一次次地禱告,希望自己和保羅·蒂貝茨一樣幸運。
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飛機剛起飛不久便發現有一隻油箱出了故障,600加侖燃料可能無法使用。斯威尼粗略估計了一下航程,認為燃料基本夠用,決定繼續飛行。
當"博克之車"飛到硫黃島上空匯合點時,另外2架提前起飛的觀測和照相飛機本應在那裏等候與他匯合,可他只遇到了其中1架。斯威尼在那裏等候了30分鐘仍不見另外1架的蹤影,於是毅然朝着日本九洲北部的小倉飛去。9點5分,"博克之車"飛抵小倉上空。這天小倉上的空氣象條件很差,空中佈滿厚厚的雲層,地面也是濃煙滾滾,能見度極低。"博克之車"在小倉上空盤旋了3周,始終未能找到瞄準點——5號軍火庫。這時小倉的地面防空部隊發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駕駛飛機提高飛行高度。
當斯威尼決定再一次進入小倉上空搜尋目標時,接到無線電報務員報告:從截獲的日本截擊航空兵使用的頻率看,可能會有戰鬥機升空攔截。機上一陣慌亂。斯威尼來不及與基地聯繫便調轉機頭,他決定改為轟炸長崎,於是向西南97英里處第二目的地長崎飛去。離開小倉後他命令向基地發報:小倉上空無法投彈,改炸長崎。10點28分,飛機抵達長崎上空。恰巧這天長崎也是多雲天氣,第1次進入長崎上空也未能找到目標。燃料表的指針在急劇下降,斯威尼心情異常緊張,他決定第2次進入時無論如何也要把"胖子"投下去,於是向機上人員宣佈:“改用雷達瞄準,準備投彈,返航。”
投彈手克米特·比漢像菲阿比一樣也是一位老手。當他正準備換用雷達儀器瞄準時,突然發現身下兩塊雲團之間有一大段空隙,透過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瞄準點——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他立即通知斯威尼,可進行目視轟炸。10點58分,投彈手瞄準了山谷中的一條跑道投下了原子彈,“胖子”脱離“博克之車”飛向長崎。但是,原子彈並沒有投到原定的目標點,而是投到了該目標以北2500米的地方,即浦上河流域,落在兩家三菱兵工廠之間,巨大的爆炸力瞬間將兩家生產軍事物資的工廠炸了個粉碎。 [2] 
投彈後“博克之車”油料已嚴重不足,在返航途中不得不在沖繩島緊急着陸,補充油料。“博克之車”經過了20個小時飛行,很晚才返回提尼安島。“
這是繼襲擊廣島之後,美軍對日本實施的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由5架B-29轟炸機組成的突擊隊將原子彈“胖子”投到了長崎市中心。
“胖子”是一顆鈈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轟炸造成了長崎市7.4萬人死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