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路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地處西安市碑林區中部,西安大南門外。東至文藝路與文藝路街道接壤,南至南二環路與雁塔區小寨路街道接壤,西至朱雀大街與張家村街道接壤,北到護城河與南院門街道、柏樹林街道接壤,總面積3.14平方千米。
[1]
長安路街道歷史沿革
編輯長安路街道地名由來
因地處西安南北中軸線上的長安路而得名。
長安路街道建置沿革
1961年12月,始設長安路公社,屬雁塔區。
1965年10月,劃歸碑林區。
1966年11月,改名長虹路公社。
1972年4月,複名長安路公社。
長安路街道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轄振興、光榮、仁義、永寧、新西里、朱北、朱南、夏家莊、西勘、3538、小雁塔、宏信、南關、草場坡、南稍門15個社區;下設80個居民小組。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610103007001 | 111 | 新西里社區 |
610103007002 | 111 | 夏家莊社區 |
610103007003 | 111 | 朱雀南社區 |
610103007004 | 111 | 朱雀北社區 |
610103007005 | 111 | 振興社區 |
610103007006 | 111 | 仁義社區 |
610103007007 | 111 | 永寧社區 |
610103007008 | 111 | 光榮社區 |
610103007009 | 111 | 草場坡社區 |
610103007010 | 111 | 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社區 |
610103007011 | 111 | 總後三五三八工廠社區 |
610103007012 | 111 | 南稍門社區 |
610103007013 | 111 | 小雁塔社區 |
610103007015 | 111 | 南關社區 |
長安路街道地理環境
編輯長安路街道地處西安市碑林區中部,西安大南門外。東至文藝路與文藝路街道接壤,南至南二環路與雁塔區小寨路街道接壤,西至朱雀大街與張家村街道接壤,北到護城河與南院門街道、柏樹林街道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33千米,總面積3.14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1.5千米。
[1]
長安路街道人口
編輯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轄區總人口10.04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4247人:總人口中,男性5.024萬人,佔50.03%;女性5.016萬人,佔49.97%;18歲以下8884人,佔8.85%:18—35歲49762人,佔49.57%;35—60歲28766人,佔28.66%;65歲以上12971人,佔12.92%。2011年,長安路街道人口出生率5.2‰,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969人。
[1]
長安路街道經濟
編輯長安路街道綜述
解放前,轄區內除南關正街為西安市商業貨棧比較集中地區外,其餘均為農田和村落。建國後,在城市改造中,1956年拓寬了南關正街和長安路,成為西安南北主幹道。其後,尤其改革開放後,街道兩側的西安賓館、唐樂宮、長安城堡大酒店、陝西省體育館和體育場等的先後建成,使南關正街和長安北路成為旅遊居住、娛樂和體育活動中心。1993年,轄區內有街巷16條,有駐地單位175家,其中有各類商業服務部門105家,金融機構10家,文化教育衞生單位23家。
長安路街道第三產業
2011年,長安路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36%。4家大中型企業相繼落户境內。
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有商業網點4536個,職工22362人。
長安路街道交通運輸
編輯長安路街道社會事業
編輯長安路街道科技事業
長安路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1800人,專任教師340人;小學4所,在校生3058人,專任教師2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80人,專任教師1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長安路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有藝術團體2個,演職人員123人;電影公司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3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5個,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博物館1個,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40人。
[1]
長安路街道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有體育場地2個。陝西省體育館是國家級體育賽事場館,坐落在西安市南二環與長安路立交橋西北側,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同時可容納5萬餘名觀眾觀看比賽。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21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足球、乒乓球、摔跤、羽毛球等,8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3.6%。
[1]
長安路街道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安路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6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個(綜合醫院1所),衞生院2個;病牀930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930張。專業衞生人員1741人,其中執業醫師793人,執業助理醫師338人,註冊護士610人。2011年,長安路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32萬人次,住院手術2萬餘台次,出院病人16.16萬人次。重點醫院有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
[1]
長安路街道勞動就業
2011年,長安路街道新增就業人員8186人,有326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9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0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56%,全年共幫助9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
[1]
長安路街道社會保障
長安路街道社會福利
2011年,長安路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14户,人數2192人,支出634萬元,月人均241元;城市醫療救助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80人次,共支出34.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7人,接收無軍籍職工80人,軍幹休所1個,撫卹事業費支出79.9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4個,其中社區服務站10個;其他服務設施4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15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0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5萬元,捐贈物資折款0.9萬元,接收捐贈衣被2000餘件,使40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安置殘疾職工13人。
[1]
長安路街道風景名勝
編輯長安路街道小雁塔
小雁塔呈方形,為十五級密檐式磚塔,底層邊長11.38米,塔身十四、十五兩級殘缺,現殘高43.395米。塔形整體呈自然緩和的梭狀曲線,玲瓏秀麗。塔身各層之間疊澀出檐,下砌一至二層菱角牙磚。底層南、北闢券門,以上各層南、北均開券窗,第五至十一層南、北券窗兩側砌一方形小塔現已殘缺不全。底層青石門楣上陰刻天人供養圖和蔓草花紋。
長安路街道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於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總佔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由博物館、唐薦福寺遺址、小雁塔三部分組成,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社會教育、園林休閒為一體的城市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館作為西安博物院的主體建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主持設計,博物館的建築面積16000餘平方米,陳列面積5000餘平方米。館藏文物11萬餘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的文物有14400多件。館內展出文物2000餘件,分佈在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陳列中。基本陳列以西安作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及三千多年的城市發展史為主線,通過周、漢、唐、宋、元、明、清時期多個城市模型,展示了西安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同時將西安地區出土的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精品按時代順序陳列展示。西周的永盂,盛放西漢美酒的鎏金銅鐘,唐代的仕女俑、騰空馬等一大批珍貴文物,印證了古長安城的國都地位。專題展覽包括“寶相莊嚴——佛教造像”、“天地之靈——玉器”,充分展示千年古都西安的城市發展歷史和它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
[4]
- 參考資料
-
- 1. 李立國,趙政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陝西省卷(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0058-0059
- 2. 長安路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2-07]
- 3. 小雁塔 .西安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12-08]
- 4. 西安博物院概況 .西安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12-08]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