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院門街道

鎖定
南院門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地處西安市碑林區西北部,西安城區中部。東至安居巷與柏樹林街道相鄰,南至護城河與長安路街道張家村街道相連,西到四府街與蓮湖區北院門街道相接,北至西大街東段與蓮湖區北院門街道相鄰,總面積1.15平方千米。 [1] 
明代此地曾駐固原鎮巡撫衙門,清陝西總督部院行署駐此,因與鼓樓北的巡撫部院相對,稱之為南院,後附近泛稱南院門,故名。境內景點有西安鐘樓西安城牆永寧門、書院門、關中書院西漢名儒董仲舒墓下馬陵張學良公館和當年周恩來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與蔣介石談判舊址——高桂滋公館等。
截至2020年6月,南院門街道轄8個社區 [2]  。2011年,南院門街道總人口31825人,工業總產值達到759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58億元。 [1] 
中文名
南院門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
地理位置
碑林區西北部,西安城區中部
面    積
1.15 km²
下轄地區
8個社區
政府駐地
西安市碑林區湘子廟街38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0002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31825人(2011年)

南院門街道歷史沿革

南院門街道地名由來

明代此地曾駐固原鎮巡撫衙門,清陝西總督部院行署駐此,因與鼓樓北的巡撫部院相對,稱之為南院,後附近泛稱南院門,故名。 [1] 

南院門街道建置沿革

1957年6月,設南院門街道。
1958年12月,南大街、西大街2街道併入。
1959年3月,分設南大街、南院門2街道。
1960年5月,改公社,屬雁塔區。
1962年7月,復屬碑林區。
1966年11月,南院門公社更名五星街公社。
1972年4月,複名南院門公社。
1979年3月,復設南院門街道。
2002年8月,撤銷南大街街道,併入南院門街道。 [1] 

南院門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轄保吉巷、印花布園、南廣濟街、書院門、鐘樓、大車家巷、南院門、德福巷8個社區;下設78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南院門街道轄8個社區 [2]  。南院門街道辦事處駐西安市碑林區湘子廟街38號 [8]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103001002
111
大車家巷社區
610103001004
111
南院門社區
610103001005
111
保吉巷社區
610103001006
111
南廣濟街社區
610103001007
111
鐘樓社區
610103001008
111
印花布園社區
610103001009
111
書院門社區
610103001010
111
德福巷社區

南院門街道地理環境

南院門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西北部,西安城區中部。東至安居巷與柏樹林街道相鄰,南至護城河與長安路街道張家村街道相連,西到四府街與蓮湖區北院門街道相接,北至西大街東段與蓮湖區北院門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0.8千米,總面積1.15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2.7千米。 [1] 

南院門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轄區總人口31825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1215人。總人口中,男性15907人,佔50%;女性15918人,佔50%;18歲以下4211人,佔13.2%;18—35歲7523人,佔23.6%;35—60歲14038人,佔44.1%;60歲以上6053人,佔19.1%。2011年,南院門街道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長率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674人。 [1] 

南院門街道經濟

第二產業
2011年,南院門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759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工業增加值218萬元。2011年,南院門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18萬元,比上年增長9.3%。 [1] 
第三產業
2011年,南院門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58億元,比上年增長31.96%。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有商業網點2473個,職工12191人。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有郵政網點22個,電信服務網點21個。 [1] 

南院門街道交通運輸

南院門街道境內西安地鐵2號線通勤。主幹道有南大街、朱雀大街、順城南路、南廣濟街等。

南院門街道社會事業

南院門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324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3所,在校生1922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90人,專任教師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315人,專任教師87人;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主要學校有西安市第六中學、西北中學。 [1] 

南院門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48人,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800個,每萬人擁有250個,年放映300場次,觀眾達24萬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9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室)6個,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藏書56200多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175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為西安市説唱藝術團有限責任公司。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書院門保吉巷古樂社,被列入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南院門街道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院門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個(綜合醫院1所),二級專科醫院1個,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770張,固定資產總值2.95億元。專業衞生人員645人,其中執業醫師220人,執業助理醫師65人,註冊護士360人。重點醫院有西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1] 

南院門街道勞動就業

2011年,南院門街道新增就業人員4848人,有383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9%,全年共幫助10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 [1] 

南院門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南院門街道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0人。 [1] 

南院門街道社會福利

2011年,南院門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41户,人數1127人,支出499.32萬元,比上年增長50.36%,月人均369元,比上年增長50.36%;城市醫療救助3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人次,共支出6.06萬元,比上年增長20.31%;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7人次,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5.3%。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2人,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18人,接收無軍籍職工7人。社會福利費6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牀位30張,收養30人。社區服務設施1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站8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5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20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5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 [1] 

南院門街道風景名勝

南院門街道綜述

南院門街道境內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鐘樓、西安城牆、永寧門、書院門、關中書院、西漢名儒董仲舒墓下馬陵、張學良公館和當年周恩來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與蔣介石談判舊址——高桂滋公館等。

南院門街道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
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鐘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

南院門街道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廣義的西安城牆包括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牆。1961年3月4日,西安城牆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西安城牆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4] 
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

南院門街道永寧門

永寧門”是西安城牆正南門,位於南城牆中部偏西。原為隋唐長安皇城南面偏東之“安上門”,唐末改築新城時保留。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年),擴建西安府城,此門沿用為南門,易名“永寧門”。
永寧門不僅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城門,如今還以“文化國門”身份迎接着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 [5] 
永寧門 永寧門

南院門街道書院門

書院門”指從碑林關中書院門口的一條步行街。
書院門位於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地名起源於在它裏面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四大著名書院之一,西北四大書院之冠。 [5] 
書院門 書院門

南院門街道關中書院

關中書院”位於南城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因馮從吾講學的寶慶寺難以容納,故將其東“小悉園”改建為“關中書院”,成為當時陝西的最高學府。
關中書院坐北面南,院內有大門、二門、允執堂(講堂)、左右寮房和東西號房等建築。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在院內西北部建“斯道中天閣”(1965年因漏損拆毀)以祀孔子,明天啓六年(1626年)陝西巡撫喬應甲毀書院。清康熙、乾隆時重修,建“精一堂”等,至光緒初年,書院初具規模,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陝西第一師範學堂”。民國初又改為“陝西省立師範學校”,現為“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 [6] 
關中書院 關中書院

南院門街道下馬陵

下馬陵”又稱蛤蟆陵,位於今西安市和平門附近。東起和平門,西至文昌門,全長有800餘米。
相傳,漢朝時著名改革家董仲舒安葬在長安城南曲江附近。一日漢武帝經過這裏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於是民間稱這裏為下馬陵,由於陝西話中“下馬”二字與“蛤蟆”同音,所以幾經流傳,便被稱作了蛤蟆陵。自明代開始,從西安文廟到關中書院再到蛤蟆陵一帶一直是文人墨客流連之處。抗戰時期,下馬陵是西安重要的政治中心。 [7] 
下馬陵 下馬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