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嗩吶

鎖定
長嗩吶,是朝鮮族雙簧氣鳴樂器。古稱大平簫、太平簫。又有嗩吶之稱。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尤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為盛行。
中文名
長嗩吶
類    別
朝鮮族雙簧氣鳴樂器
古    稱
大平簫、太平簫
流行地點
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

長嗩吶歷史悠久

歷史較悠久。古代用於軍事活動中,凡行軍打仗、衝鋒陷陣、勝利凱旋等都要吹奏嗩吶,是軍隊中主要的吹奏樂器。朝鮮三國時期(1世紀至7世紀)已流傳於宮廷和民間,是宮廷三大樂部“唐部”樂器之一,民間則在農閒之際或慶豐收時使用,既可自娛性獨奏,又可為歌舞伴奏。古代的太平簫,管身較長,一般多使用木質堅硬的棗木或梨木製作,管身上細下粗呈 椎形,外表雕刻成竹節狀,每節中部開一音孔,共八節八孔,管身下端接有一個銅製的喇叭口。

長嗩吶形制結構

形制與漢族嗩吶基本相同(圖),由管身、簧哨、芯子、氣牌、喇叭口等部分組成。管身木或竹製,通高36.5釐米,管身上開有八個音孔(前七後一),背孔為第七孔 ,位於前六、八兩孔之間。喇叭口呈碗狀,銅製,碗口直徑10釐米。 [1] 

長嗩吶演奏方法

演奏時,管身豎持,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按五、六、八孔,拇指按背孔,右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 指按 下方一至四孔。多為C調嗩吶(以第三孔音高),通過平吹和超吹,音域為g?1—g?3,達兩個八度。音色渾厚、明亮。常用於民間春播儀式合奏、喜慶或節假日的《農樂舞》等民間歌舞伴奏。

長嗩吶現存狀況

20世紀50年代後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藝術學校改革製成二十一孔加鍵長嗩吶。管身木製,全長62.6釐米,管體由三節組成,管尾直徑3.8釐米,下接銅製碗狀喇叭,碗口直徑9釐米,按音孔按十二平均律開列,除開有傳統八個音孔外,另設有十三個加鍵音孔。為?bB調樂器。音域a—d?3。可以任意自由轉調演奏。音色明亮而優美。可 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歌舞伴奏。是朝鮮族專業歌舞團民族樂隊的重要吹奏樂器之一。

長嗩吶延安子長嗩吶

延安子長嗩吶杆粗碗大,其音樂特點是粗獷、奔放、熱烈、明快、舒展、宏厚,旋律清晰,剛柔相濟、委婉動聽,且具有純樸、優美、濃郁的陝北風味。
嗩吶曲牌多為上聲性雅樂調式,其中雅宮、雅徵調式較為多見。傳統吹奏班子由上手、下手、鼓手、敲鑼、擊釵5人組成。 隨着社會對嗩吶的需求面不斷擴大,演出範圍也由紅、白事和秧歌服務逐步擴大到舞台、廣場和節日慶典;演出規模也由傳統的5 人小班擴充到數百人;音樂曲目也從傳統曲牌向民歌、小調、進行曲、流行歌曲、外國歌曲拓展;樂器也在兩支嗩吶的基礎上,一步步加入了海笛、笙、管(管子)、小號、單簧管、長管、薩克斯管、圓號;打擊樂除原有的鑼、小鼓、小釵外還增加了大鼓、大釵、京鑼、架子鼓等樂器。不論在音樂、形式、規模、氣勢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自八十年代開始,子長嗩吶發展較快。80年整理的《子長嗩吶曲牌》先後被收入《中國民間器樂集成》和《陝西省民間器樂集成》。85年至今,先後參加了《北斗》、《童年的朋友》、《羊馬河戰役》、《火種》、《李克農》、《劉志丹和謝子長》等電影、電視片的拍攝或配樂;93年百人嗩吶參加了“延安市首屆蘋果節”開幕式,96年參加了在延安市楊家嶺舉行的《紀念長征勝利60週年大型文藝演出》表演,同年還參加了延安市電視專題片《三鼓催春》的拍攝演出活動;98年,在柯授良飛越黃河前期宣傳中,為香港衞視台進行了《嗩吶迎親》專題表演,面向90多個國家播放。時年,百名嗩吶手參加了國慶50週年大型電視劇《中國命運的決戰》的表演。84年在延安地區民間文藝調演中子長嗩吶獲得個人獨奏和小合奏一等獎。88年甘肅音像出版社錄製發行了子長嗩吶協會吹奏的《陝北嗩吶、喜慶套曲》磁帶1萬盤。
子長現有嗩吶班子將近百個,吹手250餘人, 其中擅長傳統曲牌吹奏的有常體英、李樹林,吹奏技巧比較全面有薛守高、焦養亮等,嶄露頭角的新秀趙隨高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