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鑽石證書

鎖定
鑽石證書,也可以稱作鑽石分級證書(diamond grading report)、鑽石報告(diamond report),是對鑽石以4C標準為基礎,是由專業、有資質的鑽石鑑定和檢測機構對鑽石進行各指標/參數的檢測和分析,依據相關國家/行業/企業分級標準而得出的一份鑽石屬性/品質/溯源的報告 [1] 
中文名
鑽石證書
外文名
diamond grading report
別    名
鑽石分級證書
類    別
資質證書

鑽石證書證書種類

目前國際主流的鑽石證書按機構分類鑽石證書一般會冠以實驗室名字,各實驗室有不同的評級標準,人力資源以及環境設施也不盡相同,配備不同的檢測工具、儀器,所提供的服務也不一樣。所以同一顆鑽石在不同實驗室檢測而得的結果不一定相同,證書內容也不一樣 [2] 

鑽石證書按照檢測項目劃分

分為鑑定證書、4C證書、光性能證書和溯源證書4大類 [3] 
鑑定證書
鑑定鑽石真偽,是否為純天然(即未經過處理),實驗室培育鑽石(即合成鑽石) [3] 
4C證書
展示鑽石顏色(Colour)、淨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4個基礎參數的證書 [3] 
除了不同實驗室所出具的4C證書的版式不同、他們間檢測標準以及檢測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3] 
另外根據評級方式不同,鑽石4C 證書分為人工評級的4C證書和全自動4C 證書 [3] 
人工評級的4C證書,指由鑽石鑑定師對鑽石淨度、顏色進行人工判斷和評級得出的證書 [3]  。國際主流實驗室在1992年世界第一台鑽石切工比例儀推出後,即實現切工評級自動化 [4] 
全自動4C證書,也叫全自動4C分級證書,指全自動的鑽石淨度分級儀、全自動鑽石顏色分級儀自動測量鑽石淨度、顏色,在非人工條件下藉助AI算法對成品鑽石進行自動分級而形成的證書,全自動4C證書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在鑑別標準一致性、準確性方面有很大提高 [4] 
主要評判成品鑽石對光的反應能力,鑽石光性能證書展示鑽石光性能的4個指標:火彩、明亮度、閃耀度、光對稱性,鑽石光性能證書的出現彌補了4C證書的不足 [4] 
指記錄鑽石從開採到交易的全流程信息的證書,包括開採、切割、質檢、物流、加工、批發到零售的所有信息,記錄鑽石從礦藏到櫃枱的所有流程。 [4] 
流通中的鑽石溯源證書主要有2種: [4] 
一種是聲明類溯源證書:如《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 [4] 
一種是信息可驗證的數字化鑽石溯源證書:如《鑽石之旅溯源報告》 [4] 

鑽石證書按呈現方式劃分

一般分為紙質證書和電子證書兩大類。
紙質證書
也叫實體證書,現行流通的鑽石證書,90%以上為紙質證書 [5] 
電子證書
指可供在線查詢的證書,傳統電子證書多為PDF格式,其內容與紙質證書內容一致,相當於紙質證書的電子版;部分實驗室研發出可交互的電子證書,通過結合4C 證書,光性能證書,或者溯源證書及新界面開發,增加了證書的趣味性、故事性和完整度 [5] 
在應用方面,電子證書常與紙質證書結合使用 [5] 

鑽石證書證書真偽

一、根據證書編號和鑽石克拉大小去對應的檢測機構官方網站查詢證書信息。
每種證書反面都會印有官網地址,如果沒有也可以通過百度查找。
二、看與證書配套的鑽石的腰稜激光印記編號是否與證書一致(該步驟適合於帶激光印記鑽石)
在購買有激光印記的鑽石時,請工作人員指導和協助您用正確和簡便的方法,用專業10倍放大鏡、專業鑽石燈、鑽石台等工具來親眼核實這個激光印記。
三、看鑽石的瑕疵位置是否與證書標註一致(該步驟適合於無激光印記鑽石大證書)
購買任何帶國際證書的鑽石,證書上均有明確的瑕疵位置圖,當您無法確定瑕疵的位置是否與證書一致時,建議您在第三方鑑定機構複查。
四、核對官網證書編號是否與激光印記一致,使用專用電子稱核實鑽石的重量。
注意事項:
鑽石小於30分的一般不會有專門的證書,因鑽石供貨商不同,部分30分以上的鑽石也有可能沒有鐳射編號。部分鑽石產品的證書並不是單鑽石的證書,而是成品的證書。
如果是新加工的鑽石成品,它的證書可能三天內無法查到,並非代表這是個假證書,而是因為檢測中心的信息未能及時更新(這種情況很少出現)。

鑽石證書鑽石歷史

鑽石之初——印度
鑽石的歷史起源於印度。在十七世紀之前,雖然早期婆羅洲也產鑽石,但由於產量極少,因此可以説印度是當時鑽石的唯一產地。古印度人把鑽石顏色分為四個等級,這是印度所特有的種姓制度,就是對印度人地位、身份所進行的一種劃分:無色的鑽石稱作“婆羅門”;淺紅色的鑽石稱作“剎帝利”;淺綠色的鑽石稱作“吠舍”;灰色的鑽石稱作“首陀羅”。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文獻中已有關於鑽石的描述和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紀已用鑽石作為工具,對其它寶石的珠子進行雕琢。當時的印度人已知道,當兩顆鑽石相互碰撞時,部分鑽石會裂開甚至蹦掉,這是鑽石闢開加工的開始。在印度人看來,世間萬物都有“生世之謎”,傳説鑽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無比的國王,他不僅出生純潔,其平生所作所為亦光明磊落,當他在上帝的祭壇上焚身後,他的骨頭便變成了一顆顆鑽石的種子,眾神均前來劫奪,他們在匆忙逃走時從天上灑落下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堅硬、透明的金剛石
鑽石之路——從印度到地中海
與古代中國通向西方的“絲綢之路”一樣,連接古印度與西方的則是“鑽石之路”。鑽石之路實際上由兩條路線組成,一為陸路,從印度經現今的兩伊、土耳其抵羅馬;二為水路,跨印度洋,經伊斯蘭聖城麥加,從地中海南岸埃及亞歷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達羅馬。公元一至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的鑽石,即是通過這兩條“鑽石之路”從印度運來。可想而知,最好的鑽石必然首先為印度的國王們所擁有,其次為沿途各國的統治者所佔有,當走到終點時,剩餘的鑽石已為數不多了。
公元三世紀之後,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裏,鑽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隨着羅馬帝國的衰亡,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它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鑽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隨羅馬帝國衰落喪鐘的還有基督教的興起,由於此前的鑽石大都與異教迷信聯繫在一起,剛剛皈依基督教的教徒們對鑽石興趣在為減小。
鑽石新的生命——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雖然鑽石已經受重現,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導致人死亡。有一些關於鑽石的迷信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載鑽石,可無往而不勝,又如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
承前啓後——巴西
印度的鑽石產量在十七世紀達到高峯,年產量大約為5-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歐洲的鑽石工業面臨空前挑戰。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個遠離歐洲的大陸,南美巴西發現了鑽石,並很快取代了印度,成為第一大鑽石生產國。在1730-1870年的140年時間裏,來自巴西的鑽石主宰了世界的鑽石市場。其產量在1850-1859年間達到頂峯,平均年產量達到30萬克拉。由於鑽石產量供給充足,鑽石也不再是僅僅供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錢,不管你身份如何,你儘可以在市場上購到你看中的鑽石。
現代鑽石工業——南非
巴西的鑽石一度使世界鑽石業興旺,但其供給量有限。到1861年為止,巴西的鑽石年產量下降到17萬克拉,到1880年,巴西鑽石年產量只有5000克拉。這種戲劇性的產量下降對當時歐洲初具規模的鑽石業的衝擊是可想而知的。在這時,一個神秘的大陸--非洲傳來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於南非奧蘭治河岸的德克爾農場一個15歲的男孩發現了一顆重達21.25克拉的鑽石,後來這顆鑽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橢圓形鑽石,最初被命名為“奧萊利”。當這顆鑽石亮相於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時,已被易命名為“尤利卡”(Eureka)。南非鑽石出現署光後,很快在金伯利發現規模巨大的鑽石礦牀,1872-1903年間,從金伯利城周圍的各礦牀中開採出來的鑽石年產量已達2000-3000萬克拉,佔全球鑽石總產量的95%。由於南非鑽石的發現,並在此基礎上,創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公司-DeBeers公司,並由此開創了現代十分繁榮的現代鑽石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