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鎮海之戰

鎖定
鎮海之戰是指公元1885年(大清光緒十一年)2月至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浙江鎮海抗擊法軍入侵的作戰。
1885年2月,法軍攻台灣不下,改為海上封鎖台灣(見條目“西仔反”)。孤拔率領艦隊攻打福州,清廷派總兵吳安康率南洋水師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駛遠五艘兵艦前去救援。孤拔探知這股援軍前來,就駛到浙江大陳洋麪與五艦相遇。最後吳傑因為違反提督歐陽利見的軍令,開火重創“巴夏爾號”後,不僅未受嘉獎,反而被歐陽利見扣押要以軍法從事。劉秉璋薛福成等力保後,方才免罪待職。
名    稱
鎮海戰役
發生時間
1885年
地    點
鎮海
參戰方
中國,法國
結    果
中國獲勝
主要指揮官
劉秉璋孤拔

鎮海之戰戰役背景

1885年2月,法軍台灣不下,改為海上封鎖台灣(見條目“西仔反”)。孤拔率領艦隊攻打福州,清廷派總兵吳安康率南洋水師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駛遠五艘兵艦前去救援。孤拔探知這股援軍前來,就駛到浙江大陳洋麪與五艦相遇。
因為馬尾海戰的影響,這五艘兵艦一見法艦就逃,澄慶、馭遠兩艦逃入浙江石浦港,2月11日被管帶(艦長)下令自行炸沉(另一説馭遠是被杆雷擊沉,澄慶被馭遠誤擊沉),二艦管帶蔣超英、金榮後被革職;開濟、南琛、南瑞三艦逃入浙江鎮海港。25日孤拔受命開始“大米封鎖”-禁止糧船離開上海的巡海。馬尾海戰後,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和寧紹台兵備道薛福成在鎮海嚴密佈防。 [1] 

鎮海之戰戰役經過

鎮海之戰 鎮海之戰
1884年(清光緒十年)10月,法軍在基隆滬尾之戰後,為切斷大陸對台灣的支援,宣佈從海上封鎖台灣。1885年1月18日,長江水師總兵吳安康奉命率南洋水師的“開濟”“南琛”“南瑞”“馭遠”“澄慶”5艦南下援台,破敵封鎖。法遠東艦隊司令A.-A.-P.孤拔海軍少將偵悉後親率7艘軍艦進行截擊。2月13日晨,孤拔在浙江東部檀頭山附近海域發現南洋諸艦並進行追擊,“開濟”等3艦借濃霧掩護,甩開法艦後駛往鎮海,航速較慢的“馭遠”“澄慶”兩艦則避入石浦港內。14日夜,兩艘法軍魚雷艇潛入石浦港偷襲,將“馭遠”艦擊傷,旋兩艦放水自沉。鎮海位於浙東甬江口,為寧波出海之咽喉要道。馬尾之戰後,法軍不斷侵擾東南沿海。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和寧紹台兵備道薛福成等在鎮海積極備戰,封鎖江口,增修炮台,密佈水雷,鋪設通信電線,並充實兵力,積極準備抵禦法軍來襲。歐陽利見率3500人駐守南岸金雞山,提督楊歧珍帶2500人駐招寶山守北岸,總兵錢玉興領兵3500人負責後路及側翼。避入鎮海的“開濟”等3艦及在此駐防的通信艦“元凱”“超武”號等亦做好戰鬥準備。2月28日,孤拔率法艦4艘駛抵鎮海口外。3月1日下午,孤拔乘“尼埃利”號逼近口岸,與清軍展開炮戰,後退回停泊地。由於清軍水陸防禦較嚴,法艦隻好在海口外進行監視,阻止中國軍艦駛出,雙方對峙至3月下旬。鎮海之戰,由於守軍預有準備,水陸防守嚴密,且同仇敵愾,英勇作戰,最終使法軍入侵鎮海的企圖無法得逞。 [2] 

鎮海之戰戰役影響

吳傑因為違反提督歐陽利見的軍令,開火重創“巴夏爾號”後,不僅未受嘉獎,反而被歐陽利見扣押要以軍法從事。劉秉璋和薛福成等力保後,方才免罪待職。但鎮海之戰取得了近代海岸保衞戰中唯一的一次全勝戰役,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載下了光輝的一頁。 [3]  鎮海之戰有力地打擊了法國侵略者,保衞了中國海域不受侵犯,是清軍戰勝外敵入侵的重要戰役之一。 [4] 
參考資料
  • 1.    王嘉良,張繼定主編.《新編文史地辭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07:第425頁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3.    寧波市鎮海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鎮海海洋文化專輯 鎮海區政協文史資料第10輯》:中國文化史出版社,2013.12:第150頁
  • 4.    商言等主編.《中華愛國主義新辭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12: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