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江

(晚清遊士)

鎖定
錢江(1811—1853),字東平,浙江歸安(今吳興)人,晚清著名遊士。 [6]  監生出身。1842年在廣州參加抗英鬥爭,參與起草《全粵義士義民公檄》,聲討英國侵略者,被清廷謫戍新疆。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金陵,旋取鎮江、揚州,清廷設江北大營於揚州,以琦善為欽差大臣,雷以諴為幫辦。錢江投靠雷以諴,獻推行厘金計,對行商坐賈設卡置局抽釐,商民大苦而大營餉糈致不匱乏。其為人素性驕縱,恃才傲物,食用奢侈。1853年6月因觸怒雷以諴被殺。 [1] 
本    名
錢江
東平
所處時代
晚清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811年
逝世日期
1853年
主要成就
提議釐捐

錢江人物生平

錢江科場受挫

錢江,字沛然,又字秋屏(後改東屏、東平),長興人,一説歸安(今湖州)人。出身仕宦之家,為山東巡撫錢鈺的第六世裔孫。 [3] 
錢江“長身瘦面,手垂過膝” [11]  ,自幼穎悟立羣,12歲時能操筆成文立就六百言,被邑人稱為“奇人”。錢江為人豪放不羈,經常口出大言,因屢試不第,科場受挫,家道中落,逐投筆出遊。 [4] 

錢江廣州抗英

鴉片戰爭前,錢江流寓廣東,他與愛國人士何大庚卞江殷等人經常議論禁煙、抗英之事,他認為販賣鴉片“傷民命奚止數百萬眾,耗及財豈僅數千萬金”,危害性極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雷厲風行開展禁煙鬥爭,錢江積極支持林則徐,深得林的器重。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與英國簽定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消息傳至廣州,羣情激憤,錢江與何大庚、卞江殷草擬了《全粵義士義民公檄》,並於是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將公檄帖在明倫堂,公檄憤怒申討英國侵略者“兇殘之性,甚於虎狼,貪黷之心,不殊蛇豸”;“掠我土地,戕我文武,淫我婦女,掠我資財”的罪惡,揭露清政府投降派“不顧國仇民怨,遽行割地輸金”的行徑,指出割讓香港、開放廣州等口岸是“開門揖盜,啓户進狼”,提出反對南京“城下之盟”。號召全省百姓起來進行抗英鬥爭。公檄受到廣州市民的熱烈響應。十二月二日,錢江等在明倫堂集合,有數千市民前來參加,要求當局舉辦團練,抗擊英國侵略。十二月六日,清廣東督撫張貼告示,禁止百姓抗英活動。同日,錢江等兩次在明倫堂集會,商議抗英鬥爭。次日,他率眾焚燒英洋館、住所,兩廣總督祁貢命知縣梁星源逮捕錢江。當時在廣州主持對外交涉的清欽差大臣伊里布將錢江革去監生,充軍新疆 [3] 

錢江倡行釐捐

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在廣西起義,奪隘破城,所向披靡,勢如破竹。1853年(咸豐三年)3月,太平軍攻克南京,並在此建都。清政府為剿滅太平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耗銀計580萬餘兩,部庫銀從800萬兩跌為220餘萬兩。
當時圍剿太平軍的是設在長江兩岸的江南、江北大營。在琦善幕中幫辦軍務的刑部右侍郎雷以諴正為江北大營圍攻揚州不克、兵勇索餉譁鬧而坐立不安之時,忽聞有一名士到訪,來獻“安邦之國策”。來人即錢江。錢江向雷以諴提議建立”釐捐法”,對雷以諴説“吾有一策,能解大人危難,不調兵而兵至,不請餉而餉裕”,雷以諴聞之,,急忙向其討教良策。錢江得意地説:“點鐵成金並非難事。爾於各處設關置卡,從商人生意中一兩銀子抽他一釐錢。在商賈目中,千中抽一、不關痛癢,並可轉嫁買主。而我則滴涓之水,彙集成河,可養十萬百萬之精兵。兵精糧足,洪、楊焉有不滅之理?如是,功在大人,利在國家。”雷以諴聽後大喜,遂用錢江之策。 [2] 

錢江遇害身亡

雷以諴採用錢江計策後,不到一月,徵得餉銀數十萬兩。錢江由此名聲更大,但他自恃功高,往往出言不遜,不僅對同僚官吏“咄嗟呼叱,無所顧忌”,甚至還常對雷以諴“面加譏斥”,由此種下禍根。 [7]  恰好東台紳士中有人抗捐,錢江欲以軍法處置,雷以諴反對,兩人遂起衝突,雷以諴積憤已久,決心除掉錢江。當時錢江爭辯不過,一氣之下,決定乘船離去。雷以諴對張小虎(錢江已故好友安徽人張某之子,在雷部為都司)説錢江謀反,要他殺死錢江。又派幕僚四人對錢江表達悔意,並願對錢江唯命是從。錢江信以為真,便出舟見雷以諴。雷以諴畢恭畢敬地迎接,錢江仍桀驁不馴,説:“傻兒,今天你也服你老子了嗎?”雷以諴不回答,跑到座位前,抽出令箭。錢江這才發覺有變,馬上起座逃走,十餘壯士從門外湧入,雷以諴跳到桌上,張小虎也從幕後抽出雙刀,站在雷以諴身旁。雷以諴命令:“速縛此獠!”錢江抽出隨身匕首,沒有人敢靠近。在他即將出門時,張小虎從背後襲擊,砍斷錢江左臂,錢江倒地,最後“羣刃交下”,致其身亡。時為咸豐三年(1853年)五月十一日,錢江時年四十三歲。 [8]  事後,雷以諴將錢江梟首示眾,並以“妄陳圖讖,搖惑人心”(據説其所上讖語為““滿地紅纓子,須防白帽來。若要此河開,必須劉基才”)之罪狀上報朝廷。 [9]  死後“天下惜之”。 [12] 

錢江主要作品

錢江擅長作詩,著有《錢東平集》、並輯有《六朝雜詠》1卷。 [5] 

錢江人物爭議

錢江投洪問題

以《洪秀全演義》為代表的一批野史記載錢江曾於咸豐二年十二月太平軍第一次攻陷武昌之時投奔洪秀全,成為其軍師,並有《上天王書》和《興王策》,其要旨是勸洪秀全放棄進軍兩川的打算,改而進攻並建都南京,得到採納。洪秀全攻陷南京後,即拜其為大司馬,後來他發現太平天國革命沒有前途,就決計功未成而身先退,隱居峨眉嶺,不再過問世事,年逾九十多歲才去世。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曾撰《錢江考》駁斥其説,並根據一些史料推斷太平軍第一次攻陷武昌時,錢江不在武昌,而是在京師準備應舉。 [10]  另有學者雖同意錢江非洪秀全軍師之説,但又根據《龍川夫子年譜》中的記載指出錢江未曾前往京師,而是一直在揚州地區活動,並結合錢江與李龍川(李光炘)、張積中太谷學派人士的交往,認為此説可信。 [6] 

錢江創釐問題

羅爾綱主張錢江為厘金創始人,雷以諴採納了他的建議,在揚州裏下河首徵厘金,這種觀點被學界廣泛接受。但20世紀90年代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發現了一份清代檔案《道光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光化縣正堂加十級記錄十次陸炯為出示曉諭事》,明確提到“厘金”一詞,勸百姓捐“厘金”以修築河堤。還有學者考證,雷以諴在錢江入幕前就已創厘金之法。還有學者認為厘金起源於林則徐的“一文願”之法。 [13] 
參考資料
  • 1.    郭毅生,史式 主編.太平天國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502頁.
  • 2.    李勝良著. 大任斯人 中國税史人物評傳[M]. 北京:中國税務出版社, 2009.11. 第5頁.
  • 3.    餘方德,嵇髮根主編. 湖州掌故集[M].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7. 第106-107頁.
  • 4.    唐中祥主編. 可愛的長興[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第44頁.
  • 5.    唐中祥主編. 可愛的長興[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第45-46頁.
  • 6.    王學鈞.錢江與太谷學派——羅爾綱《錢江考》補正[J].江海學刊,2002(05):164-169.
  • 7.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十二:當是時,江之名聞天下,然江恃功而驕,使氣益甚。玩同幕於股掌,視諸官如奴隸,咄嗟呼叱,無所顧忌。於是上下交惡,譖毀日至,雷公亦稍稍疏之,膠漆而冰炭矣。江愈怒,即於雷公亦面加譏斥。雷積忿日久,第欽其才,姑含容之。一日飲次,議論相左,雷加誚讓,江使酒大罵,雷怒甚,在旁者又慫恿之,立即斬首。
  • 8.    大哀:《錢東平別傳》,《虞初廣志》卷三:然雷素庸於才,而性忌刻。江居眾好面折雷,雷不能堪。因是雷之遇江,貌恭謹而心實憤恨。會東台縣某紳有嗾人抵抗勸捐者,江欲處以軍法。雷執不可。二人乃大沖突。雷夙受制於江,積忿既久,乃決意殺江矣。時雷居仙女廟河北之大聖寺,江則恆居舟中。一日議事不合,江移棹將他去,雷急檄張小虎入營,渝之曰:“公義與私恩孰重?”張瞠目不能答。雷乃捏稱江謀反狀。張叩頭謝曰:“願為大帥誅叛賊。”雷即止張宿於寺,不令離左右,隔其部卒於外。翌晨遣幕僚四人,登江舟,道雷返悔意,謂先生果枉駕者,當盡去己見,惟先生命是從。江坦然往,時為五月十一。雷見江至,出迓甚恭。江仍傲不為禮,徑上坐,仰首向天而嘆曰:“騃豎子,今日亦服乃公耶?”雷不答。趨牀前,拔令箭。江知有變,亟離坐起,思走出門。健兒十餘輩,已由門外一擁而入。雷躍登几上,張亦自幕後掣雙刀出,侍雷旁。雷大呼曰:“速縛此獠!”江見事急,以所佩小匕首,左右擊,人莫敢攖。江大步將及門,張恐其遁,急自後迅下刃,斷江左臂。江負痛仆地上,左支右拄,卒無人能縛江。羣刃交下,遂遇害。江死時,年四十有三。有目睹其事者,謂江軀幹雄偉,目炯炯有神光,被害時所著白紡綢長衫,盡為血污作赤色雲。
  • 9.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九十四,咸豐三年五月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12-11]
  • 10.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記載訂謬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5年:第80—110頁
  • 11.    施補華:《錢江傳》,《續碑傳集》卷八十三:錢江,字東平,長興人,生而長身瘦面,手垂過膝……
  • 12.    水窗春囈(清)歐陽兆熊 金安清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05]
  • 13.    曹中俊.近四十年厘金創始時間及首倡者研究綜述[J].隴東學院學報,2018,29(04):46-5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