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鋸葉捕蟲樹

鎖定
鋸齒捕蟲幌(學名:Roridula dentata L.)為捕蟲木科、捕蟲木屬植物。是南非的特有物種。
葉面有帶黏液的毛,可以捕捉小昆蟲。捕蟲樹的花多為粉紅色,每根花莖有數朵2釐米左右大小的花。開花約3個月後,種莢乾枯時種子便成熟。一般齒葉捕蟲樹一個種莢有種子2-4個。
中文名
鋸葉捕蟲樹 [1] 
拉丁學名
Roridula dentata L. [1] 
別    名
捕蟲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 
杜鵑花目
捕蟲木科 [1] 
捕蟲木屬 [1] 
鋸葉捕蟲樹 [1] 
亞    綱
薔薇亞綱 [1] 
超    目
菊超目 [1] 
分佈區域
南非 [2] 
命名者及年代
卡爾·馮·林奈(1764) [2] 

鋸葉捕蟲樹植物學史

鋸葉捕蟲樹由卡爾·馮·林奈1764年命名發表。 [2] 

鋸葉捕蟲樹形態特徵

鋸葉捕蟲樹是一種亞灌木灌木 [2] 
葉面有帶黏液的毛,可以捕捉小昆蟲,但它們並不能直接消化,需依靠共生的一種刺蝽(學名:Pameridea roridulae)吃掉被捕捉的昆蟲,植物從刺蝽的排泄物中吸取營養
鋸齒捕蟲幌的葉子上有許多的小分叉,而美杜莎捕蟲幌的葉片則幾乎沒有分叉,分枝也比鋸齒捕蟲幌明顯要少(鋸齒捕蟲幌長大後通常有好幾十個分枝)。新葉會不斷的從生長點長出,下面的老葉子乾枯後就只剩下光禿禿的木質莖幹。

鋸葉捕蟲樹生長環境

鋸葉捕蟲樹主要生長在亞熱帶生物羣系。 [2]  生長於好望角一帶的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温和多雨)。該地區經常發生山火,並沒有高大的樹木,只有稀疏的小灌木叢。捕蟲樹在原生地基本都是在全日照的環境下生長,它們的種子能保存好幾年,而且往往在山火刺激之後才發芽。

鋸葉捕蟲樹分佈範圍

鋸葉捕蟲樹原生僅分佈於南非(開普省)。 [2] 

鋸葉捕蟲樹共生關係

刺蝽有P.marlothii和P.roridulae兩個物種,它們都只有幾毫米大小。能在樹葉上行走自如,而不會被粘液所黏住。Pameridea marlothii只寄生在鋸齒捕蟲幌上,Pameridea roridulae則寄生於兩種捕蟲幌上。它們靠食用捕蟲幌捕獲的昆蟲生存,而它們排出的糞便則掉落地面變成捕蟲樹可以吸收的肥料(有説法認為葉片也可以吸收糞便的營養)。同時,在原生地也偶爾能看到一種蜘蛛寄生在捕蟲樹上。

鋸葉捕蟲樹食蟲特性

捕蟲幌通過葉子上的腺體分泌的粘液捕捉昆蟲,但是它們並不能分泌消化酶將獵物分解,而是通過與一種名為刺蝽(Pameridea)的食肉昆蟲的共生關係來獲取養分。它們靠食用捕蟲幌捕獲的昆蟲生存,而它們排出的糞便則掉落地面,變成捕蟲幌可以吸收的肥料(有説法認為葉片也可以吸收糞便的營養)。

鋸葉捕蟲樹栽培技術

使用水苔,泥炭,珍珠岩種植。(切記不能用普通土壤)

鋸葉捕蟲樹異名

鋸葉捕蟲樹同型異名

Drosera roridula Thunb. in Drosera: 7 (1797), nom. superfl. [2] 

鋸葉捕蟲樹異型異名

Drosera verticillata (Burm.f.) L. in H.C.van Hall, Epist. Linnaei: 76 (1830)
Ireon verticillatum Burm.f. in Fl. Indica, Prodr. Fl. Cap.: 6 (1768)
Roridula brachysepala Gand. in Bull. Soc. Bot. France 60: 456 (1913)
Roridula muscicarpa Gaertn. in Fruct. Sem. Pl. 1: 298 (1788)
Roridula verticillata (Burm.f.) Pers. in Syn. Pl. 1: 253 (1805)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