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鱗紫菀

鎖定
銀鱗紫菀(Aster argyropholis Hand.-Mazz.),為紫菀屬灌木,老枝灰褐色,粗壯,有淺溝,脱毛,有時具圓形皮孔;枝纖細,被白色蛛絲狀或棉狀茸毛,下部有較密的葉,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頂端尖或急尖,或枝基部葉頂端圓形,全緣或邊緣近波狀;上部葉較小,橢圓形或橢圓狀線形;全部葉深綠色,被粉末狀細糙毛,常有腺點,下面被灰白色蛛絲狀茸毛或厚棉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時稍脱毛,生於高山及亞高山山坡,林下、草地及溪岸。海拔2000-2800米。
中文名
銀鱗紫菀
拉丁學名
Aster argyropholis Hand.-Mazz.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紫菀屬
銀鱗紫菀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西藏 [3] 

銀鱗紫菀形態特徵

銀鱗紫菀植株

灌木,高約100釐米,多分枝 [1] 

銀鱗紫菀

老枝灰褐色,粗壯,有淺溝,脱毛,有時具圓形皮孔;枝纖細,被白色蛛絲狀或棉狀茸毛,下部有較密的葉。 [1] 

銀鱗紫菀

葉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長1-4釐米,寬0.5-1.5釐米,基部圓形或近楔形,有長1-3毫米的短柄,頂端尖或急尖,或枝基部葉頂端圓形,全緣或邊緣近波狀;上部葉較小,橢圓形或橢圓狀線形;全部葉深綠色,被粉末狀細糙毛,常有腺點,下面被灰白色蛛絲狀茸毛或厚棉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時稍脱毛,有5對側脈。 [1] 

銀鱗紫菀

銀鱗紫菀線稿圖 銀鱗紫菀線稿圖 [2]
頭狀花序少數至十餘個,徑1.5-2釐米,傘房狀排列;花序梗細,長0.5-5毫米,有線形苞葉。總苞倒錐狀或鍾狀,長4-5毫米,徑約5毫米;總苞片4-5層,覆瓦狀排列,被短柔毛或無毛,長圓披針形,外層長1毫米,寬0.5毫米;內層長4毫米,寬1毫米,有綠色中脈,上部綠色或紫紅色,頂端稍尖,邊緣膜質,有緣毛。舌狀花約20個;管部長2.2毫米,裂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長0.5毫米。冠毛2層,外層極短,有少數短毛;內層污白色至淺紅色,長約4.5毫米,有多數微糙毛。 [1]  [4] 

銀鱗紫菀

瘦果稍扁或近圓柱形,長2-2.7毫米,被短糙毛。 [1] 

銀鱗紫菀花果期

花期5-10月;果期8-10月。 [1] 


銀鱗紫菀生長環境

銀鱗紫菀 銀鱗紫菀
生於高山及亞高山山坡,林下、草地及溪岸。海拔2000-2800米。 [1] 

銀鱗紫菀分佈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及雲南西北部。 [1] 

銀鱗紫菀本種提示

此種與小舌紫菀 (A. albescens Hand.-Mazz.) 的小葉類型極近似,但頭狀花序較少數生於枝端,總苞較狹,舌片較長,冠毛有外層短毛或膜片。
灰色紫菀 (A. polius Schneid.) 的葉極小,尤與本種近似,但該種的冠毛1層,且較短,不難與本種區別。

銀鱗紫菀變種

原變種
var. argyropholis ——Aster argyropholis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08.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 Mus. 18: 276. 1965.
葉多變異,頂端尖或鈍,或近圓形,下面被密短毛或茸毛。
產於四川西部(大金、小金、馬爾康、茂汶等)。常見。
白雪變種
var. niveus Ling in Addenda 358.
產於四川西部(鹽源)及雲南西北部(麗江)。
奇形變種
var. paradoxus Ling in Addenda 358.
分佈於四川西部(馬爾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