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舌紫菀

鎖定
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 (DC.) Wall. ex Koehne)是菊科紫菀屬的灌木。植株高30-180釐米,具多分枝,老枝呈褐色,當年枝黃呈褐色;葉近紙質,卵圓至披針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頂端尖,上部葉小;頭狀花序多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舌狀花舌片白色至紫紅色,管狀花黃色,冠毛污白色,後紅褐色;瘦果長圓形,被白色短絹毛;花期6-9月,果期8-10月。 [4] 
小舌紫菀產於中國西藏、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甘肅及陝西等省區。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及喜馬拉雅也有分佈。多生於海拔500-4100米的低山至高山林下及灌叢中。 [4] 
小舌紫菀的花在秋季盛花期時採摘,除去枝、葉,曬乾後可入藥。有清熱解毒,解痙,除膿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流行熱症,邪熱,痙攣,中毒症,瘡瘍等病症。 [5]  小舌紫菀還可供觀賞。 [6] 
中文名
小舌紫菀
拉丁學名
Aster albescens (DC.) Wall. ex Koehne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紫菀屬
小舌紫菀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四川、貴州等省及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地

小舌紫菀形態特徵

小舌紫菀的花序
小舌紫菀的花序(13張)
菊科紫菀屬的灌木灌木,高30-180釐米,具多分枝;老枝呈褐色,無毛,有圓形皮孔;當年枝黃褐色或有時灰白色短柔毛和具柄腺毛,有密或疏生的葉。葉卵圓至披針形,長3-17釐米,寬1-3稀達7釐米,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有淺齒,頂端尖或漸尖,上部葉小,多少披針形,全部葉近紙質,近無毛或上面被短柔毛而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蛛絲狀毛或茸毛,常雜有腺點或沿脈有粗毛;中脈和數個至十餘對側脈在下面凸起,側脈在遠離邊緣處相互聯結,網脈多少顯明。頭狀花序徑約5-7毫米,多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5-10毫米,有鑽形苞葉。總苞倒錐狀,長約5毫米,上部徑4-7毫米;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被疏柔毛或茸毛或近無毛;外層狹披針形,長約1毫米,內層線狀披針形,長3.5-4.8毫米,寬0.6-0.8毫米,頂端稍尖,常帶紅色,近中脈草質,邊緣寬膜質或基部稍革質。舌狀花15-30個;管部長2.5毫米,舌片白色至紫紅色,長4-5毫米,寬0.6-1.2毫米;管狀花黃色,長4.5-5.5毫米,管部長2毫米,裂片長0.5毫米,常有腺;花柱附片寬三角形,長0.5毫米。冠毛污白色,後紅褐色,1層,長4毫米,有多數近等長的微糙毛。瘦果長圓形,長1.7-2.5毫米,寬0.5毫米,有4-6肋,被白色短絹毛。花期6-9月,果期8-10月。 [1]  [4]  [7] 

小舌紫菀產地生境

小舌紫菀的生境
小舌紫菀的生境(6張)
小舌紫菀產於中國西藏、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甘肅及陝西南部。也分佈於緬甸和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及喜馬拉雅西部。 [1]  [4]  生長於低山至高山林下及灌叢中,海拔500-4100米。 [4] 

小舌紫菀主要變種

小舌紫菀的植株
小舌紫菀的植株(6張)
小舌紫菀種中的多型性是明顯的。除上述各變種外,還有白雪變種 [var. niveus Hand. -Mazz.(Microglossa albescens var. nivea C. B. Clarke.)],產於錫金。據 Grierson(1964),葉下面被棉狀茸毛。在我國西部見到的葉下面被棉狀茸毛的植物似應合併入上列的橢葉變種或狹葉變種。栽培的園藝品種 "var. harrowianus",據前人意見,應併入柳葉變種(var. salignus Hand. -Mazz.) [1] 

小舌紫菀變種分佈

小舌紫菀(原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albescens
該種具有很強的多型性:
  • 小舌紫菀-無毛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levissimus Hand.-Mazz.,分佈於四川、湖北西部、雲南北部。海拔800-3000米。
  • 小舌紫菀-白背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discolor Ling,分佈於四川西北部。海拔2400米。與銀鱗紫菀近似。
  • 小舌紫菀-柳葉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salignus Hand.-Mazz.,分佈於中國四川、雲南西部及北部,印度北部。海拔1900-3900米。
  • 小舌紫菀-腺點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glandulosus Hand.-Mazz.,分佈於西藏南部及東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海拔1900-3900米。
  • 小舌紫菀-長毛變種Asteralbescens(DC.) Hand.-Mazz. var.pilosusHand.-Mazz.分佈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海拔2800-4000米。
  • 小舌紫菀-糙葉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rugosus Ling,分佈於雲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
  • 小舌紫菀-橢葉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limprichtii (Diels) Hand.-Mazz.,分佈於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肅西部。海拔2400-3100米。
  • 三脈紫菀-狹葉變種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gerlachii (Hce) Chang,分佈於四川西部和南部、雲南西北部、甘肅及陝西南部。
  • 小舌紫菀-大葉變種Aster albescens (DC.) Hand.-Mazz. var. megaphyllus Ling,分佈於四川西部。
  • 白雪變種(A. a.var.niveus),分佈於印度錫金邦。

小舌紫菀主要價值

小舌紫菀藥用價值

小舌紫菀的花在秋季盛花期時採摘,除去枝、葉,曬乾後可入藥。全草(石灰條):苦,涼。解毒消腫,殺蟲,止咳、清熱、解痙、除膿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流行熱症,邪熱,痙攣,中毒症,瘡瘍等病症。 [5] 

小舌紫菀觀賞價值

小舌紫菀還可供觀賞。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