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坑鎮

鎖定
銀坑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位於于都縣北部,319國道和224省道(於銀線)交匯點,東臨該縣葛坳鄉及瑞金市下壩鄉,南與仙下、寬田鄉相接,西與馬安、橋頭鄉接壤,北與興國縣樟木鄉、梅窖鄉交界,距于都、興國、寧都縣城均40餘千米。 [1]  全鎮總面積191.17平方公里。 [2]  2019年,銀坑鎮下轄1個社區,25個行政村。 [3]  2018年,銀坑鎮户籍人口為77145人。 [2] 
銀坑鎮自宋代設圩鎮已有900多年曆史,交通便利,319國道貫穿全境,縣域副中心,北部經濟、文化中心,是通往于都、寧都、興國三縣的中心地域,也是于都縣北部“四鄉一鎮”的中心城鎮。
中文名
銀坑鎮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于都縣
地理位置
于都縣北部
面    積
191.17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街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編碼
34232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7.71 萬(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天華山
竹篙寨
車牌代碼
贛B

銀坑鎮歷史沿革

清代,于都縣設4鄉10裏,銀坑地區屬智義鄉長興裏、黃金鄉安富里、長樂裏。銀坑北部屬興國縣衣錦鄉卜本里。
民國初年,隸屬關係沿襲清制。民國18年(1929年)6月,國民政府頒佈《縣組織法》,全縣設4鄉17區。銀坑地區屬北鄉樂區 .‘
蘇區時期,1932年1月20日,紅三軍團攻克上寶土圍,在於北區設立勝利縣,下轄11區。銀坑地區設有河田區、平安區。1933年夏。撤銷河田區,增設銀坑區。南部地區屬勝利縣三貫區。1934年12月。紅軍撤離,銀坑地區屬於都縣。
1949年8月14日(農曆七月二十日), 銀坑地區解放。全縣劃為六區,第五區駐銀坑圩,統銀坑鄉、富強鄉(今馬安鄉、橋頭鄉)。
1972年10月劃出馬安、橋頭人民公社,設立馬安、橋頭鄉。
1988年4月,銀坑鄉改為銀坑鎮。 [4] 

銀坑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銀坑鎮下轄:新街,謝坑、冷水、坪腦、香塘、銀坑、窯前、營下、洋河、洋逕、年豐、河背、平安、琵琶、松山、巖前、上謝、梅屋、汾坑、富竹、鯉汾、井洲、周新、周慶、漢田、上排等25個行政村,365個村民小組。 [5] 
2019年,銀坑鎮下轄1個社區,25個行政村:新街社區、謝坑村、冷水村、坪腦村、香塘村、銀坑村、河背村、窯前村、營下村、洋河村、洋逕村、年豐村、平安村、琵琶村、松山村、巖前村、上謝村、梅屋村、井洲村、鯉汾村、富竹村、汾坑村、上排村、漢田村、周慶村、周新村。 [3] 

銀坑鎮地理環境

銀坑鎮位置境域

銀坑鎮位於江西贛州于都縣北部,319國道和224省道(於銀線)交匯點,距于都縣城38km、興國縣城38km、寧都縣城58km,319國道貫穿全境 [5]  ,全鎮總面積191.17平方公里。 [2] 

銀坑鎮地質地貌

銀坑鎮境內地層出露較明顯的有古生界的泥盆系、石灰系、二疊系和新生界的第四系沉積。受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西:西北邊緩高山峻嶺和東部邊緩高低不等的丘陵地形組成的中部長條形盆地,在東南角有一個缺口,巖前河、銀坑河向梅江傾流。 [6] 

銀坑鎮氣候條件

按氣候區域劃分,銀坑地處中亞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温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和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等特點。 [7] 

銀坑鎮自然資源

銀坑鎮金屬礦

鉛、鋅、銀礦呈共生礦產出。主要分佈在窯前村的柳木坑和河背村的松山背。柳木坑礦點,礦化面積0.5平方公里,礦體賦存在震旦系的東西向破碎帶中,呈透鏡狀,礦石含鉛1.74%、鋅0.284%、銀320克/噸。金礦主要分佈在琵琶村龍逕河一帶。鎢礦主要分佈在鞏前、梅屋、巖前村一帶,花崗岩侵入石炭系石灰岩,形成矽卡巖型白鎢礦牀及石英脈型鎢礦牀。據地質局九。九隊提供資料,礦體延伸較大,厚度1.29~2.33米,礦石.品位0.294~0.414%,儲藏量預計達5229噸。 [8] 

銀坑鎮非金屬礦

石灰岩,主要分佈在洋逕、平安、年豐、巖前村一帶。獅石寨石灰岩,礦體賦存在石炭系地層之中,含氧化鈣52.47~55.08%、氧化鎂0.25~10.20%,屬中型礦牀。
滑石主要分佈在鞏前村一帶,礦體賦存在二疊系地層之中,呈似層狀產出,厚2~5米,品位30--80%,預計儲量200萬噸,屬不純石灰岩受花崗岩侵入所形成的接觸交代型礦牀。由於白度較低,尚未開採。
透閃石, 主要分佈在巖前村高嶺一帶,與滑石緊密共生。礦體賦存在二疊系不純灰巖之中,呈層狀,厚度3-7米,品位60--75%,預計儲量150萬噸。大理石主要分佈在巖前村,礦體賦存石炭系和二疊系地層之中,呈層狀產出。
可燃性礦產—煤境內含煤地層有石巖系煤層和二疊系煤層,總儲量約200萬噸。石炭系煤層分佈在刁子山、馬蜂窩、洋河等地,呈透鏡狀(雞窩狀)產出,可採l~2層,無煙煤。二疊系煤層分佈在大塘面等地,呈層狀或似層狀產出,無煙煤。 [8] 

銀坑鎮動物資源

森林過伐使野生動物的生長與繁殖失去優越環境,珍稀動物越來越少,有的已多年匿跡。獸類主要有野豬、野兔、豺狗、狐狸、豪豬、冰獺、穿山甲等。20世紀60年代,在山區常有老虎、野牛等大型動物出現。鳥類主要有野雞、竹雞、鷓鴣、燕子長尾鳥、魚狗等。蟲類主要有蛇、蛾、蝗、蟬、螳螂、蜘蛛、蟾蜍和各種蛙類等。魚類主要有黃鯰、黃鱔、泥鰍、甲魚、河蚌、河蟹、蝦等。 [7] 

銀坑鎮植物資源

竹木主要有松樹、杉樹、桐子樹、荷樹、樟樹、柏樹、女貞樹、烏桕樹、苦楝樹、楊樹、柳樹、桑樹、杏樹、枇杷樹、李樹、桃樹、梨樹、黃竹、毛竹等。藥用植物主要有七葉一枝花、金銀花、野菊花、犁頭草、金錢草:白花蛇舌草、青木香、何首烏、紅根地膽、車前草、海金沙、小葉野雞尾、仙鶴草、敗漿草、夏枯草、龍膽草、茵陳草、田邊菊、鳳凰尾草、土茯苓、五加皮、桑寄生、黃連、蒲公英、益母草、石菖蒲、金櫻子、算盤子、雞眼草、魚腥草、駁骨草、半夏、夏無蹤等。 [7] 

銀坑鎮人口

截至2010年,銀坑鎮總人口70028人,其中農業人口62501,圩鎮人口16000人。 [5]  2018年,銀坑鎮户籍人口為77145人。 [2] 

銀坑鎮經濟

2010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148.2萬元,比上年增長16.3%,工農業總產值38152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2094元,比上年增長7%。 [5] 
鎮域企業:松山煤礦、江西潤鵬礦業公司、銀金石灰廠,新光輝礦業公司(銀礦)、大型紅磚廠10家。農民工返鄉辦企業200餘人,開辦服裝、毛織企業60餘家,大眾、西鴻電子廠分廠各1家。 [5] 

銀坑鎮交通

銀坑鎮境內交通便利,以公路交通為主,境內319國道及219省道貫穿全鎮,是通往于都、寧都、興國三縣交通要道。 [9]  距于都縣城38公里、興國縣城38公里、寧都縣城58公里。 [5]  距離瑞金、寧都機場只要半小時車程。 [10] 

銀坑鎮社會

銀坑鎮教育事業

銀坑中學校門 銀坑中學校門
全鎮有高中一所:于都縣第七中學(原於都縣銀坑中學)位於319國道于都至興國公路旁。
全鎮共有初中2所:平安初級中學位於銀坑鎮平安村,距縣城約50公里;汾坑初級中學位於銀坑鎮汾坑村。
全鎮共有小學及小學教學點32個。 [11] 

銀坑鎮醫療事業

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急救、教學、預防保健、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 [19]  ,創建於1951年3月,初名銀坑衞生所,1961年,改稱銀坑衞生院,1976年2月,衞生院改稱中心衞生院,1987年1月,銀坑中心衞生院升格為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成為縣屬二級機構。內設內科,急診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及中醫科,擁有病牀150張。2002年,有正式職工130人,專業技術人員113人。醫院是于都縣北部重要的醫療衞生機構,服務於都北部四鄉一鎮近20萬人口。 [12] 

銀坑鎮歷史文化

銀坑鎮是典型的客家古鎮,唐朝始有人類遷入銀坑,唐,淩氏由尋烏縣安子前遷入洋河橋,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鍾巖由興國縣竹壩遷入琵琶村貫前,這是客家人最早遷入銀坑的記載,大量客家人遷入銀坑定居是在明清之際,遷入人口數量遠超前期。客家人在銀坑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出了燦爛的客家文化,于都嗩吶、于都半班戲便是其中傑出代表,而銀坑甑笊舞以其獨特魅力,已於2008年入選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甑笊舞1 甑笊舞1
銀坑甑笊舞:甑笊舞誕生在於都縣銀坑鎮銀坑村的上營、中營、下圍、撒網形、新屋、老街、冇丘、席塘等九座屋場,迄今已有700 多年曆史。因起舞時人們手舞“甑笊”又唱又跳而得名,其舞蹈動作與划船形似,故俗稱“劃龍船”或“唱船歌”。將舞蹈與敬神儀式結合,因此也叫“敬神”。
甑笊舞2 甑笊舞2
相傳屈原在世時,有一次全家患病,屈原夜得一夢,見河下劃龍船,醒後許願劃龍船請神驅病,從而創下劃龍船的風俗,甑笊舞由此衍生。另一種説法是宋朝年間,岳飛曾駐兵銀坑圍剿農民起義軍彭、陳氏,彭、陳兵敗後退守山洞,一時難以攻下,岳飛便令不殺一個俘虜,並於某天在軍營與百姓共歡,跳“敬神舞”直至黎明,以迷惑起義軍。同時抽調精兵組成敢死隊,由俘虜帶路,奇襲山洞,一舉獲勝。“敬神舞”,即流傳至今的甑笊舞。據當地老人説,甑笊舞是泰和一位施姓男子移居當地而授,也有的説是一位大河捕魚漁民所教。但9座屋場自古至今無施姓人家,也無自泰和遷居來的移民,加上年代久遠,又無文字記載,所以難以考證。
鄉俗規定,每年正月初六,各屋場的頭人先集中商議演出順序。定下“坐案”屋場,並由最先演出的屋場準備甑笊等道具。
甑笊舞3 甑笊舞3
演出前,每個舞者燃香燭,喝酒。後由幾位長者唱船歌。眾人唱和,唱完一段,接讚語。然後起舞。舞畢,燃鞭炮,再反覆唱歌、舞蹈。反覆十一次,謂之“十一艄”。最後一天(正月十五)時,再舞四十四次,唱完全本船歌,直到次日凌晨,全體舞者和圍觀鄉民敲着鑼鼓,燃起鞭炮,吹着嗩吶,抬着紙糊龍船到河邊,將龍船和全部道具燒掉,謂之送神。隨着鑼鼓聲的節奏,甑笊整齊的敲擊,吆喝聲一浪高過一浪,旁觀者也為之羣情振奮,紛紛拿起甑笊一道起舞,氣氛熱烈。
甑笊舞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進行表演,反映了贛南客家人的生產、生活、文化演變。 [13] 

銀坑鎮風景名勝

銀坑鎮天華山

雲霧籠罩的天華山 雲霧籠罩的天華山
天華山坐落在銀坑鎮營下村,西北為橋頭鄉固石村,海拔631米,呈西南—東北走向。併為三峯,山頂有天華山寺,始建於晉朝年間,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本寺住持希傳再次重修。清朝末年,翰林謝遠涵在寺作聯“天作高山固石縱橫仙下貫,華侵古寺欄杆前後白雲村”。相傳,建天華山寺,山下週圍沉了十八座寺廟,有一雲遊僧人禮真在本寺後面觀音巖打坐開悟成道。現山下善信還稱“華山祖師”。“文革”期間,此寺廢。1978年釋禪池法師發動信眾重建此寺。 [14] 

銀坑鎮竹篙寨

竹篙寨 竹篙寨
竹篙寨中央後方保管處舊址位於于都縣銀坑鎮年豐村竹篙寨。舊址為石灰岩天然巖洞,因四周山體形似平地崛起的竹篙,又稱竹篙寨石洞。總面積2275平方米。1928年8月,於北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建立了於北區後方保管處,用於存放開展游擊戰爭所需的戰備物資。1930年7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福建長汀出發去興國的途中,路經平安(現年豐村)時特地視察了竹篙寨石洞,認為竹篙寨石洞寬大有水,能住上一個團的兵力,周圍山上又產煤,作為根據地的保管處是個好地方。朱德同志還對加固、擴建竹篙寨石洞的防禦工事作了具體部署,在石洞兩側和後山腰增設了碉堡。從此,竹篙寨石洞改為中央後方保管處,成為中央蘇區時期的一個重要軍械、戰備物質的中轉站直至1934年冬。為打破敵人的“圍剿”和支援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1979年省撥款按原貌修復。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載入《中國名勝辭典》。 [14] 
竹篙寨內部 竹篙寨內部

銀坑鎮宋代煉銀遺址

宋代煉銀遺址 宋代煉銀遺址
銀坑煉銀遺址位於于都縣銀坑鎮窯前村柳木坑組鵝形崬。《贛州府志》載,宋政和四年(1115年)在柳木坑開設銀場煉銀。“銀坑”因此而得名。清同治版《于都縣志》載:“宋時有樵者逐鹿入穴,推之銀礦溢出,因置銀礦。”宋寶慶(1225-1227年)中廢。遺址主要由1處煉渣堆積與6個古礦洞組成,總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煉渣堆積於鵝形崬東南山足下柳木河畔,成扇形堆積,長120米,寬30米,厚度10米,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古礦洞分佈於鵝形崬山腰處,1號在陳正生住宅後,2號在陰山面,3號共3個洞口已被小河牀堵塞掩埋,4號距2號東北40米(壩子上路墈腦),5號在上屋坑子,已被自然填埋,6號在下屋壁背。各洞口均很狹小,入口僅可爬行,如4號洞口高僅0.8米,寬0.6米。此遺址距今900餘年,是古代工業遺產的實物見證,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1984年5月,于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待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5] 

銀坑鎮岳飛寨

岳飛寨城牆
岳飛寨城牆(2張)
位於銀坑圩西南面約500米山上,山腳下有319國道經過。宋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奉詔“征討”吉州彭友、李滿和虔州王彥、陳顒等數支農民軍。破彭友後,岳飛移師虔州,王彥、陳顒率部踞守于都五石洞(舊史稱為固石洞)。五石洞為五座石山(馬安石、斧頭石、頭巾寨、中石、天心岩)的簡稱,地處銀坑、馬安、橋頭一帶的二十華里間。岳飛率兵來到銀坑,在銀坑圩東約一公里處的比邙山安營紮寨,當地居民稱作“岳飛寨”。主寨面積約2000平方米,設有三個寨門,寨址至今保存有殘牆和戰壕。在主寨的東北面是外圍防禦工事,現殘存圍牆長40米,寬0.7米,高0.3至0.8米不等。1984年5月,于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5] 

銀坑鎮牛皋井

牛皋井 牛皋井
位於銀坑圩東南約400米(原敬老院南100米)處的田角上。除井台是一塊長麻石條外,其餘均用塊石和三合土砌成。井呈圓形,’直徑2米。水深約1米,長年不涸。據清同治<雩都縣誌>載牛皋從宋承宣使岳飛率兵來固石至平溪,因懼溪水有毒,於獅石對岸鑿開,以飲軍士。後來羣眾稱之為牛皋井。1984年5月30日,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5] 

銀坑鎮佛剎記碑

皇帝巖 皇帝巖
位於銀坑鎮上排村。該碑為青石,立於皇帝巖寺正殿中。碑通高2.08米,寬0.65米,有碑座。碑圭篆刻“隆慶辛未皇帝巖重修佛剎記碑”十三個大字,碑文系四川重慶府合州知州泰和十州尹宗武於明萬曆五年(1577)作,楷書陰刻,記述了皇帝巖的來歷及隆慶辛未年(1571)重修佛剎的經過,並對附近一些地名的由來作了詳記,共16行569字。1984年5月,于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5] 

銀坑鎮著名人物

方槐
原名賴芳槐,曾用名賴世祿。1917年出生於銀坑鎮平安寨。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方槐是“航空火種”之一。歷任紅一軍團野戰醫院幹事、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洪道葵
榜名基號磷邛,窯前村人。生於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歿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科第四十六名舉人,授豐城縣知事,不願赴任i在於都城郊創辦“昌村中學”,自任校長至終。 [16] 
鍾起煌
1943年10月生,銀坑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88年9月任中共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1990年6月任中共九江市委書記;1992年3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1995年8月至2001年12月任第十屆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2002年1月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3年1月任江西省政協主席;2003年1月,不再擔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務;2007年2月28日任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謝裕民
窯前村人。1932年10月出生,1949年12月參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寧都地委土改工作隊隊員,寧都團地委幹事,中共寧都地委幹事,中共興國縣委幹事,中共江西省委城市工作部幹事,省委工業部幹事、副科長,豐城礦務局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坪湖煤礦黨委副書記、代廠長,省委工交政治部科長,新華煤礦“五七”大軍連長,江西省計劃委員會物資計劃處負責人,省金屬材料公司副經理,省化工建材公司副經理、經理、調研員。1993年3月退休。 [17] 
鍾明(1916年-- )于都縣銀坑鎮營下村人,1916年出生。1933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松花江專署建設局局長、民政局局長。 [18] 
劉義榮(1915— ),銀坑鎮周慶村人。1968年起任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顧問。劉繼德(1917— )原名劉時綏,銀坑鎮冷水村人。建國後,任西南軍區衞生部工人醫院院長(正團級)、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正師級),1978年8月任第三軍醫大學顧問(副軍職)。1983年12月離職休養。 [18] 
陳祖江(1917— ),銀坑鎮香塘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中央縱隊團參謀長,北京公安二師五團副團長、四團團長,中央警衞師副師長,北京衞戍區副參謀長。 [18] 
黃華炳(1918— ),銀坑鎮巖前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北京任軍委情報部五局副局長、軍委三局一局副局長、總參三部八局局長、總參三部司令部副參謀長。 [18] 
參考資料
  • 1.    銀坑鎮  .于都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11-08]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256頁
  • 3.    銀坑鎮行政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8-22]
  • 4.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4-5頁
  • 5.    銀坑鎮  .于都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5-10-15]
  • 6.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18頁
  • 7.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21頁
  • 8.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20頁
  • 9.    鍾榮涵 .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141頁
  • 10.    銀坑鎮  .于都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8-22]
  • 11.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167-175頁
  • 12.    鍾榮涵 .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202-203頁
  • 13.    鍾榮涵 .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186頁
  • 14.    鍾榮涵 .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193頁
  • 15.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189頁
  • 16.    鍾榮涵 .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217頁
  • 17.    鍾榮涵.銀坑鎮志:于都縣地方誌辦公室,2002-09:第236頁
  • 18.    于都最全的百科全書 科普于都地理、人文知識  .于都最全的百科全書 科普于都地理、人文知識.2014-11-07[引用日期2016-11-12]
  • 19.    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2021年度部門決算 | 于都縣信息公開  .于都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