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于都縣

鎖定
于都縣,隸屬江西省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部,貢水中游。東鄰瑞金市會昌縣,南連會昌縣安遠縣。西接贛縣區,北毗興國縣寧都縣,總面積2893平方公里。 [2]  截至2023年末,于都縣常住人口90.3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6.64%。 [50]  截至2021年10月,于都縣下轄9個鎮、14個鄉。 [4]  縣政府駐貢江鎮 [2]  渡江大道566號。
漢,置雩都縣,以北有雩山。 [2]  吳,析于都縣東北之白鹿營,設陽都縣(今寧都)。梁,析于都之南鄉設安遠縣。南唐,于都瑞金監升為瑞金縣。析虔化之石城場設石城縣。宋,析于都九州鎮之地,設會昌縣 [3]  明,析安遠雙橋、石溪等堡置長寧縣(今尋烏)。 [3]  1999年,成立贛州市,于都縣屬之。 [2]  故於都有“六縣之母”之稱。 [2]  2020年4月26日,于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1] 
于都縣是中央蘇區時期中共贛南省委,贛南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中央蘇區最後一塊根據地、南方三年游擊戰爭起源地、長征精神的發源地、中央蘇區全紅縣之一和蘇區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誕生了16位共和國將軍
中文名
于都縣
外文名
Yudu County
別    名
雩都
行政區劃代碼
36073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部
面    積
2893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14個鄉
政府駐地
貢江鎮渡江大道566號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編碼
342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90.38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50] 
著名景點
長征第一渡
火車站
于都北站于都站
車牌代碼
贛B
地區生產總值
318.05 億元(2021年)

于都縣歷史沿革

贛州-宋城古韻
贛州-宋城古韻(80張)
春秋,于都地處楚吳邊域。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屬楚。吳閎閭十一年(前504年),屬吳。戰國,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于都屬越。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復歸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國為36個郡,于都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楚項羽立英布為九江王,于都仍屬楚。四年,九江郡改為淮南國。五年,漢滅楚,仍為淮南國,于都始屬漢。六年(前201年),析淮南設豫章郡,于都設雩都縣,屬豫章郡。東漢初平二年(191年),析豫章郡設廬陵郡,于都屬廬陵郡。
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設廬陵南部都尉,于都屬之, [2]  析于都縣東北之白鹿營,設陽都縣(今寧都)。 [3] 
晉太康三年(282年),廬陵南部都尉改稱南康郡,郡治設在於都。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南康郡改為南康國,國治遷回于都。齊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國複稱南康郡。 [2]  梁大同十年(544年),析于都之南鄉設安遠縣 [3] 
隋開皇九年(589年),南康郡改稱虔州,于都屬之。大業元年(605年),虔州復為南康郡。十二年,林士弘佔據虔州稱帝,于都屬之。
于都縣城全景圖 于都縣城全景圖
唐武德五年(622年),林士弘降唐,南康郡複稱虔州,于都屬虔州。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10道,于都隨虔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為東、西道,于都隨虔州屬江南西道。天祐元年(904年),升于都象湖鎮為瑞金監。
五代十國,後梁開平四年(910年),以虔、韶二州置百勝軍,于都隨虔州屬後梁。貞明四年(918年),于都隨虔州屬吳。 [2]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于都瑞金監升為瑞金縣。析虔化之石城場設石城縣 [3]  昇元元年(973年),滅吳,于都隨虔州屬南唐。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分江南為東西路,于都隨虔州屬江南西路。 [2]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析于都九州鎮之地,設會昌縣 [3]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虔州改稱贛州,于都屬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江南西路改稱江西行中書省,于都隨贛州屬之。十四年,贛州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元貞二年(1296年),贛州路總管府改稱贛州路,于都仍屬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贛州路改稱贛州府,洪武九年,江西行中書省改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于都屬之。 [2]  萬曆四年(1576年),析安遠雙橋、石溪等堡置長寧縣(今尋烏)。 [3] 
清,于都屬贛州府管轄。
于都縣城一江兩岸 于都縣城一江兩岸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設州、廳。次年,地方政權設省、縣兩級,于都直屬之。民國3年(1914年),全國行政區劃設省、道、縣3級,江南省設4道,于都屬贛南道。民國15年(1926年),廢道,于都直屬江西省政府。1929年,于都縣,屬中共贛南特委。1930年4月,于都縣屬贛西南蘇維埃政府。10月,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于都改屬之。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瑞金成立,于都屬之。1932年,將1930年成立的於北區,改為勝利縣,隸屬江西省蘇維埃政府。1934年2月,赤南縣成立。3月,改稱為登賢縣,屬粵贛省蘇維埃政府。1934年7月,贛南省蘇維埃政府在於都縣成立,統于都、登賢、贛、楊殷4縣。10月,瑞西縣成立,直屬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11月,興勝縣成立,屬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民國24年(1935年)3月,縣境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復為于都縣,屬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區。4月,江西省政府將全省13個行政區縮為8個,于都屬第八行政區。
1949年8月,于都解放,屬贛州專區。9月,改屬寧都專區
1952年,撤銷寧都專區,于都改屬贛州專區
1954年,成立贛南行政公署,于都縣屬之。
1999年,成立贛州市,于都縣屬之。 [2]  [49] 

于都縣行政區劃

于都縣區劃沿革

1952年,于都之青塘區所屬的青塘、社崗、坎田、南堡、赤水、謝村、郵村等7個鄉劃歸寧都縣
1954年,于都之賴村區所屬的賴村、虎並、中坑、山種、石街、新民、巖背、水西、圍腳、蓮子、浮竹等11個鄉劃歸寧都縣會昌縣之靖石區所屬的靖石、旱塘、中墩、田東、任頭、龍口、漁翁、人和、仁風、長龍、大莊、.大布、豐田等13個鄉和興國縣的枚屋、黃坳鄉劃歸于都縣。 [3] 
于都縣 于都縣
1994年,撤銷羅坳鄉、禾豐鄉,設立羅坳鎮、禾豐鎮。
1996年,撤銷嶺背鄉,設立嶺背鎮。
1997年,撤銷梓山鄉,設立梓山鎮。 [2] 

于都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于都縣下轄9個鎮、14個鄉:貢江鎮鐵山壠鎮盤古山鎮禾豐鎮祁祿山鎮梓山鎮銀坑鎮嶺背鎮羅坳鎮羅江鄉小溪鄉利村鄉新陂鄉靖石鄉黃麟鄉沙心鄉寬田鄉葛坳鄉橋頭鄉馬安鄉仙下鄉車溪鄉段屋鄉 [4]  縣政府駐貢江鎮 [2]  渡江大道566號。

于都縣地理環境

于都縣位置境域

于都縣,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部,貢水中游。東鄰瑞金市會昌縣,南連會昌縣安遠縣。西接贛縣區,北毗興國縣寧都縣。介於北緯25°35'48"~26°20'53",東經115°11'~115°49'51"之間。南北長83.25公里,東西寬63.33公里,總面積2893平方公里。 [2] 

于都縣地質

于都縣地質在地殼運動下,形成緊密線狀褶曲和斷裂構造。地質基礎系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構成。已出露的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灰系、二疊系、三疊系、株羅系、白堊系、第四系沉積。以震旦系、白堊系為主,分佈全縣。岩漿活動頓繁,從澄江期、加里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縣境各地均有出露。 [2] 

于都縣地形地貌

于都縣地貌以低山、丘陵、盆地為主。四周羣山環抱,東、南、北地勢較高,逐漸向西部傾斜。雩山山脈、武夷山和九連山餘脈的展開,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于都斷陷紅巖盆地(簡稱于都盆地)。 [2] 

于都縣氣候

于都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温分別是8.2℃和29.7℃,極端氣温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 月降雨量約佔全年的47% ,年日照時數1621.9小時,年均無霜期305天。 [5] 

于都縣水文

于都縣位於贛江源流的貢水中游。貢水是流經縣境的主要幹流,彙集梅江、澄江、濂江、小溪河等4條較大支流。貢水乾流和4條較大支流又彙集48條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支流。境內河流屬贛江水系,總長度1283公里,其中貢水在境內的長度66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44公里。區劃成貢水、梅江、濂水等3個流域。 [21] 

于都縣土壤

于都地處亞熱帶南部,屬常綠闊葉林生物氣候帶,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土壤有水稻土、草甸土、紅壤、石灰(巖)土、紫色土、山地黃壤、山地草甸土等7個土類、 [2]  15個亞類、51個土屬、114個土種。 [3] 

于都縣植被

于都縣森林植被屬於我國東部濕潤森林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樹林,氣候條件適宜多種類型植物的生長髮育。 [2] 

于都縣自然資源

于都縣水資源

于都縣河流總長1283公里,江河水面約10800公頃。平均天然水量137.07億立方米,其中內河川徑流量25.07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191231千瓦,年發電量167517萬度,平均理論水能密度66.1千瓦/平方公里。 [2] 

于都縣生物資源

于都縣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杉、禿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銀杏、杜仲、香果樹、伯樂樹、野茶樹、觀光木、鵝掌樹、金錢松。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閩楠、厚朴、紫莖、黃連、銀鍾花、天竺桂、沉水樟、半楓荷、白桂木、八角蓮、黃山木蘭、紅花木蓮。省級保護植物紅楠、楠木、木連、竹柏、玉蘭、香樺、黃楊、黃檀、水青岡、青錢柳、青皮木、三尖杉、石碌含笑。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鹿、白鶴、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水靈貓、水獺、豺狼、白鵝、錦雞、鴛鴦、鸚鵡、花田雞、貓頭鷹、猴頭鷹、大睨。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棘胸蛙,省級保護動物黃融、豹貓、杜鵑、伯勞、燕子、灰喜鵲、壽帶鳥、黑枕黃鸝、紅咀相思鳥、尖吻蝮。 [2] 

于都縣礦產資源

于都縣地下礦藏資源豐富,有鎢、錫、鉍、鋅、金、銀、銅、鐵、錳、稀土、灰石、透閃石、耐火粘土等28種,其中鎢礦有大、中型礦區7處;煤、石灰石儲量大,分佈廣。 [5] 

于都縣人口

2021年,于都縣户籍總人口111.77萬人,比上年減少1686人,其中城鎮人口273330人,比上年增加353人,鄉村人口844462人,比上年減少2039人。常住人口906290人,比上年增加734人,其中城鎮人口404638人,鄉村人口501652人,城鎮化率44.65%,比上年提高0.9%。全年出生人口8354人,出生率9.22‰,死亡人口5609人,死亡率6.19‰,比上年基本持平,自然增長率3.03‰,下降0.01個千分點。 [6] 
2023年末,于都縣常住人口90.38萬人,性別比為102.84(女性=10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6.64%。 [50] 

于都縣經濟

于都縣綜述

2021年,于都縣地區生產總值318.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18億元,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125.82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59.05億元,增長10.4%。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6%、33.1%和57.3%。三次產業比例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1.5:38.2:50.3調整為10.4:39.6:50.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5108元,增長13.4%。 [6] 
財政
2021年,于都縣財政總收入241486萬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567萬元,增長5.8%。各項税收收入197629萬元,比上年增長 10.6%,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1.8%,税比提升2.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含專款)660193萬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科學技術支出16515萬元,增長3.8%;教育支出246416萬元,增長0.4%;衞生健康支出112043萬元,下降59.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6935萬元,下降8.4%;城鄉社區支出9155萬元,下降55%。 [6]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于都縣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2%。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1.0%,佔全部投資的7.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7.9%,佔全部投資的59.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0.3%,佔全部投資的33.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下降33.9%,佔全部投資的21.3%;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3.7%,佔全部投資的78.7%,其中民間投資增長30.8%,佔全部投資的68.9%。
2021年,于都縣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7.0%。商品房施工面積2634562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0.7%;商品房銷售面積1010234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3%,商品房銷售額704963萬元,比上年增長11.1%。 [6] 
人民生活
2021年,于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50元,比上年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3元,比上年增長11.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0.7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2.03%。 [6] 

于都縣第一產業

2021年,于都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332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4%。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47.15千公頃(707250畝),比上年增加0.137千公頃(2050畝),增長0.3%。糧食總產量220200噸,比上年增加4805噸,增長2.23%。蔬菜產量302026噸;茶葉總產量508噸;水果總產量120379噸,其中,臍橙產量83511噸。肉類總產量97322噸,生豬存欄227990頭。 [6] 

于都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于都縣工業增加值1042507萬元,較上年增長9.0%,佔全縣GDP比重為32.8%,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60022萬元,比上年增長17.4%,銷售產值3057025萬元,比上年增長17.3%,工業產銷率99.9 %。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063430萬元,比上年增長1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税總額3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從工業三大門類來看,採礦業營業收入14.52 億元,下降6.3%,製造業營業收入288.97億元,增長18.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營業收入2.85億元,下降7.66%。 [6] 
建築業
2021年,于都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0家,建築業總產值3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建築工程產值33.2億元,佔建築業總產值的92.2%;安裝工程產值1.8億元,佔5%;其他產值1億元,佔2.8%。 [6] 

于都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于都火車站 于都火車站
2021年,于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7445萬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58494萬元,增長25.4%。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53841萬元,增長16.3%;零售業零售額970776萬元,增長19.1%;住宿業零售額22569萬元,增長27.7%;餐飲業零售額195947萬元,增長30.5%。 [6] 
對外貿易
2021年,于都縣實際利用外資144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6%;實際利用省外2千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8.79億元,比上年增長8.9%。 [6] 
旅遊業
2021年,于都縣接待遊客人數997.16萬人次,增長15%;旅遊綜合收入82.72億元,增長16.5%。其中紅色旅遊接待總人數791.77萬人次,增長16.1%,紅色旅遊收入65.4億元,增長15.7%。 [6] 
金融
2021年,于都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261161萬元,比上年增長7.4%,比年初增加296437萬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3627708萬元,比年初增加429094萬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65742萬元,比年初減少21856萬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808442萬元,比上年增長19.2%,比年初增加591471萬元。其中,住户貸款餘額2480364萬元,比年初增加313290萬元;非金融機構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328079萬元,比年初增加278181萬元。存貸比88.93%,比年初提高6.29個百分點。 [6] 

于都縣交通運輸

323國道、319國道 [8]  、廈蓉高速公路 [9] 贛龍鐵路 [10] 贛瑞龍鐵路 [11] 興泉鐵路 [12]  穿過於都縣。
2021年,于都縣公路通車裏程3444.7公里,其中,鄉村公路通車裏程3151.81公里。旅客週轉量1111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2%。 [6]  其中國道2條,縣道16條,鄉道57條,村道724條。 [8] 

于都縣政治

縣委書記:
黃法
縣長:
李松柏
副縣長:
盧江華、王育軍、王峯、譚毅
截至2023年09月 [13-14]  [46-48] 

于都縣社會事業

于都縣教育事業

于都中學
于都中學(4張)
截至2021年,于都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61所,其中,幼兒園  344所,小學362所,初中41所,高中9所,職業中學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共有專任教師13946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含在園幼兒)214296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8174人,畢業生229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7221人,畢業生9313人,初中學校在校生49916人,畢業生17318人;小學學校在校生91735人,畢業生1603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6953人,離園幼兒1339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97人,畢業生10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 [6] 

于都縣科學技術

2021年,于都縣授予專利權1398件,有效發明專利56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0.62件。國家、省、市重點研發計劃共安排1個重點專項。共簽訂技術合同63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0155萬元,比上年增長108.2%。 [6] 

于都縣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于都縣圖書館。 [15] 二級館:于都縣文化館。 [16] 
截至2021年,于都縣共有文化藝術中心1個,文化館1個,組織大型文藝活動8場次,送戲下鄉演出232場次;鄉鎮綜合文化站23個,組織文藝活動92場次;長征源合唱團截止12月31日完成543場公益巡演。圖書館1個,有藏書29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5449件(套),參觀人數100.99萬人次;擁有電視台1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6] 

于都縣體育事業

2021年,于都縣共組織有影響的各類羣眾健身活動25次,參與人數1.2萬人次;縣級體育社會組織21個(含俱樂部);二級裁判員發展人數35人,二級運動員發展人數3人;公共體育場地(縣本級管理使用)8個,其中田徑場1個,體育館2個,全民健身廣場4個,游泳館(池)1個。 [6] 

于都縣醫療衞生

于都縣人民醫院 于都縣人民醫院
截至2021年,于都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總數1089個,增長0.2%,其中,醫院15個,鄉鎮衞生院28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所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門診部、診所、醫務室、村衞生室1039個,其他還有衞監所、衞培校、單採血漿站。全縣擁有病牀數5746張,比上年增長11.8%;醫療機構職工總人數6586人,比上年增長14.7%;擁有執業醫師1596人,比上年增長3.4%;執業助理醫師529人,比上年增長5.6%;註冊護士3235人,比上年增長4.9%。 [6] 

于都縣社會保障

2021年,于都縣新增城鎮就業5633人,比上年少增1264人,下降18.3%,城鎮登記失業率3.89%,與上年基本持平。
2021年,于都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1995人,比上年增加12132人,其中,企業參保職工78107人,比上年增加11727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0930人,比上年增加930人;機關事業單位參保職工23888人,比上年增加405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959人,比上年增加7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4661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984688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59575人,比上年增加9485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29093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27100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共有4922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居民4979人,農村居民44248人。有公辦綜合福利院、敬老院和光榮院共24個。民辦養老服務機構3個。 [6] 

于都縣歷史文化

于都縣非遺傳承

截至2022年11月,于都縣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126項(其中國家級名錄2項,省級7項,市級13項,縣級104項)。有客家古文、嗩吶公婆吹等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有于都茶籃燈、江西杖頭木偶戲、江西提線木偶戲、銀坑甑笊舞、中石練兵習俗、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間中醫、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等7個省級項目,贛州市級非遺項目13個,縣級非遺項目104個。 [44-45] 

于都縣于都嗩吶

于都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遷傳入贛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於民間的嗩吶曲牌眾多,僅傳統曲牌就有280多個;在嗩吶手數量上,據不完全統計,于都全縣有1000多名。1993年,于都縣被江西省文化廳授予“嗩吶藝術之鄉”。
于都客家嗩吶有木管嗩吶、銅管嗩吶、鋁管嗩吶、錫管嗩吶。木管的嗩吶音質柔和、銅管的音質響亮,如今,用得最多的是鋁管和錫管嗩吶。于都客家嗩吶分為大、中、小以及“辣子”4種。小嗩吶歡快、優雅;中嗩吶高亢、激昂;大嗩吶粗獷、氣派;“辣子”音高、尖細,吹奏時很費力。到2012年,用得最多的是小嗩吶和中嗩吶兩種。嗩吶為簧管樂器,由哨、氣牌、芯子、柏木構成,形體大小不一,常用的有8孔,發音響亮、雄厚。
于都嗩吶《公婆吹》
于都嗩吶《公婆吹》(3張)
于都客家嗩吶基礎深厚,應用廣泛,人們嫁娶、喪葬、慶壽、廟會、喬遷、開張剪綵、參軍等,以及接送貴客都喜歡請嗩吶手吹上一番。于都的嗩吶手有個順口溜:“七寸嗩吶拿在手,五音六律裏邊有。婚喪嫁娶沒有我,無聲無息蠻難過。”
嗩吶不僅流行於民間,而且在贛州東河戲、採茶戲的舞台上也得到充分發揮。 [17] 

于都縣客家古文

2014年12月3日,“于都客家古文”被列入國務院公佈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據瞭解,于都客家古文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通常由一名盲藝人獨自完成表演,表演者將勾筒(贛南地區的一種絲絃樂器)、二胡、竹板、梆子、漁鼓、小鼓、嗩吶等多種樂器的表演結合在一起,在樂器的伴奏下,唱中帶説,説中有唱,真實細膩地描述山川萬物,展現故事情節,抒發喜怒哀樂,評述功過是非,並配合面部表情、聲調唱腔,渲染氣氛,使聽眾倍感逼真、親切、產生共鳴。 [7] 

于都縣風景名勝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舊址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舊址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舊址(3張)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舊址,為鍾萬善廳廈,是一棟贛南較為特殊的“一進兩堂三橫”式不對稱傳統民居建築,面闊40.44米,進深24.25米。舊址坐東向西,磚木結構,懸山頂,由門樓、廳廈、院落構成,廳兩側有廊通配房,正門內北側前房為項英舊居。1934年12月至1935年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遷駐於此。
1935年2月,火星、紅旗、戰號三個劇團到中央分局駐地進行文藝匯演。井塘匯演是中央蘇區的最後一次匯演,增強了人民羣眾對敵鬥爭的決心和信心,有力地掩護了中央紅軍戰略轉移。 [18]  2019年10月,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羅田岩石刻
羅田岩石刻,位於江西于都貢江南岸、又名善山,與于都縣城隔江相望。宋,周敦頤巡視於都,並賦七絕《遊羅田巖》一首,後刻於崖壁。在方園二點五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懸崖峭壁上,鐫刻的古代名人題刻近七十品,猶依稀可辨。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僅二十八品。 [20]  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位於江西于都,由送別主題雕塑、集結廣場、東門渡口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等紀念設施組成。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中央紅軍被迫實施戰略轉移,8.6萬名中央紅軍先後在於都縣的八個主要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23] 
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暨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舊居
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暨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舊居
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暨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舊居(3張)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鑑於贛南在中央蘇區所處的重要地位,同時為準備紅軍主力即將進行的戰略轉移,以于都為中心設立贛南省。贛南省人民積極參軍、參戰、支援革命戰爭。同時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牽制打擊敵人。在中央紅軍集結于都準備戰略轉移時,贛南省大規模的籌糧、籌款、擴大紅軍、徵調夫子等工作,增強紅軍的有生力量和保證紅軍的物資供應。為掩護和支援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順利集結和安全突圍作出了巨大貢獻。 [24]  2006年,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暨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舊居被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文物保護單位。 [25] 
中共贛南省委舊址
中共贛南省委舊址 中共贛南省委舊址
中共贛南省委舊址,位於江西省于都縣城環城東路18號,原為天主教堂,磚木結構,面積340.56平方米。
1934年7月,為掩護和支持紅軍戰略轉移,在於都縣城成立贛南省,中共贛南省委機關就駐紮在這裏。贛南省委成立後,積極領導和動員全省羣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積極配合紅軍作戰,迅速開展擴紅運動。在中央紅軍集結于都期間,贛南省委有計劃有組織地徵調大批挑夫,幫助紅軍運輸物資器材,開展大規模的籌糧、籌款工作,有力地支援和掩護了中央紅軍在於都的順利集結和出發長征。2006年,舊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6] 

于都縣地方特產

于都土特產有峽山道菜、嶺背柿餅、梓山醬油、盤古山番薯幹、綠茶、禾豐珍珠粉、靖石的高山青草奶、仙下青梅酒等;工藝品有唐三彩工藝品等。獨特的飲食文化:境內有悠久的客家飲食文化。特色小吃有:薯粉餃子、禾豐珍珠粉是于都的傳統名點,眉公酥是于都的傳統茶點。燒買、花丸、芋包、糯米果、春捲黃元米果索粉炒花生、鹽花生、雲片、瓦角酥、燒卷子柿餅擂茶等是于都的特色小吃。
禾豐珍珠粉
禾豐珍珠粉
禾豐珍珠粉(82張)
于都禾豐珍珠粉,用大米制成,是于都特有產品,主產禾豐等鄉鎮。首先將優質晚米浸泡12小時,磨成漿,磨得越細越好,用一塊白布墊在草木灰上,把漿過濾,待水濾幹,將粉塊晾曬,進行篩制。持糠篩者不停地旋轉,粉在篩內象滾雪球似地逐漸增大,待有綠豆般大小時,倒入另一米篩中過篩,留在米篩的顆粒就是初成的珍珠粉。然後倒在白布上,用鵝毛輕輕拂開晾曬乾燥,珍珠粉便大功告成。吃的時候,先將清水燒沸,將珍珠粉徐徐撒入,邊用筷子攪動,見珠粒沉入鍋底即可撈入另一冷水盆裏浸漂,待珠粒膨脹成半透明狀,然後撈出,兑入雞鴨魚肉等湯,和以佐料即可吃了。它的特點是,味美滑溜、營養豐富,似珍珠般可愛,純天然食品。
峽山道菜
于都燒卷子、肉皮
于都燒卷子、肉皮(3張)
以大蔸菜為原料,其色黃褐,味甘甜綿香,富含氨基酸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份,具有開胃健脾之功效。"大蔸菜"獨產于于都縣羅坳鎮峽山山區。當地村民根據祖傳手藝,將大蔸菜曬乾後,配以辣椒、精鹽、植物油等佐料,經過一年的精心醃製,做成味甘甜香的"道菜"。
于都肉皮
豬肉皮,是于都客家人宴席上不能缺少的一道菜,色、香、味俱佳,蜂窩般厚厚的肉皮色澤金黃油亮,油香豬肉香撲鼻誘人,脆軟不酥,鮮美可口,百吃不膩。
于都燒卷子
燒卷子源於畲族,是一種獨特的食品。公元746年,畲族藍姓祖先彩和任唐朝諫議大夫時,帶入宮中,從此列為貢品。獨特的傳統工藝與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相結合而精心製作出的燒卷子,具有健齒固腎之功效。

于都縣著名人物

劉東志 [2] 
劉繼德 [2] 

于都縣榮譽稱號

2018年,于都縣入選江西省第二批綠色低碳試點縣。 [34] 
2019年3月,于都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36] 
2020年1月,于都縣入選2019年江西省縣域節水型建設達標縣。 [35] 
2020年5月,保留于都縣贛州市文明城市稱號。 [37] 
2020年6月,于都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30] 
2020年10月,于都縣榮獲2020年度江西省脱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38] 
2020年11月,于都縣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31] 
2021年8月,于都縣入選2021年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32] 
2021年11月,于都縣入選2021年江西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39] 
2022年2月,于都縣入選首批中醫適宜技術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試點縣。 [33] 
2022年4月,于都縣入選江西省第一批城市更新省級試點。 [40] 
2022年6月15日,榮獲江西省首批“風景獨好”旅遊名縣稱號。 [41-42] 
2022年8月,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