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釣竿篇

(唐代沈佺期詩作)

鎖定
《釣竿篇》是唐代詩人沈佺期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內容寫的是“綸釣嬉遊”之事,生動描畫出一幅垂綸綠川,魚躍人歡,趣味橫生的遊釣圖,一反作者多為點綴太平的應制詩風。全詩格調流暢而諧趣,內容樸實而清麗,既洋溢生活氣息,又飽藴人生哲理。
作品名稱
釣竿篇
作    者
沈佺期
創作年代
初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排律

釣竿篇作品原文

釣 竿 篇
朝日斂紅煙,垂釣向綠川。
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
避楫時驚透,猜鈎每誤牽
湍危不理轄,潭靜欲留船。
釣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賢
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筌 [1] 

釣竿篇註釋譯文

釣竿篇詞句註釋

⑴釣竿:漢樂府鐃歌名,晉鼓吹曲亦有《釣竿》。《樂府古題要解》説:“有伯常子避仇河濱為漁者,其妻思之而為《釣竿歌》,每至河側輒歌之。後司馬相如作《釣竿》詩,遂傳以為樂曲。若劉孝威‘釣舟畫彩鷁’,但稱綸釣嬉遊而已。”
⑵避楫:躲避船槳。驚透:極度驚懼。
⑶猜鈎:猜測魚上鈎沒有。誤牽:錯誤牽動釣線。
⑷湍危:急流危險。理轄:整理船轄。轄,魚匣。
⑸釣玉:即釣譽,比喻選擢人才。君:指同釣的人,也可以是泛指他人。徒尚:徒然崇尚,空自崇尚。
⑹徵金: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南筑台,置千金於其上,延請天下賢士,號稱黃金台,徵金意為以黃金徵,招賢能之士。未賢:未曾賢德。
⑺筌(quán):捕魚的竹器。

釣竿篇白話譯文

太陽從東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紅霞已漸漸消退,我手持釣竿慢步到綠水邊開始垂釣。
看那白雲倒影在水中,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樣;河水被陽光照耀,魚兒慢遊就像懸掛在明亮的鏡中清澈可見。
陣陣漿聲劃破水邊的寧靜,有的魚兒受驚時時跳出水面,有的對着魚鈎揣測、試探,最終還是抵擋不住香餌的誘惑,被牽了上來。
江河垂釣,水流湍急的地方,難以施手,而潭深水靜的地方流速緩慢,魚易聚集,正好下鈎。
釣魚嘛,你學姜子牙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雖然明君招賢納士,我也並非郭隗、樂毅那樣的人才。
垂釣是樂趣無窮的事情,釣者專心致志志地看着香鉺被魚兒吞下,魚兒又禁不住香鉺的誘惑,紛紛搶食鉺料上鈎入筌,真是人歡魚躍啊!

釣竿篇創作背景

這首《釣竿篇》大約作於神龍元年(705),是作者流放嶺南之前的作品。沈佺期是古代喜歡垂釣的官吏“釣迷”。正因如此,他寫的《釣竿篇》才一反其多為點綴太平的應制詩風,而成為其部分富有生活感受詩作的一個亮點。 [2] 

釣竿篇作品鑑賞

釣竿篇整體賞析

這首五言排律,寫的是“綸釣嬉遊”之事。此詩格調流暢而諧趣,內容樸實而清麗,既洋溢生活氣息,又飽藴人生哲理,雖不無寓託,但格調輕鬆愉快。“情多、興遠、語麗”。詩的前八句詠釣,生動描畫出一幅垂綸綠川,魚躍人歡,趣味橫生的遊釣圖。尾聯“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筌”,夾敍夾議,照應題目收結全篇。“為看”二字説明了觀魚人專心致志,“貪得”二字描摹出魚兒搶食的神態。可理解為貪得利祿者,難免要被世網所牽。巧妙地以魚喻人,警誡世上求王取金、奪取私利的貪婪之徒難免不被世網所牽。詩中“人如天上坐,魚似鏡中懸”,把坐在船上的情境想象得奇妙有趣。
這是閒適、優雅、幽默的個人敍述。詩分三個段落,每段兩聯。
第一段寫景敍事,着重於描繪自然景色,借景色的變幻表明時間、地點的推移轉換,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的心境。首聯的起句“朝日斂紅煙”,描繪早晨宏麗的景象。太陽剛從東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紅霞漸漸消退。這個“斂”字下得實在好,將人人看得見道不出的“朝日”與“紅煙”的關係,形象逼真地表達出來了。紅霞的產生和消失本都是太陽的作用,太陽能將燦爛的紅霞聚斂來,又能將它收斂去。雲霞散去,大地甦醒,手持釣竿的人垂釣於綠水之上。這對句“垂釣向綠川”,既切題“釣竿”,又點出了地點;既寫出人物的動作,又表現出其雅興的濃郁。這個小層次敍述垂釣者一大早就出來了。
第二聯“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緊承首聯從人的感覺和視覺表現“綠川”的澄澈寧靜。由於白雲倒影於水中,以致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樣。河水被陽光照澈,魚兒緩慢遊動的瞬間像懸掛在明亮的鏡中。這兩句詩出自王逸少的《鏡湖詩》:“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游。”但較之王詩意境更鮮明,音韻更優美,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這裏寫景能夠虛實結合,境界清幽,引人入勝。
第二段着重描寫人與物的情態。第三聯“避楫時驚透,猜鈎每誤牽”,是描摹游魚的情狀。陣陣漿聲,劃破“綠川”的寧靜,魚兒受驚時時跳出水面。“避楫”寫出了魚兒的警惕;“猜鈎”進一步表現出魚兒的精細來。它們對着魚鈎揣測、試探,最終抵擋不住香餌的誘惑,還是被絲綸牽了上來。兩句詩十個字,將魚兒詭譎可愛的形態描摹得活靈活現。
第四聯“湍危不理轄,潭靜欲留船”,描繪的是釣者“樂亦忘返”的情態。綠川觀魚躍,興趣盎然,順流而下,逆流而上,扁舟穿行無牽絆,急流險灘何所懼,且不要打理車馬回家的。因為那邊風景獨好,明潔平靜的潭水尚未盡情欣賞。人未盡興捨不得離去,詩卻不直説,反説潭水欲留客,物我融洽化一。文意曲折,文勢跌宕。令人讀來興味無窮。
第三段抒情寓意。第五聯轉為抒情。“釣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賢”,上句話用姜尚謂濱釣魚的曲故,下句話用燕昭王築黃金台的典故。“釣玉”語意雙關,“玉”與下句的“金”相對,“玉”借為魚,是實指。但“釣玉”又可理解為“釣玉魚,玉魚指代皇帝賜給官員的玉帶金魚(佩飾),引申為官爵。唐制開府儀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職事四品並給隨身金魚佩飾。這兩句詩的含意較複雜,似乎以揶揄和自嘲的口吻在與對方説話或自我解嘲:釣魚嘛!你(君)學姜子牙,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雖然明君招賢納士,我也並非郭隗、樂毅那樣的人才。言外之意不無懷才不遇的感慨:你我還追求什麼功名利祿呢?那都是不現實的,悠悠乎天地之間,垂釣於綠川之上,豈不快哉!
尾聯“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筌”,夾敍夾議,照應題目收結全篇。“為看”二字説明了觀魚人專心致志。“貪得”二字描摹出魚兒搶食的神態。兩句詩構成一幅魚躍人歡諧趣橫生的遊樂圖。當然也可理解為貪得利祿者,難免要被世網所牽。
這首五言排律詩,篇幅不大,但氣局嚴整,屬對工麗,脈絡清晰分明,開合相生,鋪敍轉換極其自然;用事貼切不着痕跡,形象生動逼真,色澤明麗鮮豔,意境清幽廣遠。簡而言之,即“情多、興遠、語麗”(唐僧皎然語),不愧為排律的佳篇。鄭振鐸評價説:“狀物陳形,已臻佳境。在排律中,氣度雖未若杜甫的闊大,波瀾雖未若杜甫的澎湃,然而是不易得的東西了。” [2]  [3] 

釣竿篇名家評價

宋代吳開《優古堂詩話》:《潘子真詩話》雲:“‘船如天上坐,人似鏡中行’,又‘船如天上坐,魚似鏡中懸’,沈雲卿詩也,杜子美詩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蓋觸類而長之。”予以雲卿之詩,蓋原於王逸少《鏡湖》詩所謂“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游”之句。然李白《入青溪山》詩亦云:“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雖有所襲,然語益工也。 [4] 

釣竿篇作者簡介

沈佺期(656?—714 ),唐代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人。高宗上元進士,為協律郎,後歷任通事舍人、給事中、考功郎。流放歸,為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後升任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繼“初唐四傑”之後的著名詩人,高宗和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以寫應制詩而聞名。但這些應制詩多為歌頌皇帝點綴昇平之作。與宋之問齊名,號稱“沈宋”,被譽為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44
  • 2.    安元 重慶.為看芳餌下 貪得會無筌──唐沈佺期《釣竿篇》賞析.中國釣魚,2000(5)
  • 3.    宇文所安.初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276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22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