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釣源村

鎖定
釣源村,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吉安市以西20千米,至興橋鎮北行可達,村域面積2平方千米。 [1-2]  釣源始建於唐末,是歐陽修後裔及同宗的聚居地。 [20-21] 
釣源村為具有八卦造型特色的江右古村, [3]  村莊建築東西南北向,佈局呈八卦圖形,宛如迷宮;主要景點有釣源歐陽氏總祠、明善祖祠、文章世家古牌坊、八老爺別墅、文忠公祠、禮派宗祠。 [4]  釣源村中古建築都是磚木混合結構,小型民居多為山牆承檁;祠堂則多為穿鬥式或抬梁式木構架,邊跨也常用山牆承檁結構。 [2]  釣源村幾乎彙集了中國南方古代民間建築的主要基本類型,被譽為濃縮中國古村建築風韻的瑰寶。 [1] 
釣源古村留存的祠堂、書院、民居等150餘處古建築是贛派建築的典型,先後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還被香港城市大學列為古建築學示範點。 [20-21] 
中文名
釣源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
村域面積
2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唐代末年
主要產業
水稻種植、旅遊
主要景點
惇敍堂、文忠公祠、八老爺莊園
保護級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批准時間
2012年12月17日

釣源村村落歷史

歐陽修的祖先歐陽託,最先居於廬陵,後經吉水遷往永豐。 [6] 
北宋年間,與歐陽修同宗的歐陽氏後裔在此肇基。 [1] 
明清時,釣源人經村口那條鵝卵石古驛道離家,或外出考取功名,或遠涉湘川貴經商。官達商富後,紛紛回鄉建祠宅、修街市。 [7] 
清咸豐年間,釣源村人口近萬,店鋪60餘家,此外還有戲園、賭場、跑馬場等,號稱“小南京”; [1]  咸豐五年(1855年),太平軍攻入吉安,為籌集軍餉派小股部隊進駐釣源,村民們殊死抵抗,釣源村大部分建築在戰火中化為灰燼。
2000年10月18日至12月29日,人民日報相繼在A2版頭條刊發《吉安發現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村》、《江西發現歐陽修自述世系文》兩篇消息後,吉安市興橋鎮釣源村很快就引起了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 [8] 
2014年9月25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節目攝製組來到釣源村,對該村的村落歷史、文化傳承、獨特民俗、特色建築等內容進行為期八天的拍攝,向世界展示了釣源古村的神秘和古樸。 [6] 
釣源古村 釣源古村

釣源村地理環境

釣源村位置境域

釣源村,隸屬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位於吉安市以西20千米,至興橋鎮北行可達。村域面積2平方千米。 [2] 

釣源村地形地貌

釣源村位於興橋鎮北部丘陵地帶。 [2]  釣源村沿長安嶺的山丘東西向展開。山丘高約9米,蜿蜒數千米,呈東西走向的S型。 [9]  村外阡陌縱橫,水塘密佈。 [10] 

釣源村自然資源

釣源村有着大片的耕地,其中山地300多畝,水面860畝左右。 [11] 
航拍釣源村 航拍釣源村

釣源村村落特色

釣源村選址理念

釣源村掠影 釣源村掠影
釣源村選址地形東起西伏,村中的水面順應地形起伏,由東向西被劃,分為多口池塘,村落伴水而建,構建起了村落內日常活動的交往場所。村落建築以“牆折、路彎、巷曲、分房向祠”的特色形態體現了“村座魚尾,依山就勢,面水而居,四方為大”的建村理念。 [9] 
釣源村在選址和建築格局上,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風水原則。 [6] 

釣源村空間佈局

釣源村古建築羣由莊山、渭溪兩個村的祠堂和民居組成,東為渭溪村,西為莊山村,兩村由東而西走向形如“S”形的一座人工填造的“長安嶺”隔開,嶺上萬株樟樹形成了形狀類似八卦太極圖案的中分線,而渭溪村與莊山村則分別位於太極圖中分線“太陽”中心區的“少陰”位和“太陰”位。在“太陰”處的莊山村北面有一口古井,井周圍呈七星狀排列着七口池塘,稱為“七星伴月”。這七口池塘又將長安嶺分為兩半,以兩山夾一水的形式形成了八卦圖中象徵吉祥美好的“離卦”。 [2] 
釣源古村還有一個極為奇譎的特點,全村無論街、道、巷,無一取直,青石板鋪成的巷子前窄後寬,150餘幢至今猶存的古建築的屋角皆為弧形,大門斜立,人戲稱“歪門邪道”。 [12] 
釣源村的排水系統有“明道”和“暗道”,青石板下的暗道,均為青磚砌成,雨天不濕繡花鞋。祠堂的天井下,也是四通八達的袖珍排水渠,一起匯入七星望月池塘。 [6] 

釣源村建築特徵

釣源村古建築很好地展現了廬陵民居的特徵,是贛派建築的代表。村中古建築都是磚木混合結構,小型民居多為山牆承檁;祠堂則多為穿鬥式或抬梁式木構架,邊跨也常用山牆承檁結構。磚牆做法為清水牆藍灰勾縫,使用的青磚皆為釣源周圍紅土壤燒製而成。住宅建築多為二層,首層居住;二層為閣樓堆放雜物,開有狹長高側窗,在增加建築高度的同時,也加強了二樓的採光和通風。釣源村中建築山牆都是跌落式的馬頭牆,以左右對稱,前後各三垛的形式為主,即防風火又美觀。釣源民居有別於其他地方民居的最主要特徵是它的元寶形天井。元寶形天窗一般位於大門入口的上方,為建築提供採光和通風。下雨時,雨水會沿屋面匯入豁口下方的長條形水溝,水溝兩側有兩個漏水口與門外石制水槽相連接,使流入的雨水順着水槽流到屋外。 [2] 

釣源村經濟社會

釣源村人口

明清之際,釣源村居民1500多户,人口逾萬。 [13] 
截至2002年,釣源村有150餘户村民800餘人。 [13] 

釣源村經濟

明清之際,釣源村在吉安(古稱廬陵)地域享有“小南京”之美譽,長達兩華里的古商業區內,有縱橫16條道路,每路32家鋪面。 [13]  莊山村的西北角有兩條繁華街道,有近百家店鋪,有寧國知府山水園林式的私家園林,有錢莊,有賭場,有妓院,有戲台,有跑馬場,甚至還有除寧國知府莊園以外的“三美院”“六美院”“七美院”等專供個人棲息的“後宮”。 [10] 
釣源村以種植水稻為主,是興橋鎮的主要產糧區。 [11] 
2015年,釣源村接待遊客同比增長25%,旅遊收入同比增長32%。 [11] 
2023年,釣源村共接待團隊900多批次、遊客40.8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00餘萬元,日常民宿入住率70%以上。 [20-21] 

釣源村風景名勝

釣源村惇敍堂

惇敍堂,位於釣源村南部,為歐陽氏總祠,祠堂平面為三進格局,沿縱向軸線依次佈置下廳、享堂和寢堂。大門為“門廊式”,五開間兩進深,中間一排柱子砌實牆,牆上開三個門洞,中間門洞比左右兩個尺寸稍大。進入大門之後是下廳,採用抬梁穿鬥結合的構造方式,兩側廂廊柱子之間無門扇隔斷,與其後的享堂空間連通為一體,顯得更加開闊明亮。第二進為享堂,五開間三進深,顯得較為方正。享堂是整座祠堂的中心空間,是舉行儀式和活動的主要場地,地面有一個個的圓圈鋪裝,用以規定祭祀時族人站立的位置。第三進為寢堂,五開間兩進深,沒有享堂方正,是祭祀時放置祖宗牌位的空間。在寢堂和享堂之間,有連廊連接,成較為特殊的工字殿、雙天井的形式,加之前院處天井,前後兩進組合呈“品”字形一大兩小的天井空間。 [9] 
惇敍堂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為清朝建築風格,坐南面北,前有約30見方的場坪,場坪上原聳立有花崗岩巨石建造的牌坊,祠堂東側原有“崇文書院”等附屬建築。 [6] 

釣源村文忠公祠

文忠公祠,始建於北宋末年,歷經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的這座祠宇,前有30多米長的甬道,上飾寶頂的門坊,內有天井、迴廊、串樓、殿堂。 [14] 

釣源村八老爺莊園

八老爺莊園,位於莊山村東,隔着一字連排池塘。與釣源歐陽氏祠”相望,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為中西合璧式別墅莊園,也稱“八老爺別墅”,佔地面積達兩畝多,建有歇山式瓦頂的二層主樓位居後方,前院後庭。現為釣源村史館。

釣源村歷史文化

釣源村地名由來

唐末,釣源先人見此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藉以“姜子牙垂釣”之典故取名為“釣源”。 [15] 

釣源村江右文化

釣源人亦耕亦商,亦官亦商。據史料查證,明清時期,中國十大商幫之一的“江右幫”中,其中的一支勁旅,是釣源的歐陽氏。 [6] 
釣源村文化底藴豐厚,先後有五人進士(其中明代一門四進士,兄弟連科,出任巡撫、布政使司等)。現存建築190棟、祠堂8個、書院7處、別墅1棟、民居170餘棟。 [4] 

釣源村傳統民俗

彰表柱 彰表柱
釣源村有舞龍和村民自創的特色表演社戲“戲漁翁”、顛轎、傳統民樂等節目。 [11] 
2016年4月30日—6月10日,吉安首屆廬陵燈會旅遊文化節暨釣源古村國際美食節在釣源村舉行。 [16] 
2023年,釣源村先後開展央視“家庭酷跑大會”、村落美願節、花朝節、釣源鄉村振興交流會等50餘場活動。 [20-21] 

釣源村物產美食

釣源村的特色食品有米果、粽子、臘肉、米酒、醬菜等; [11]  物產美食有永新狗肉、峽江米粉等本地菜。 [7] 

釣源村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釣源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佈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5] 
2019年12月31日,釣源村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7] 
2020年9月9日 ,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18] 
釣源村古樟林 釣源村古樟林

釣源村旅遊信息

釣源村交通

釣源村距吉福公路(省道)僅3.6千米(已修景區公路),距贛粵高速公路出口約9千米,距城區18千米。 [10]  在吉安市長途汽車站或在吉安火車站下車後,換乘吉安市內無人售票公交車到市人民廣場,再換吉安公交203路,可直達釣源。 [12] 

釣源村導覽

1. 民俗文化遊:觀賞舞龍打鼓表演—參觀古村建築—吃新節農家樂。
2. 鄉村特色美食節:艾米果DIY製作體驗—品嚐各色鄉村小吃—古村參觀—吃新節農家樂(百果宴)。
3.親子研學遊:夏令營—參觀釣源古村民俗文化——吃新節農家樂(百果宴)。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