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釒廣村

鎖定
釒廣村(gong cun),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東南10公里,東與港溝街道辦事處黑龍峪村毗鄰,北與歷下區龍洞村相接。全村耕地面積120公頃,荒山600公頃,人口2500人。
釒廣,舊讀gong,簡化漢字後,該字取消,村名標為礦村(地圖標註均為礦村),但依照傳統依舊讀gong。
中文名
釒廣村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東南10公里
著名景點
佛峪勝境
耕地面積
120公頃
荒    山
600公頃

釒廣村歷史背景

明末清初, 釒廣村有位名懷晉的舉人隱居於此,教化當地百姓,深受村民愛戴。懷晉精通《易經》,著有《易經輯要》傳世。死後葬於村東南1000米拉塌嶺下。傳此墓為其次子懷世昌耗時6年,走遍大小羣山,檢尋石料,親自堆砌而成。墓座北朝南,四面環山,長寬各6米,高1.1米。正面鑲嵌石碑,上書“清故處士懷公暨妣房氏墓”。墓前有清碑3通。其中清康熙賜“龍鳳碑”,題“惟孝能格”;歷城韓道隆立卧碑,題“一門節孝”;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衞既齊贈卧碑,題“攀柏永懷”,今存墓前,碑文清晰可見。墓頂有古側柏6株,樹齡400餘年。墓東有祠堂1座。墓兩側另有墓3座,系其子孫之墓。墓西南山腰處有南泉一眼。懷晉墓是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釒廣村遺址

釒廣村東佛峪古般若寺遺址

建於隋文帝時期。寺廟依山而建,以山根為牆,這在我國的寺院羣中並不多見。寺院南北狹長,有一高數米的摩崖,崖頂外伸,狀如重檐,形成天然的披廈。崖上刻有隋唐風格的雕像20餘尊和歷代名人摩崖題記30餘則。摩崖下 存有一座清代木牌坊,上書“佛峪勝境”,造工精細別致,保存十分完好。寺前牌坊旁邊有長20餘米的廊亭,站在亭中,可遙望寺院對面山林深處的觀音殿,綠樹古殿,意境飄渺。出般若寺往東,沿着陡直石階登上峯頂,便是禹王台,又稱靈台或釣魚台。立於台上,俯視可見幽曲的山澗和眾多峪底山洞,仰望可見羣峯兀立和無數石砌寶塔。夏秋季節,從般若寺舉目北望,可見懸崖上山泉隙流,匯成一條條瀑布,懸流十餘丈,寒冬臘月,冰簾垂掛。水流沿石階三迭而下,匯成西潭,俗稱“林汲泉”,為濟南72名泉之一。般若寺遺址內外有三大名泉。第一“露華泉”,位於般若寺內,修有泉池蓄水,舊時專供僧人居士飲用;第二“茶壺泉”,在西山坡林深處,泉眼細如壺嘴,俗稱“壺嘴泉”;第三“林汲泉”,在瀑布下面,四面高山,古柏蒼翠,流水有聲,彙集成潭。

釒廣村白雲觀

釒廣村有一座建於唐貞觀年間的白雲觀,傳説是當時全國第三處白雲觀,有三大殿、六配殿組合而成,前設鐘鼓二樓。現存三清殿一座,系區級重點保護單位。院內有雌雄異株銀杏樹,植於唐僖宗光啓元年(885年),樹齡1300多年,樹冠成平頂形,直徑達22米,樹高達24米,主幹高6.5米,直徑161釐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