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錯刀

(中國畫術語)

鎖定
金錯刀,指在繪製過程中用筆顫抖拖拽形成的一種筆法,寫字、繪畫的一種筆體。別名金錯書。
中文名
金錯刀
外文名
Jin Cuo Dao
分    類
中國畫術語
含    義
繪製過程中用的一種筆法
創始人
李煜
記    載
《宣和畫譜·李煜》

金錯刀簡介起源

文書記載:金錯刀,寫字、繪畫的一種筆體。《宣和畫譜·李煜》:“李氏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清 金農 《吳丈弘謨攜酒過寓園竹間對酌長句奉酬》:“君言秋涼再連話,為我潑墨畫出金錯刀。” 《宣和畫譜》:“後主又作金錯刀畫,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法,後主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按《法書要錄》也有金錯刀書一體。李煜書畫,已不存世,而後人頗有仿之者,《圖繪寶鑑》、《東圖元覽》載有:“孫尚子,善為顫筆,見於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指每作一點畫雖微如黍米,皆須三折筆鋒,始得完成。其法:落筆藏鋒為第一折;提筆轉鋒頓挫引筆為第二折;回鋒收筆為第三折。作書忌順筆平拖,而點畫經過三折,始能圓滿渾成(行折 意折 )。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鑑》載:宋代唐希雅學南唐後主李煜金錯刀書,有一筆三過之法,雖若甚瘦,而風神有餘。

金錯刀發展歷程

金錯刀 金錯刀
李可染創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錯刀式”的線條;朱屺瞻創造廠老辣雄健的“鐵幹銀鈎式”的線條;劉文西創造了長於描繪北方人物古樸剛勁的線條;黃永玉創造了曲折多姿的“不連貫”線條;吳冠中創造了極富韻律美的與點分離的長線條;黃胄創造了具有力度美的近似面的寬線條;周韶華創造了線與面、線與色混融一體的具有面的效果的線條;富中奇創造了具有裝飾美的表現鄉土情結的線條;邱笑秋、宋雨桂等創造了以色彩筆觸與水墨線條相融合的新線條等等。這些線條的創造,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與抒情功能。關注繪畫藝術本體中點、線、面、筆墨等抽象的藝術形式;關注繪畫空間上的模糊性所引發的觀眾的想象與再創造。因而,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具有象徵、寫意、表現的基本特徵。以想象真實代替視覺真實是它有別於西方古典寫實性藝術的特徵,也是中國畫詩意化的體現方式。在觀察與表現手法上,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躁語)。並不是完全照抄模仿自然的客觀物象,而是加入了創造者很強的主觀色彩,即在造化自然的基礎上,有所思想,有所寄意。 當前,中國畫家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墨彩與色彩,全色彩“沒骨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線條並沒有被削弱,更不會消失,而是在不斷創新中形成新的形態、獲得新的生命力,顯現出更有時代特點的東方繪畫韻味。 [1] 

金錯刀金錯書

金錯刀和金錯書可歸為同類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