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屺瞻

(中國江蘇籍畫家)

鎖定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男,漢族,江蘇太倉人,1892年生,八歲起臨摹古畫,中年時期兩次東渡日本學習油畫,五十年代後主攻中國畫,擅山水,花卉,尤精蘭、竹、石。
創作繼承傳統,融會中西,致力創新,所作筆墨雄勁,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生前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研究所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顧問、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等職。
他的作品融會中西,致力創新,所作筆墨雄勁,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
出版著作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
中文名
朱屺瞻
別    名
名增鈞,號起哉
二瞻老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2年5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6年4月20日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畫壇一代宗師
出生地
江蘇省蘇州太倉市瀏河鎮
代表作品
《朱屺瞻畫集》

朱屺瞻人物簡介

朱屺瞻(1892-1996),清光緒十八年五月初二生於江蘇太倉瀏河新鎮的一個富商家庭,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養菖蒲室、修竹吾廬。祖父長熠公,字湘舟。業商,有儒行,性沉默,設集善堂,立七義祠,於鄉里多善舉。父親朱大坤,克承祖業經營醬園,一生亦樂善好施。母施氏,瀏河鎮儒商施蓮史之女。
朱屺瞻系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家,畫壇的一代宗師。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研究所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顧問、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等職。 [1-2] 
出版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

朱屺瞻人物生平

先生八歲時喪母。父為其聘秀才童頌禺為塾師,在新鎮老宅家塾館修竹吾廬內讀書。童塾師多才藝,每於館課之暇,畫蘭竹以揮灑自娛,先生耳濡目染,逐自習作畫。先生與其母感情獨深,每當思念,啼泣不止。童塾師為之黯然,撫其頭頂口誦《詩經·魏風》雲:“涉彼屺兮,瞻望母兮!”於是為先生更名屺瞻。
之後,於家塾苦心讀書,學畫不輟。約在抗站勝利後,又自號“起哉”十四歲時,先生得舅父支持,入寶山縣學堂讀書。其間常作畫給上海《時報》投稿。十七歲時,先生畢業於寶山縣學堂,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親得校監即校長、著名國學家唐文治的教益。
其間,先生於學習課程之處,仍不斷自習作畫。唐大師諄諄告誡:“習字作畫,點劃皆須着力,切忌浮滑。”為日後顯示用命於畫壇念念不忘旨要。
朱屺瞻照像集
朱屺瞻照像集(53張)
先生從八九歲起開始學畫,一生對藝術追求近一個世紀。他在《癖斯居畫譚》裏説“多年來,餘總以‘獨’,‘力’,‘簡’三字自求。‘獨’者,即忠於自己的面目,不依門户;‘力’者,凝神靜氣,奮筆揮灑,也藴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簡’者,即畫面練潔,簡約,不受世俗束縛,不執着,不粘帶”突擊作品的“靈合”,“透脱”。體現顯示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先生那謙和,豁達,勤奮的美德是世所公認的。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畫比別人好,也從來沒有滿意過一張自己的畫。他總是謙虛的説:“我畫不來,瞎塌塌(意:亂畫)。”
他不因名高而自封,不因年長而自大,也不為榮譽而陶醉。先生經歷裏百餘年激盪變化的社會風雲,對社會主義國家,對中國共產黨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從前畫畫為一口飯吃,今天畫畫為藝術,為國家創造精神財富。從前的生活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安穩,共產黨好。”1991年5月4日,100歲的藝術大師朱屺瞻,由中共上海市文化局委員會批准,被吸收入黨,成為全國年齡最大的一位新黨員。
他在黨旗下這樣説:“白天唯有赤心存,堅定不移跟黨走。這是我一生最莊嚴最重要的選擇。”1996年4月20日,先生之病因不治而平靜的走了,但他的藝術力量和人品德行將與山河同在,日月同存。

朱屺瞻成就

朱屺瞻習畫自幼年始,曾兩度赴日本學習油畫與考察美術教育 ,27歲時,其油畫參加過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新中國建立後,朱屺瞻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後又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此後,多次赴外地寫生、創作,舉辦個人畫展,成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著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多種,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魯迅公園內建造了朱屺瞻藝術館

朱屺瞻愛好

朱屺瞻一生喜愛梅花。抗戰時,瀏河老宅被日軍焚燬,新宅亦彈洞滿壁,遂拆老宅之餘屋,修繕新宅,並把日寇炸彈坑挖為“鐵卵池”,池邊土坡上遍植梅花,題其居曰“梅花草堂”,自號“梅花草堂主人”。
梅花草堂
梅花草堂(19張)
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壽姜丹書金維堅吳茀之張振鐸至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詩作畫,研討藝事,歡聚數日而散。後徵集得海內名家王一亭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丁輔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圖,匯為一巨冊。1991年朱屺瞻百歲時,家鄉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計一院五室,分為展廳、畫室、會客廳等。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贈送了《春風新長紫蘭芽》《老幹橫生色如鐵》《雨後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朱屺瞻大事記

祖輩世代經營醬園生意。8歲喪母。9歲入私塾,受塾師童頌禹的影響,開始習畫。名字為童老師感其思母心切,據《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而取。1905年就讀於寶山縣學堂。1908年畢業後,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就讀,曾得時任校監的著名國學家唐文治教益。
1912年開始接觸西方油畫,入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次年在該校執教,併兼任函授乙部主任。26歲赴日留學,入川端美術學校,師從藤島武二。首次接觸後印象派梵高塞尚馬蒂斯等的作品。
1918年油畫作品《風景》入選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展覽。
1928年10月,與王濟遠江小鶼李秋君張辰伯潘玉良等創辦藝術繪畫研究所。
1929年國畫作品《春寒》等和油畫作品《勞苦》《靜物》入選第一屆全國美展。
1931年任上海新華藝專教授。
1933年出資營造新華藝專繪畫研究所。次年任研究所主任兼導師,同時教授國畫和西畫。在該所任教的還有龐薰琴、汪亞塵、楊秀濤等。
1936年與徐悲鴻汪亞塵等創辦“默社畫會”。
1934年受陶行知影響,回鄉創辦農民業餘教習所“鄉村改進社”。
1937年再次赴日考察美術教育兩個月。同年國畫作品《竹石圖》和油畫作品《菊花》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為使國寶不流失國外,籌集錢款購買收藏了石濤名作《萬點惡墨圖卷》、《八大山人書畫冊》等,
1949年後交國家博物館收藏。
1950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會代表。
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受衝擊,書畫房產變賣殆盡,生活困窘。
1953年,老小6口住在一間“過街樓”裏。同年作品《瀟湘煙雨》入選全國國畫展。
1954年當選人民代表。翌年又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境遇好轉。
1956年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筆。
1977年應邀為北京飯店首都機場作畫。
1979年以88歲高齡為人民大會堂創造了巨幅國畫《紅梅圖》。同年被聘為聘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組成員。
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藝術紀錄片《畫家朱屺瞻》。92歲時為舊金山國際機場所作的《葡萄圖》頗得好評。
1984年山水畫作品《大地春意濃》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
1995年2月大英博物館舉辦了他的藝術作品展覽,7月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舉辦其畫展。
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魯迅公園創建了朱屺瞻藝術館,不僅用於收藏和研究朱的作品,也是一個高品位的藝術交流機構。
1996年4月20日因肺部感染而致急性左心衰竭華東醫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歲。絕筆畫為枇杷紅柿圖。弟子有潘玉良、邢少蘭、倪衍誠、尹光華等。

朱屺瞻學術資料

朱屺瞻筆貴有力

筆貴有力,力貴有勢。
一味逞力,非知力者也。真知力者,不在於“劍拔弩張”,要在把住其氣勢。胸中一剎那的遲疑,不免便挫了吾筆之力,但這卻能神定於朱屺瞻,使不能挫為挫,則仍可全吾筆之勢,此謂之轉無力為有力。須知之剎那間的遲疑,畢竟是當時內心的真相,率其真而行之,於勢無礙。能率真便無礙,説到底,“真”字第一。
懷素自論草書雲:“東卻西,南又北,倒還起,斷復續。”他所謂觸遇成形者,並非亂塗亂畫,這裏面有辨證的道理在:有來有去,相反相成,而驅筆之際,有朱屺瞻的一貫之“氣”在。故變而不亂。是作書一法,何嘗不是作畫一法。
運筆費力,未必得力,有使盡了力仍不能“入木三分”者。有輕輕一筆重於九鼎者。蓋力不在於筆,在於腕,不在於腕,而在於丹田之間,作畫時人要站起來,穩其腳跟,平其體勢,以便氣可以從腹底透出,達於胸,達於臂、於腕以至筆端。
力者,氣之運行,不是筋肌勃勃作勢。筆出於腕,腕出於心,心要正以“誠”字,腕要貫以“力”字。孟子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塞乎天地之間。”畫家平日修養此心胸,曠闊與天地同其大,運起筆來,便自然無礙,寫出景來,也就意趣盎然了。

朱屺瞻筆有起伏

用筆有起伏,有輕重,有緩急,謂之“節奏”,用筆猶舞蹈,猶溜冰,俯仰欹斜,左右旋轉,百變不失其“平衡”。得其節奏,掌其平衡,這是大規矩,此外不必太拘。人云“從心所欲不逾矩”亦是此意。有此兩點,也即是“法”,不必斤斤於仿古,而未嘗不與古人通,所謂默契是也。
作畫須有筆墨。筆墨須取大方,有大家氣,朱屺瞻的自繩之道是拙樸為佳,切戒浮滑。佈局須深厚,有變化,立意須高,有意境。意境最難言,是個胸襟和眼界問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是要開闊胸襟和眼界。孟子説得對,要善養吾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出筆奇,非真能奇者,惡其着意也。不着意之奇,乃是真奇。真奇與平淡固自不二。“涼風雁啼天在水”奇句也,卻也平淡。
平淡未必無奇,作平淡而止於平淡,平淡之外無物也。平淡之外須有物,所謂弦外之音,則平淡自不平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是也。林畊青雲詩如此,朱屺瞻説畫也如此。

朱屺瞻得心應手

常言道:得心應手。實際上,心得了,未必應於手;應於手了,亦未必成於筆。要成於筆,還必須知筆之性,紙之質,墨與色的具體性能,知曉各種性能而掌握之,才可以下筆無礙。用筆之道,須知從有礙達無礙。前人論畫雲,“加一筆太多,缺一筆太少”,八大山人的作品,厲害就在這點,筆筆派用場。他生活在山水之間,能靜觀靜修,同時心懷悲憤,意入蒼涼,這都鍛鍊了他這一去筆,猶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而同為清楚四大畫僧的石濤石溪漸江也都嫌筆墨繁,煩惱多。朱屺瞻偶然也學石濤,卻學得不像,用筆流暢不及,石溪太繁,不合吾意。“愈老愈覺”簡之不易,難在疏而不漏,恰到好處。陸放翁草書詩:“提筆四顧天地窄,忽然揮掃不自知。”提筆之前,胸有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動起筆來竟是筆動朱屺瞻不動。在創作得意時,物朱屺瞻渾忘,其樂融融如也。
放筆的真意,言筆觸之自由無礙,不是一味縱筆之謂。韓文公詩云“盤馬彎弓惜不發”,引而不發之筆,正是“放”字中之一法。作畫要善變,不要千篇一律。朱屺瞻內心總有此希求。章法有變,用色有變,然而觀筆意,仍可於百變中看出自己的面目。筆意是主要特徵。線條重要,運筆須用中鋒,還要一波三折,才不呆板,關鍵在有力有勢。線條不僅僅勾出平面,最要表現出立體感。線要有“力”,點要出“神”。點可使線活起來。線立其體,點提其神。線難,點尤難。“點”不可多,要適得其所,恰到好處。
朱屺瞻有時先塗大塊色,再勾線條,有時先勾線條,後加色塊,有時混合用之。各種技巧都可靈活運用,不必拘於一法。無論山水花卉,最難用“點”。點比線難,點要適得其所,恰到好處,點要有力。中國畫中,惟點最難,“畫龍點睛”,靠點傳神也。點須恰到好處,在一幅畫上,多點,少點,點在哪裏,都有講究,運用得當,可以把畫的神韻揭出來,抖摟醒目。點不得當,可把一幅好畫弄糟。

朱屺瞻筆整無畫

水清無魚,筆整無畫。落筆有時要邋遢三分,姿態轉妙。落筆時最忌拘謹。一須不見有筆,二須渾忘有法。然後才能自在自如。筆為朱屺瞻用,法為朱屺瞻役。中國墨色,最耐玩賞。古人云“墨有五色”,説出此中風味。朱屺瞻近來頗喜作潑墨畫,還在摸索試驗中,不知能否有所得。
中國畫靠筆墨,古人有“墨為肉”之説。但墨亦有骨。墨澤可呈出鐵光,為彩色所不可及。用墨經驗到家,便能黑而不黑。黃賓虹晚年有眼疾,雖加墨卻能黑而不黑,看去仍覺舒服。反之,初學者用墨雖淡而有黑氣。所謂不黑而黑,難入眼了。墨色重變化,於變化中顯動態。所謂墨韻色,須於動態之中。以潑墨法寫雨景,最能發揮水墨淋漓變化的效果。一幅畫只有線條而沒有墨韻,便缺乏精神,容易變得“乾巴巴”!
中國畫與毛筆是分不開的。圍繞着各種筆墨的應用,產生了千百年來的實踐與理論,構成了中國獨特的繪畫傳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筆須籍墨(或色)以為用,不能離墨而言筆,古人筆墨合稱,即此道理。筆是骨,墨是肉。從筆鋒着紙年,稱之曰骨,從墨汁落紙看,稱之曰肉,兩者烏可分?筆有筆法,墨有墨氣。大體説來,筆法決定墨氣。有焦墨的筆法,有濃墨的筆法等等。
畫花卉最可練筆。朱屺瞻愛作蘭竹,覺得提起筆能使出“力”。畫藤本,殊有趣,懸着臂,落中鋒,揮出曲曲的連環,似與長蛇搏鬥。畫花戟也最能考驗筆力,枝枝葉葉都顯在眼前,筆弱隱瞞不得。
朱屺瞻最愛畫蘭竹,因其最潑得出,最可練筆力、筆法。蘭竹之題材,古人多為之。元明兩代,畫蘭竹者特多,但成功者究屬少數。蓋畫蘭竹,用筆近書法,須有書法的基礎。吳鎮與文徵明的書法好,蘭竹亦畫得好。青藤與八大善用簡筆,更是難能。石濤筆墨十分熟練,做到隨心所欲。

朱屺瞻藝術年表

1892年 壬辰,1歲。5月27日生,乳名增鈞。祖籍江蘇太倉瀏河鎮。祖輩皆業商,樂善舉;
1900年 庚子,9歲。入家塾就讀。受塾師影響,開始摹寫蘭竹與山水。塾師賜字屺瞻;
1905年 乙巳,14歲。入寶山縣學堂讀書;
1908年 戊申,17歲。入郵傳部上海實業學校就讀。依然熱衷繪畫;
1912年 壬子,21歲。開始接觸西方繪畫並立志從藝,11月入上海圖畫美術院;
1913年 癸丑,22歲。受聘執教於上海圖畫美術院,後兼任函授乙部主任。研究油畫、素描及中國畫;
1917年 丁巳,26歲。赴日本留學,進川端美術學校,從藤島武二學畫;
1918年 戊午,27歲。油畫《風景》入選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展覽;
1919年 己未,28歲 。瀏河養病,居家研習國畫與油畫,加入“天馬畫會”;
1924年 甲子,33歲。江浙軍閥交戰,舉家避亂吳淞,瀏河老家及藏書藏畫全部毀於兵災;
1925年 乙丑,34歲。4月,作品參加春季洋畫展覽。8月,作品參加“天馬會美術展覽”。當選為第二屆江蘇美展評委;
1926年 丙寅,35歲。父病故,遂號“二瞻老民”。重建家園,修築樂天畫室。當選為江蘇省教育研究會幹事;
1927年 丁卯,36歲。居家作家,朋輩雅集,與黃賓虹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鑑賞品評古畫;
1928年 戊辰,37歲。10月,與王濟遠江小鶼李秋君張辰伯、潘玉良等創辦“藝苑繪畫研究所”;
1929年 己巳,38歲。國畫《春寒》《墨荷》《寒林》,油畫《勞苦》《靜物》入選第一屆全國美展。油畫《春柳》《盆花》《勞苦》入選西湖博覽會。多幅作品參加藝苑成立一週年美展。與齊白石訂交。與王濟遠、潘玉良主編的《藝苑畫集》出版;
1930年 庚午,39歲 。《朱屺瞻畫集》由藝苑真賞社出版發行;
1931年 辛未,40歲。受聘任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授與校董。主持藝苑繪畫研究所工作,主辦藝苑第二屆畫展;
1932年 壬申,41歲。一·二八日軍發起淞滬戰爭,瀏河樂天畫室被毀。戰爭甫歇,冒着嚴寒與肺疾,奔走淞滬各地戰場作油畫寫生。7月,舉辦“朱屺瞻淞滬戰跡油畫展”。任新藝專繪畫研究班導師。在瀏河新鎮建“梅花草堂”;
1933年 癸酉,42歲。以多幅作品參加全國藝術家捐助“東北義勇軍作品展覽會義賣”。與楊秀濤、周碧初等組織洋畫實習研究會。舉辦“朱屺瞻繪畫展覽會”。展出油畫、國畫六十餘件。出資營造之“新華藝專繪畫研究所”落成;
1934年 甲戌,43歲 。“新華藝專繪畫研究所”正式對外招生,親任研究所主任兼導師,教授國畫及西畫。作品7幅參加“藝風社第一屆展覽會”。出資興辦義學“鄉村小學校”,並出資萬元,與何元奇等創辦鄉村改進社。為新華藝專籌款購書,發起舉辦“現代名畫家展覽會”。應邀去開封出席全國職業教育年會。接連數日在黃河邊作油畫寫生。參加藝風社第二屆畫展;
1935年 乙亥,44歲。加入諸聞韻潘天壽等組織發起的白社畫會;
1936年 丙子,45歲 。與徐悲鴻汪亞塵等發起組織默社畫會,舉辦默社畫展。分別參加藝風社第三回展、白社第四屆畫展、上海力社畫展。開始徵集道友為“梅花草堂”題詩作畫,薈萃一代名家作品,歷時數載編集成冊。與潘天壽、姜丹書等重遊富春江寫生,並邀往瀏河“梅花草堂”雅集數日;
1937年 丁丑,46歲。第二次赴日,考察美術教育。國畫《竹石圖》、油畫《菊花》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為保名畫不流失海外,籌款購藏石濤《萬點惡墨圖卷》《八大山人書畫冊》等。新華藝專被日軍炸燬,翌年遷往新址復學;
1939年 己卯,48歲。為陳抱一、錢鑄九、宋鍾沅、周碧初在滬舉辦五人聯合油畫展,有《靜物》《雙魚南瓜》等參展;
1940年 庚辰,49歲。陸續收集並編輯《忠節扇集》6巨冊及《貳臣扇集》2冊;
1941年 辛巳,50歲。撰寫《藝術與修養》一文。與畫友論詩作畫諷喻時世;
1942年 壬午,51歲。作《高風亮節圖卷》《太倉十二古蹟圖冊》等。新華藝專被迫解散;
1944年 甲申,53歲。積齊白石鐫印六十餘方,作《六十白石印軒圖卷》,自號“六十白石印富翁”,潛心臨摹古畫,作《仿李流芳山水冊》等,對吳鎮、沈周尤為傾心;
1945年 乙酉,54歲。抗戰勝利,參加新太倉社。倡辦大學貸金和中學生助學金,嘉惠貧困學子;
1946年 丙戌,55歲。上海美術會成立,當選為監事。與齊白石交十年後初次相晤於滬上。於上海淘砂場修築“梅花草堂”;
1947年 丁亥,56歲。受聘為上海市美術館籌備處徵集委員。推選為中國畫會候補理事;
1949年 己丑,58歲。5月,上海解放。繼續作畫不輟;
1950年 庚寅,59歲。當選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會代表。加入新中國畫研究會;
1952年 壬辰,61歲。遷出淘砂場梅花草堂。大批油畫寄存友人家,後在文化大革命中毀失;
1953年 癸巳,62歲。遊北京,試作毛筆寫生數十幅。《瀟湘煙雨》入選全國國畫展;
1954年 甲午,63歲。加入華東美術家協會。赴黃山寫生;
1955年 乙未,64歲。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1956年 丙申,65歲。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57年 丁酉,66歲。與錢瘦鐵遠遊川陝,沿途考察寫生,速寫甚多;
1958年 戊戌,67歲。赴洞庭東山、青浦澱山湖等地寫生;
1959年 己亥,68歲。至上海西郊、上鋼五廠等處寫生。遷居鉅鹿路;
1960年 庚子,69歲。赴井岡山、浙江四明山等地寫生;
1961年 辛丑,70歲。至嘉定、洞庭東山、杭州、廣州等地寫生。《杜鵑花》等3幅作品參加上海花鳥畫展;
1962年 壬寅,71歲。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朱屺瞻國畫展”,展出國畫一百三十多件。10月,個人畫展應邀赴南京江蘇省美術館展出。赴浙江天目山寫生;
1963年 癸卯,72歲。個人畫展應邀赴西安展出。赴浙江、鎮江、揚州、南京等地寫生;
1964年 甲辰,73歲。與畫院同仁遊無錫。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與王個簃林風眠唐雲同赴景德鎮深入生活,繪瓷器掛盆數十件;
1965年 乙巳,74歲。遊嘉興南湖,作速寫數十幅;
1966年 丙午,75歲。歲初,作山水花卉。“文化大革命”開始,被迫停筆。自用齊白石鐫印全部上交;
1972年 壬子,81歲。1971年起允許居家。開始悄悄作畫,去中山公園寫生,作花鳥冊頁等。錢君陶為之治印;
1973年 癸丑,82歲。潛心臨摹歷代名畫,持續3年,積五十餘件;
1976年 丙辰,85歲。作《江村雨霽圖》《藕花深處圖》及潑彩山水等;
1977年 丁巳,86歲。完成《浮想小寫》12頁,評者稱之為哲理畫。應邀為北京飯店和首都機場作畫,二度登上八達嶺;
1978年 戊午,87歲。“文化大革命”初期收繳之齊白石刻石印發還,作《梅花草堂圖》紀念。作潑色山水《雨後斜陽》等;
1979年 己未,88歲。應邀赴北京為人民大會堂作巨幅《紅梅圖》。聘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組成員。聘為西泠印社社員及特約畫師;
1980年 庚申,89歲。《朱屺瞻畫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重繪《太湖風光圖卷》,作油畫《風景》與《靜物》等;
1981年 辛酉,90歲。“朱屺瞻國畫展”先後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舉行,激起巨大反響。談藝錄《癖斯居畫譚》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聘為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美術顧問。6月應邀赴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作巨幅《牡丹圖》、《竹石圖》。10月再次赴北京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大會。當選為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82年 壬戌,91歲。朱屺瞻國畫展在廣州舉行。電影《畫家朱屺瞻》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當選為上海書法家常務理事。國畫6幅捐贈中國美術館;作品33幅捐贈上海美術館;作品8幅捐贈太倉縣人民政府。應美國舊金山市政府提議,為該市國際機場作巨幅《葡萄圖》。潑色山水一幅入選法國1982年春季沙龍美展。重新開始油畫創作,有江南水鄉風光等。參與書畫義賣,捐贈中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
1983年 癸亥,92歲。春日,居家作油畫,為太倉縣重建墨妙亭題匾並贈《水仙》一幅。7月應邀赴美參加舊金山國際機場落成典禮和《葡萄圖》揭幕典禮,歸國後赴雲南寫生。《蘭花竹石圖》《牡丹圖》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作書法《論書卷》,並畫《江南三月圖》《潑色黃山》《蹲鴟助加餐》《進士讀書圖》以及花果冊12幅。作油畫《古瓶紅梅》《武夷九曲》《海邊》《枇杷與古造像》等;
1984年 甲子,93歲。深圳舉辦“朱屺瞻畫展”。山水花卉作品14件捐贈上海博物館。山水《大地春意濃》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作品一幅。在從化温泉,作《漫筆縱橫》花卉巨冊24圖。隨上海市政協畫室訪川團赴四川寫生觀光;
1985年 乙丑,94歲。應邀去釣魚台國賓館作畫。應邀為人民大會堂作《松石梅》等2幅。為賑濟非洲災民捐畫2幅。上海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同年聘為文物之友理事。上海市紅十字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香港展覽中心舉辦個人畫展;
1986年 丙寅,95歲。應邀赴美國紐約、休斯敦等地講學。《朱屺瞻國畫展》在上海、北京舉行。被評為1986年度上海文化新聞人物。《朱屺瞻年譜》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向中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捐款捐畫。瑞典電視台與巴西電視台分別為之拍攝錄像。作《佛手梅花圖》捐助維修威尼斯和修復長城。作巨幅《墨竹圖卷》;
1987年 丁卯,96歲。在深圳舉辦95歲個人畫展。作二丈四尺《墨梅》《墨蘭》及《菊花》巨卷。油畫《太平洋》參加“中國油畫展”;
1988年 戊辰,97歲。為修復長城捐贈《清供圖》一幅義拍。作《山村秋色圖》捐助上海中小學幼兒教師基金。應邀赴新加坡國家博物院舉辦個人畫展。聘為上海美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國際水墨畫展《葡萄圖》獲獎。重繪梅蘭竹菊二丈四尺巨卷中的《墨菊圖卷》;
1989年 己巳,98歲。居家創作,籌備百歲畫展。聘為上海美術館藝術顧問;
1990年 庚午,99歲。3月,“朱屺瞻百歲畫展”在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4月、10月,朱屺瞻百歲畫展分別在香港、太倉隆重展出。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世紀丹青-藝術大師朱屺瞻傳》。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朱屺瞻百歲畫集》。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當代中國畫名家朱屺瞻》大型畫集。聘為吳昌碩研究會名譽會長、太倉縣博物館顧問。繪花卉蔬果小品10幅,由宜興紫砂壺名家高手特製十套藝術紫砂壺傳世。為90上海藝術節贈國畫一幅。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捐贈書法一件。為上海檔案館建館30週年題詞一幅。為穎州西湖碑林作書法一件;
1991年 辛未,100歲。獲首屆上海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山水《松本無聲圖》上海美術作品展獲榮譽獎。為抗洪救災捐贈《花卉》一幅。太倉縣瀏河鎮重建梅花草堂落成。向太倉明德小學捐贈獎學金兩萬元;
1992年 壬申,101歲。居家創作,去植物園、龍華寺、秋霞圃寫生。聘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書畫展藝術委員會榮譽顧問。聘為西泠印社顧問。應邀為宋慶齡陵園作《柏翠圖》一幅。作大山水冊24幅等;
1993年 癸酉,102歲。居家創作。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捐贈四尺對開山水一幅。合作八尺國畫一幅。《葫蘆圖》一幅捐贈江蘇省美術館;
1994年 甲戌,103歲。居家創作。1月,香港藝術館舉辦“瞻緣堂藏朱屺瞻書畫展”,並出版《瞻緣堂藏朱屺瞻書畫選》大型畫集2冊。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開始籌建朱屺瞻藝術館,4月30日簽約,9月1日破土動工。全國人大辦公廳收藏《枇杷圖》一幅。聘為南京大學東方書畫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1995年 乙亥,104歲。2月,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辦“當代中國畫—朱屺瞻的藝術”展覽。《春江連海》有限印刷105幅出版發行。《梅花草堂集冊》有限印刷105冊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5月5日,朱屺瞻藝術館落成。“朱屺瞻百又五歲畫展”隆重舉行。《春風又綠江南岸》獲第八屆全國美展上海展榮譽獎。5月24日,在朱屺瞻藝術館梅花草堂作《墨竹圖》一幅,留贈藝術館。7月,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舉辦“朱屺瞻畫展”。同月,因輕度腦血栓入華東醫院治療;
1996年 丙子,105歲。春日,在病榻作小幅墨筆速寫,並作《枇杷》等小幅國畫。4月20日晨8時45分,因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竭,在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5歲。4月29日,上海各界冒雨至龍華殯儀館為朱屺瞻先生送行。5月5日,朱屺瞻藝術館舉辦朱屺瞻藝術館藏畫展。7月29日,屺老骨灰安葬青浦園華僑公墓。上海美術界代表及屺老生前親朋好友參加安葬儀式;

朱屺瞻關於作品

朱屺瞻作品特點

朱屺瞻精通中西藝術,其畫貫通古今,融合中西。朱屺瞻與齊白石關係密切,齊白石前後為他刻印70多方,作畫題跋、贈扇面數十幅。從50年代以來,他先後在上海、南京、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過十多次個人畫展。1962年參加法國春季沙龍畫展。1983年為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畫巨幅《葡萄》,1986年應邀赴美講學。他是為數不多的百歲畫家,並在百歲紀念日,在上海舉辦了“百歲書畫展”。
畫作《可人圖》賞析
此圖是朱屺瞻的代表作品之一,畫中題:“嘉瓠吾所愛,孤高更可人。辛酉夏日於北京釣魚台所見,歸後寫之,屺瞻。”山石焦墨勾凃,淡墨皴擦,乾濕並用,濃淡相宜。葫蘆藤葉以粗、澀的焦墨和濃淡不同的濕墨勾出,粗頭亂服而有韻致。深重的山石襯出綠色的葫蘆,葫蘆造型稚拙天真,用筆生澀有力,響亮的綠色中滲透出赭石的光輝,潑辣而穩重。
朱屺瞻的繪畫受西方現代繪畫影響,色彩鮮明響亮,節奏感、力量感和層次感極強。他的這幅作品用筆概括有力,用色潑辣生澀,氣勢磅礴,使人感到強烈的個性和內在的力量,這是朱屺瞻繪畫的最大特色。

朱屺瞻作品行情

朱屺瞻作品豐富,極受收藏家歡迎,幾乎每次重要的拍賣會都有他的作品出售,價格很高。除香港大量出售他的作品外,紐約的拍賣行也拍賣過他的畫作,最近1991年5月美國拍賣的一幅《露氣遠山晴》達到1.4萬美元。國內由北京榮寶齋經售他的作品。

朱屺瞻主要著作

《朱屺瞻畫集》(藝苑真賞社,1930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癖斯居畫譚》(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朱屺瞻畫選》

朱屺瞻作品保護

朱屺瞻作品賞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