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盞草

鎖定
金盞草,是菊科金盞花屬 [3]  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小金盞花 [4]  的全草和花。金盞草全株散生柔毛;莖直立,上部分枝;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有梗,總苞片綠色,線性,邊緣膜質,邊緣舌狀花,雌性,硫黃色;瘦果背部具軟刺,無冠毛;花期夏季。 [5]  金盞草因其花形似金盞,故名。 [6] 
金盞草原產地中海沿岸、印度、美洲熱帶地區, [7]  現分佈於中國各地 [8]  。金盞草性喜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金盞草繁殖多用播種法。 [9] 
金盞草味酸、甘,寒,有清熱止血功效,現代臨牀用於治療痔瘡出血和結腸炎便血等。 [10]  金盞草的花瓣可以製作金盞草茶,氣味芳香。 [11] 
別    名
金盞花
醒酒花
金盞兒花
長春花
長春菊 展開
別名
金盞花
醒酒花
金盞兒花
長春花
長春菊
金仙花
長春草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金盞花屬
小金盞花
分佈區域
中國各地庭園多有栽培
中文學名
金盞草
採收時間
夏季採收
毒    性
無毒《現代實用中藥》

金盞草形態特徵

菊科金盞花屬 [3]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約40cm,全株散生柔毛。直立,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直徑約2cm,頂生,有梗;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膜質;邊緣舌狀花,雌性,硫黃色,舌片先端3齒;中央管狀花,兩性,先端5裂;花托平坦,無託片。瘦果,背部具軟刺,最外列數個有嘴狀直生,內列數個內曲如環狀,無冠毛。花期夏季。金盞草因其花形似金盞,故名。 [6] 

金盞草生長習性

金盞草性喜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 [8] 

金盞草分佈範圍

金盞草原產地中海沿岸、印度、美洲熱帶地區, [7]  現分佈於中國各地 [8] 

金盞草繁殖方法

金盞草繁殖多用播種法。 [9] 

金盞草主要價值

金盞草食用價值

金盞草的花瓣可以製作金盞草茶,氣味芳香。 [11] 

金盞草藥用價值

金盞草味酸、甘,寒,有清熱止血功效,現代臨牀用於治療痔瘡出血和結腸炎便血等。 [10] 
入藥部位
全草或花。
性味
味酸、甘,性寒。
歸經
入膀胱、肝、大腸三經。
功效
清熱止血。
主治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

金盞草藥理價值

相關配伍
腸風下血:金盞草花10餘朵,酌加冰糖,衝開水燉,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全草1.8-4.5g,花5-10朵。外用:適量,搗汁塗。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鮮用或全草切段,曬乾,花陰乾。
藥材性狀
全株散生柔毛。葉互生,長橢圓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基部楔形。花序頂生幹縮,有梗;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幹膜質;花托平坦,無託片。花疏黃色,味苦微酸。
藥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溶血作用
相關論述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發汗,興奮及緩下藥,並有通經作用。”“又治腸痔,下血不止。”
《救荒本草》:“味酸。”
《現代實用中藥》:“酸,寒,無毒。”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李貴興主編,新編中獸醫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350頁
  • 4.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特色中草藥及配方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08,第36頁
  • 5.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特色中草藥及配方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08,第36頁
  • 6.    老中醫養生堂編著,本草綱目中草藥使用圖鑑,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4,第151頁
  • 7.    吳世福,吳苡婷,吳曄濱編著,家庭園藝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1,第110頁
  • 8.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特色中草藥及配方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08,第36頁
  • 9.    石天相編著,花海藝苑,丹東市園林管理處 丹東手錶工業公司花窖,1981.05,第116頁
  • 10.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特色中草藥及配方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08,第36頁
  • 11.    馬文有編著,辦公室保健大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6,第14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