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痔瘡

(病症名稱)

鎖定
痔瘡,俗稱痔,是由於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並腫大導致的常見肛腸病。痔瘡可分為外痔、內痔和混合痔。發病原因包括肛墊下移或靜脈曲張,以及不良排便習慣、慢性疾病、低纖維飲食習慣等。約40%的患者沒有症狀,常見症狀包括排便時出血、肛周瘙癢、疼痛和痔贅脱出。
早期痔瘡可能無症狀,且根據疾病的種類和嚴重程度,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包括出血、肛周瘙癢、疼痛和脱垂。此外,根據痔瘡的臨牀症狀,可分為多個等級。併發症常包括肛周皮膚刺激、瘙癢、不適感、肛周脹滿感和輕度大便失禁。若出現痔瘡直腸出血、頭暈等情況,應立即就醫。
治療痔瘡的方法包括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藥物治療,注射硬化治療,膠圈套扎療法,紅外線凝結療法,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等。需要注意的是,痔瘡的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而Ⅱ度以上的痔瘡或復發的痔瘡可考慮手術治療。痔瘡如果及時干預、早期治療,通常可以痊癒,預後良好。
中醫病名
痔瘡
別    名
就診科室
普外科、胃腸外科、肛腸科
多發羣體
45~65歲人羣
常見病因
長時間坐立,便秘,懷孕,前列腺肥大,肝硬化,盆腔腫瘤等
常見症狀
排便時出血、疼痛、肛門瘙癢、痔贅脱垂
相關藥物
痔速寧片槐角丸清火梔麥片

痔瘡病因

痔看似是一個簡單的疾病,病因卻一直沒能完全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目前最常被提及的有兩類原因學説——肛墊下移學説和靜脈曲張學説。

痔瘡發病原因

  • 肛墊下移學説
肛管內側有一個環狀血管墊,被稱為肛墊,是由豐富的靜脈血管網、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起着閉合肛管、控制排便的作用。排便時,肛墊會受到向下的壓力,被推向下,排便後再收縮回肛管。當肛墊的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後,則發生充血、下移並增生肥大,久而久之形成了痔。
  • 靜脈曲張學説
肛墊裏有豐富的靜脈,學術上稱為靜脈叢。這些靜脈叢比較特殊,不僅內部沒有靜脈瓣,位於在腹盆腔的最低處,而且周圍的組織鬆弛,這就使這些靜脈叢很容易充血、瘀血,然後又因為靜脈壁承受着壓力,時間長了就形成靜脈曲張。如果再有長期坐立、便秘、懷孕、前列腺肥大、肝硬化、盆腔腫瘤這些因素,導致靜脈曲張,痔就更容易發生了。

痔瘡誘發因素

  • 不良排便習慣:排便用力、長時間排便等;
  • 慢性疾病:長期腹瀉或便秘,慢性心臟病或肝臟疾病;
  • 飲食習慣:低纖維飲食;
  • 其他:經常抬重物,妊娠,肥胖。

痔瘡症狀

大約40%的痔沒有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出血、肛周瘙癢、疼痛和脱垂,這些症狀可能偶爾發生,也可能反覆出現。
痔的位置、種類和嚴重程度決定了上述症狀的類型、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痔瘡早期症狀

患者早期常無任何症狀。

痔瘡典型症狀

主要表現為出血和痔贅脱出,間斷性便後鮮血最為常見,一般無疼痛。血液鮮紅,在排便結束時覆蓋在大便表面,有時會成滴滴下。有嚴重者可表現為噴射狀出血。部分患者因慢性失血,會出現貧血相關症狀,例如頭暈和乏力等。
  • 體積小的內痔短期內不會明顯變大;
  • 大的內痔可能從肛門脱出,嚴重的需要在排便後將其從肛門手動推回復位;
  • 有的痔贅從肛門脱出沒有及時回縮而卡頓住,則痔的血液供應中斷,稱為“絞窄性痔”,引起組織壞死甚至感染,伴劇烈疼痛。
根據內痔的臨牀表現進行以下分級:
分級
主要表現
Ⅰ度
排便時帶血、滴血或擦時紙帶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無痔贅脱出。
Ⅱ度
排便時有痔贅脱出,便後可自行縮回,可伴有出血。
Ⅲ度
排便或久站、咳嗽、勞累、負重時痔贅脱出肛門,需要用手輔助將痔贅推回復位,可伴出血。
Ⅳ度
痔贅脱出不能用手推回復位,或者復位後又脱出,可伴出血。
主要表現是肛門不適、持續潮濕不潔,有時瘙癢,痔贅外露。如果伴有炎症,則肛周疼痛明顯。有時血液淤積在皮下,形成疼痛的腫塊,稱為“血栓痔”或“凝血痔”,這類痔極易出血,且伴有劇痛。
內痔和外痔表現同時存在。內痔發展到Ⅲ度以上時多為混合痔。混合痔逐漸加重,呈環狀脱出肛門外,稱為“環狀痔”。脱出痔贅如果不能及時還原到肛門內,則可致“絞窄性痔”或“嵌頓性痔”,可能出現水腫、瘀血,甚至壞死,此時經常伴有劇痛。

痔瘡伴隨症狀

除了上述因痔直接引起的症狀,還可能伴有肛周皮膚刺激、瘙癢、不適感、肛周脹滿感和輕度大便失禁。
皮膚刺激和瘙癢由痔的黏液性分泌物引起;不適感、肛周脹滿感和大便失禁由肛管的痔膨出引起,並且在排便後可能仍有便意。

痔瘡就醫

如果以前沒有診斷過痔,出現下列情況時建議就醫:
  • 肛周疼痛;
  • 排便後出血;
  • 肛門區域有腫塊或隆起。
如果以前診斷過痔瘡,在家保守治療無改善則建議就醫。由於出血也是直腸癌肛管癌的典型表現,40歲以上人羣如有出血伴大便性狀改變,則建議及時就醫,必要時做肛門指診和腸鏡檢查。
如果出現直腸大量出血、頭暈,請立即就診或撥打120。

痔瘡診斷依據

痔瘡主要通過體格檢查來診斷,外痔通過觀察肛周即可診斷,內痔則需要藉助肛門鏡檢查。
當懷疑有其他疾病時則需進一步檢查以鑑別。

痔瘡就診科室

普外科、胃腸外科和肛腸科。

痔瘡相關檢查

  • 直腸指診
醫生帶上指套或手套後,將食指沾上潤滑劑之後從肛門伸入直腸,環繞觸摸直腸內壁以發現是否有膨出物或贅生物。如果直腸指診沒發現腫塊,找不到隆起,則會向患者推薦肛門鏡檢查,以更好的觀察直腸內壁。
  • 腸鏡或肛門鏡檢查
對於40歲以上人羣,如果存在相關症狀和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則可以考慮屈性電子結腸鏡檢查,排除有結直腸息肉、炎症或癌的可能。

痔瘡鑑別診斷

當排便帶血時,除了痔,肛裂、孤立性直腸潰瘍綜合徵、直腸息肉、直腸脱垂、直腸炎、結腸癌、直腸癌和肛門癌等疾病也會引起該症狀。而肛門瘙癢可能由其他肛門直腸疾病(如肛門膿腫、肛裂和肛瘻等)或肛周瘙癢症等引起。
  • 肛裂:是常見的肛門撕裂傷,主要表現是便秘、便血和週期性疼痛等。肛門視診即可鑑別。
  • 肛瘻:是肛管直腸瘻的簡稱,指肛門周圍的異常管道,一般是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後期病變,肛門視診即可鑑別(一般發生在骶尾骨)。
  • 孤立性直腸潰瘍綜合徵:是直腸前壁的良性潰瘍引起的消化道紊亂,主要特點是便秘、大便變細、大便帶血、膿血便和直腸潰瘍。通常需要內鏡檢查和/或病理學檢查才能確診。
  • 直腸息肉:突出於結直腸腸腔的腫物,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息肉。診斷主要依靠直腸指診和腸鏡檢查,如發現直腸息肉,多數為多發性,應作全結腸鏡檢查。
  • 直腸脱垂: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脱出於肛門外的疾病。
  • 直腸炎:泛指所有發生在直腸的炎症。常見表現有肛門下墜感、腹瀉、裏急後重、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有時需要內鏡檢查和/或病理學等檢查。
  • 結腸癌:多見於中年。右半結腸癌的主要表現一般是貧血、慢性中毒症狀和腹部腫塊。左半結腸主要表現是腸梗阻、排便紊亂和血便。通常需要內鏡檢查和/或病理學檢查才能確診。
  • 直腸癌:可以出現排便帶血、混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和裏急後重等,晚期可出現慢性腸梗阻等。通常需要內鏡檢查和/或病理學檢查才能確診。
  • 肛門膿腫:以急性發作為主,肛門周圍疼痛、腫脹、有腫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
  • 肛周瘙癢症:指肛周皮膚無任何原發性皮膚損害的頑固性、慢性瘙癢。反覆搔抓可以引起肛周皮膚增厚或皸裂等。

痔瘡治療

痔的治療有三大原則:
  • 沒有症狀的痔沒有必要藥物或手術治療,以生活習慣改善為主;
  • 有症狀的痔重在減輕和消除症狀,而不一定非要根治;
  • 痔的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絞窄性痔、嵌頓性痔發生壞死、Ⅱ度以上內痔及混合痔可考慮手術治療。

痔瘡急性期治療

絞窄性痔或嵌頓性痔發生後沒有及時復位會出現劇痛,急診後一般醫生會將痔塊推回肛門內復位,再用紗布墊在局部阻止再次脱出。如果已經發生壞死,需要考慮急診手術。

痔瘡一般治療

  • 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對於痔瘡患者非常重要。
  • 痔急性發作期可以選擇温水坐浴,一天進行2~3次,能夠減輕炎症和水腫,緩解肛周不適和瘙癢。水温不宜過熱,以免燙傷。
  • 當痔贅或痔塊脱出肛門時,需要進行手法復位,最好在睡前進行痔塊復位,休息一夜可見明顯好轉。如果大便時痔塊脱出,應洗淨自行復位,用手指或紗布堵住肛門口,不讓其再脱出,可以得到明顯好轉。

痔瘡藥物治療

痔的藥物治療以局部外用藥為主,也可遵醫囑使用中成藥、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口服。
局部外用藥
  • 含有利多卡因等局麻藥的藥膏(如利多卡因乳膏等)可能會改善疼痛。
  • 含有氫化可的松等糖皮質激素的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可能會改善瘙癢。
  • 硝酸甘油軟膏等解痙藥物能改善出血、疼痛、瘙癢、刺激和排便困難。其他類似的藥物有硝酸異山梨酯軟膏、外用硝苯地平製劑等。
  • 中成藥痔瘡膏或栓劑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經驗性使用,如馬應龍痔瘡膏(栓)每日1~2次。
須注意:含有局麻藥或糖皮質激素的藥膏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或皮膚黏膜變薄和萎縮,應避免長期使用。
口服藥物
須注意:儘可能避免服用可引起便秘(如蒙脱石散等)或腹瀉(如乳果糖等)的藥物。

痔瘡注射硬化治療

此方法是通過注射硬化劑使痔和痔塊周圍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黏膜下組織纖維化,從而達到痔塊萎縮,用於治療Ⅰ、Ⅱ度出血性內痔的效果較好。
在肛周局麻後,插入肛門鏡觀察痔贅位置,然後在痔黏膜下層內注入硬化劑2~3ml。如果一次注射效果不理想,可在一個月後重復注射1次;如果痔塊較多,也可分2~3次注射。

痔瘡膠圈套扎療法

此方法是通過特製膠圈套扎到內痔根部,利用膠圈的彈性阻斷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然後脱落而癒合。可用於Ⅰ、Ⅱ、Ⅲ度內痔。
膠圈套扎法比硬化治療或紅外線凝結法更有效、安全性高且治療次數更少。外痔不適合使用膠圈套扎療法,因為這種方法會引起外痔劇烈疼痛。

痔瘡紅外線凝結療法

與注射硬化方法原理相似,是通過紅外光線讓內痔變硬或萎縮,治療Ⅰ、Ⅱ度內痔的效果較好,Ⅲ、Ⅳ度內痔複發率較高。

痔瘡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

採用一種特製的帶有多普勒超聲探頭的直腸鏡,當探測到痔上方的動脈時,予以準確的縫合結紮,通過阻斷痔的血液供應來緩解症狀,主要用於Ⅱ~Ⅳ度內痔。

痔瘡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人羣,建議先選擇膠圈套扎法、注射硬化治療或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等門診微創手術治療,通常門診治療效果不好或有特殊情況的才考慮手術治療。
  • 痔切除術
是治療嚴重痔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用於Ⅱ、Ⅲ度內痔和混合痔
  •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
主要用於Ⅲ、Ⅳ度內痔,非手術療法治療失敗的Ⅱ度內痔和環狀痔,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疼痛輕微、手術時間短,病人恢復快的優點。
  • 血栓外痔剝離術
用於治療血栓性外痔

痔瘡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痔瘡預後

痔瘡如果及時干預、早期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貧血等併發症,另外也有可能出現治療相關的併發症。

痔瘡治癒性

通過注射、結紮、手術等方式治療後,通常可痊癒,但是以後仍可能形成新的痔。

痔瘡危害性

可能導致不同程度肛周潮濕、瘙癢、排便困難,如長期出血,還可能出現貧血

痔瘡嚴重性

痔本身屬於良性病變,除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排便困難可能會誘發循環系統慢性病發作等,其本身大多對人體健康沒有大的影響,也不會危及生命。

痔瘡併發症

肛周感染是微創或手術治療的重要併發症,初始症狀可以有排尿障礙、疼痛加重或治療後發熱。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及時評估病情。
硬化治療等注射療法可能會有黏膜潰瘍、壞死或罕見的感染併發症,例如前列腺膿腫或腹膜後膿腫。其中,硬化治療後大約8%人羣會出現短暫的菌血症,有高危因素的人羣可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膠圈套扎療法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出血,通常在套扎後幾天內出現,可能與套扎後引起的潰瘍有關。
痔切除術後很少出現併發症。常見的是術後出血,發生率在1%~2%左右。急性尿瀦留髮生率在1%~15%之間。靜脈輸液量減少、使用局麻後,尿瀦留的發生率可能會降低。
其他的痔切除術後併發症有大便失禁糞便嵌塞肛門狹窄、直腸穿孔、尿路感染膿毒症直腸陰道瘻、腹膜後和盆腔膿腫、黏膜下膿腫和遲發性出血等。
參考來源: [1-9] 
參考資料
  • 1.    人衞第9版《外科學》 404-407.
  • 2.    張浩臣,王麗.最新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京發佈[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7):169.
  • 3.    Hemorrhoids | Piles | MedlinePlus  .MedlinePlus[引用日期2024-03-27]
  • 4.    Hemorrhoids: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MedlinePlus[引用日期2024-03-27]
  • 5.    Hemorrhoid removal  .discharge :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引用日期2024-03-27]
  • 6.    Hemorrhoids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7]
  • 7.    Qureshi, Waqar A. Office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Am J Gastroenterol. 2018;113(6):795-798.
  • 8.    Garg P.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in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Dis Colon Rectum. 2018;61(7):e348.
  • 9.    Davis BR, Lee-Kong SA, Migaly J, et al.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Dis Colon Rectum. 2018;61(3):28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