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普森

鎖定
金普森(1932-),名允通,字普森,號重陽,浙江義烏人。1960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留校任教。長期從事高等教育,講授中國現代史、近代中國經濟史等課程。
中文名
金普森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2年
主要成就
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
浙江義烏

金普森人物經歷

金普森教授長期從事高等教育,講授中國現代史、近代中國經濟史等課程。1984年開始先後接收碩士研究生20名,均已畢業,並授予碩士學位。1994年開始先後招收博士研究生22名,其中18名已畢業,並授予博士學位。1989年獲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金普森研究課題

金普森教授從1978年起承擔了多項省部級課題,1978年承擔財政部的根據地財經史研究課題,擔任總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財政經濟史長編》(人民出版社,1982年,獲全國財政理論研究一等獎)。1983年起,承擔財政部近代中國外債研究課題,任副主編《清代外債史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年)。還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浙江資本主義民展史》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多卷本《浙江通史》。12卷本《浙江通史》也於2005年12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發行。除任12卷本《浙江通史》主編外,還親撰《浙江通史》民國卷(上),即第11卷。此外還出版專著《胡愈之傳》,(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獲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主編《浙江企業史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虞洽卿研究》、(寧波出版社,1996)、《寧波幫大辭典》(寧波出版社,2001年)等著作。任副主編的《中國現代史稿》上、下冊(1980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是我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中國現代史教材,被定為部薦教材,先後為100多所高等院校採用。

金普森論文

《<興國土地法>對<井岡山土地法>的一個原則 改正》 (《歷史研究》1982年第2期),《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戰爭》(《浙江學刊》1986年第3期),《略論浙江近代經濟史研究》(《杭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論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糧食管理政策》(《抗日戰爭研究》1996年第1期),《論浙江省的抗戰》(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新中國外債研究的幾個問題》(《浙江大學學報》2005年第 3 期),論文多篇被《新華文摘》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金普森職務

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歷史學會會長、浙江省中學歷史教學研究會會長、浙江省政協文史委員會特邀委員等。

金普森人物誌趣

他自稱“在外行裏面樣樣內行,在內行裏面樣樣外行”。人生苦短,一輩子能讀幾多書。“人家稱我為歷史學家,其實對歷史,不但對外國史知之甚少,更連對中國史也知之不多,我只對中國近代史有所瞭解。有人又稱我為中國經濟史專家,其實難符。” [1] 
服務現實是學術研究的宗旨,對歷史的不斷究源是史學工作者的任務,不斷地發新則是治史者的責任。歷史學是一門實證科學,切忌假話、大話和空話。金普森的治學座右銘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1] 我拿來當自己的座右銘。歷史學家要究源發新,就要苦讀書,耐得住寂寞。 [2] 
提攜後學傳佳話,後學丹溪草出版的《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一書。金普森看了好幾遍,並寫了一篇讀書筆記,這種認真勤勉的態度着實讓人敬佩。 [1] 

金普森學術觀點

金普森提出過“望道之道,獨秀之秀”的説法,他們對共產黨事業發展都是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勳。像“望道之道”,是從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到馬克思主義救國的轉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