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鎖定
金山,男,1965年8月出生, 江蘇人。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1] 
中文名
金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5年8月
職    稱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籍    貫
江蘇

目錄

金山簡介

金山,198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碩士學位。1995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在中國高等科技中心做博士後。1996年至2001年8月在美國Wisconsin大學做研究工作(Research Associate)並任Wisconsin大學Higgs研究組召集人。
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百人計劃)”,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實驗物理中心副主任。擔任國家基金委“新型強子研究”創新羣體學術帶頭人,ATLAS國際合作組中國組負責人並任ATLAS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負責人,中法粒子物理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
1996起在歐洲粒子物理中心CERN參加ALEPH合作組,擔任ALEPH合作組Speakers Bureau成員,對ALEPH實驗Higgs粒子尋找工作做出了長期、主要的貢獻,並創立了新的統計分析方法, 觀測到3個“黃金候選事例”,實驗結果引起了世界廣泛關注;還對ALEPH實驗的W、Z粒子的產生截面測量做出了主要貢獻。2001年回國後,負責BESII實驗物理分析和軟件方面工作並參加J/Ψ物理研究。主持並直接參加了BES實驗包括X(1835) 新粒子在內的一系列新發現的研究工作,是這些新發現的主要貢獻者。負責完成了BES新的Monte Carlo模擬軟件,首次在τ-粲能區實現用GEANT3軟件進行模擬。共發表論文兩百多篇,被引用超過四千次,其中作為第一(主要)作者SCI收錄26篇,被引用超過五百次。作了二十多個國際會議報告,其中會議特邀報告12個,2004年在第32屆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上做大會特邀綜述報告。擔任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A》和《Modern Physics Letters A》編委。

金山科研成果

2011年,由現任南京大學金山教授(時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後黃燕萍合作在北京譜儀III實驗上發現了一種新粒子—X(2370)粒子,這是實驗上首次觀測到與理論計算的贗標量膠球(自旋為0,宇稱為負的0-+膠球)質量、產生和衰變性質一致的粒子。 [3] 

金山獲獎

金山教授完成的《北京譜儀II實驗發現新粒子》,獲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人員:金山、李衞國、房雙世、季曉斌、閆沐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