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

(山東省鉅野縣歷史名山)

鎖定
金山,位於山東菏澤鉅野縣東南23公里處,屬泰沂山脈的切斷餘脈殘丘,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又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稱呼。山高136米。山間泉洞相間,風光優美。
自唐、宋始,金山歷代都有寺觀等建築,宮殿樓閣金碧輝煌,曾有鎮山之稱。尤以“秦王避暑洞”而聞名。金朝大定三年,皇帝賜封該洞為大明禪院。歷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墨寶。 [1]  當年,劉鄧大軍在此洞指揮過著名的羊山戰役。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一場大火把金山所有建築焚燒殆盡,公元1999年鉅野縣企業家對金山進行了建設開發,恢復了金山部分建築。 [2] 
至2012年,金山旅遊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市級風景名勝區”,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 [3] 
中文名
金山
外文名
Jinshan
別    名
龜山
所屬山系
泰沂山脈泰山餘脈的殘丘
地理位置
山東菏澤鉅野縣東南23公里處 [33] 
走    向
東向
主    峯
136米

金山位置境域

金山,位於鉅野縣城東南25公里處。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以西的邊沿地帶,屬泰沂山脈的切斷餘脈。該山南北長2華里,東西寬1.5華里,總面積兩平方多公里,海拔133.2米。此山崗巒起伏,蜿蜒東向,連接嘉祥諸山。東與高平山相連,東北與白馬山相接,南枕禹梁山,北臨獨山,西北是麟山,羣山環抱、崗巒起伏,白馬形似卧龍,麟山伏卧如虎。金山矗立其間,向有“鎮山”之稱。附近的一些村莊和山名多與金山有關,如金查山、金山核桃園、金嶺集、金山店子、金山屯等。 [4]  [1] 
金山在鉅野縣的位置 金山在鉅野縣的位置

金山地理環境

金山地質

金山主峯 金山主峯
金山所在地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屬中朝陸台山東台背斜的西南邊沿凹陷帶,處於“魯西斷塊”華北新斷塊區(一級)魯西隆起(二級)地區。地質構造形態為,第四系與上第三系基本呈水平狀態覆蓋。地質構造發展,距今約24.5億年前的太古代,便有原始物質堆積,經過泰山運動、五台山和呂梁山等一系列劇烈地殼運動,形成一套深度變質的巖系,並褶皺隆起成山,長期遭受剝蝕。約在5.7億年前的蓬萊運動之後,地殼相對穩定。在加里東旋迥早期,又下沉接受海浸,沉積了以石灰岩為主的寒武、奧陶系。至3億年前的中石炭世,海西旋迥,地殼再次平穩下沉,在奧陶系的古風化面上接受新的沉積。形成假整合。此後約在0.4億年中,有頻繁地、小幅度地震盪升降,海陸多次變遷,植物茂密,沉積了含有多個煤層的石炭——二選系海陸交互地層。 [5] 
金山屬魯南黃河沖積平原上的殘丘,屬泰沂山切斷餘脈,多為第四紀黃河沖積物掩埋後殘留的孤山,由平緩的單斜岩層構成,基岩多裸露地表。由於長期遭受剝蝕,丘頂渾圓。 [6] 

金山氣候

金山所在地區,屬温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表現為:冬長乾冷,春短多旱,夏熱常澇,晚秋又旱,有時伴有低温、霜凍、冰雹、大風、暴雨、雷擊、雨霧淞等自然災害。因受大範圍的海陸分佈和冬春不同氣候的影響,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分佈不均。由於魯中山地的阻擋,海洋調節作用不顯著,氣温較高。又因處中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日年變化較大,下墊面多為沙鹼地,夏季植被濃密,冬季有時積雪覆蓋,所以氣温j毆殊頗大。同時由於太行山和沂蒙山脈的狹道效應影響,風速較大。 [7] 

金山礦產

金山所在的鉅野縣為優質煤田區。以龍固為中心,南北長80公里,東西寬13公里,總面積960平方公里,儲煤量48億噸,煤層平均厚度7米。近期又在鉅野煤田外圍發現五大片總面積約1300平方公里的新含煤區。鉅野至鄆城和嘉祥北良保寺一帶,為優質煉焦大煤田,面積1500平方公里,儲量達50億噸。 [8] 
金山多石灰岩石,1976年,鉅野縣在金山興建了以生產石料、水泥為主的鉅野縣建築材料廠。 [9] 

金山植被

金山地區自然植被,主要有旱生落葉、闊葉叢與灌木叢。古代野生桑林較多,後來隨着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植被逐漸減少。現代自然植被主要有蘆草、三稜草、抓地秧、節節草、蒲公英、車前子、萋萋芽、善苦菜、芙棉秧、臭蒿棵、蒺藜、星星草、灰灰菜、掃帚菜、馬峯菜、茅草、澤蒜、虻牛墩、牛舌頭棵、狗尿苔、沙打旺、鹼蒿棵、掄子棵、葫茄、益母草、掐不齊、馬蓮墩、葛芭草等。
金山地區的人工植被,主要有栽培農作物和植樹造林。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穀子、稷黍、豆類等。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各種蔬菜、瓜類、薯類和茹麻等。栽培落葉樹種主要有楊、柳、榆、桑、槐、椿、桐、楝、棗、杏、桃、李、梨、蘋果、核桃、柿、山楂等。灌木類有紫穗槐、白臘條、菠箕柳、茵柳等。 [10] 
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紆迴,殿宇嵯峨,湧泉涓涓。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一場大火把金山所有建築及滿山數百上千年的古松翠柏焚燒殆盡。1980年代,旅遊景區建設開始後,逐步對山區進行了綠化。 [11] 

金山名稱由來

金山原名龜山,秦漢時改稱金山,《晉地道汜》載:“縣(指鉅野縣)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鑿石為冢,深十餘丈,隧道長三十丈,傍卻入為堂三方,雲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雲漢昌邑所作,或雲秦時。”由此得知,金山之名源於開鑿金山大洞而得名。 [4] 
關於金山的來歷有兩種傳説:一説,在二十七億年前,與泰山同時形成,是泰山西連梁山的餘脈;二説,遠古時女媧用煉出的五彩石補天,餘下三塊靈石,後來變幻成三姐妹遊歷人間,最後化為三山,即泰山嶧山和金山,人們尊稱她們為三山的聖母。年齡最小的三姑娘金山聖母,特別喜愛牡丹,喜愛牡丹的富麗和異香,就從天宮取來牡丹種子撒在金山上。霎時,漫山遍野長出五彩繽紛的牡丹,散發出沁人肺腑的馨香,所以唐代詩人稱牡丹為“國色”、“天香”。 [34] 
昔日有云:“鉅野之名在金山,金山之名在秦皇一洞。現在可説:鉅野之名在兩仙、一花、一洞。兩仙為神農、金山聖母碧霞元君,一花為牡丹,一洞為秦皇避暑洞(又稱秦皇避暑宮)。秦洞原為秦始皇東巡時駐蹕,但備而未用。西漢末年,只當了二十七天短命皇帝的昌邑王劉賀依勢改為墓冢,廢而無用。唐初,號稱秦王的李世民於戎馬倥傯中過此,故又稱“秦王避暑洞”。 [34] 

金山旅遊資源

金山地質景觀

2012年9月,金山獲得山東省省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批准機構為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為山東省內第八批批准的省級地質公園。公園內保留了完整的寒武-奧陶紀九龍羣地層,出露面積大,範圍集中,是魯西南地區最為典型的沉積岩剖面之一。由於地處平原地區,第四系分佈廣泛,大站組與羊欄河組分界明顯,出露面好,其中紅土山漢墓頂部的人工封土更是特色鮮明,其厚度之大,保存之完整在省內也較為少有。公園內白雲岩溶洞雖然單個發育規模較小,但是數量眾多,又多有民間傳説流傳,賦予了金山溶洞獨特的魅力。 [12] 
冷泉景觀
地質公園內共有兩處泉水景觀,分別為神水泉和聖母泉。
神水泉 神水泉
神水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頭,降水沿三山子組白雲岩裂隙流動,遇到隔水層或相對隔水層出露地表,形成了金山上的泉水,神水泉位於麒麟洞內,流量較小。
聖母泉 聖母泉
聖母泉,位於中華道觀東側,相傳金山聖母曾用此泉水救苦救難,該泉也因此得名聖母泉。聖母泉的泉水含大量鋅、鍶等礦物質,可以養顏美容,延年益壽。 [13] 
採礦遺蹟景觀
鉅野金山 鉅野金山
金山水城,原為金山一採石坑,廢棄後經多方努力,對其進行恢復治理。坑底做水泥灌漿防滲處理,在原有采石坑基礎建成了金山水城。城內現建有放生池、游泳池和釣魚池,池內有畫舫、神鰲、日月泉,池邊有釣台涼亭,崖上有瀑布等人為景觀,池旁有彎彎路,路邊有曲曲柳,人在路上行、影在水中游,詩情畫意,極具江南水鄉之神韻。 [14] 
白雲岩溶洞羣
蝙蝠洞 蝙蝠洞
蝙蝠洞。位於秦王避暑洞東側,水平發育,規模較小,寬度不足一米,延伸數米,難以入內,為一干洞。洞口上方岩石由於侵蝕作用,形成一塊造型奇特的岩石,狀如展翅欲飛的蝙蝠,形神兼備。相傳昔日夏夜從裏面飛出數百上千只蝙蝠,當地老百姓給它起了蝙蝠洞這個名字。
金牛洞 金牛洞
金牛洞,這裏位於秦王避暑洞東側,蝙蝠洞北側,呈北東30°方向延伸,上下高約6米,延長約10米,寬0.5米,洞頂可見30釐米寬的斷裂破碎帶。追至北東端,洞向上變為井狀至地表,直徑約1米,洞內無水,西南側與秦王避暑洞相連。當地廣為流傳的“金山出金牛,金牛拉金墩子”的美麗神話故事就源自此洞,該洞也因此得名金牛洞。
玉兔洞 玉兔洞
玉兔洞,該洞位於金山寺大雄寶殿北側,寬約1米,由3個水平發育的相連溶洞組成。洞上方岩石已垮塌,看似三條沖溝,仍有岩石相連,形成一座天生橋。因三洞相連,造型奇特,當地百姓取“狡兔三窟”之意,傳説為玉兔下凡所住,該洞也因此得名玉兔洞。洞壁刻有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七絕一首:“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麒麟洞 麒麟洞
麒麟洞,位於金山西側,水平發育,面積較大,高2米,洞內寬度3-4米,長10餘米,洞內有神水泉,形成小面積的積水。幾千年來,對麒麟這一動物的發祥地,緣何為吉祥之物及對歷史文化的研究價值,在古籍中多有記載,大年史《春秋》和《左傳》、《史記孔子世家》有同樣的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麒於大野,以為不祥而殺之,為了紀念獲麒,唐武德四年鉅野置麒州,萬曆年間,金山秦王避暑洞洞壁刻的“麟台第一峯”五個大字到今全然無損。相傳此洞即為麒麟的發祥地。在洞壁刻有一首詩:金山麒麟出古洞,北行正逢魯哀公,不幸遇難遭劫獲,至聖先師倍傷情。洞內設有小型麒麟雕塑,洞上建有麒麟園,展現了鉅野獨特的麒麟文化。
龍虎洞 龍虎洞
龍虎洞,位於金山西側,北面與麒麟洞相鄰,高2米,寬1米,延伸約10米,洞內有少量泉水流出,形成小面積的積水。洞口有一龍一虎,造型逼真,身臨其境,如聞虎嘯龍吟,該洞也因此得名龍虎洞。
長遠洞 長遠洞
長遠洞,洞口高2米,寬0.6米,該洞正在清理之中,難以入內。據當地百姓傳説,該洞延伸有1500~2000米長,往北可通至山北側,得名長遠洞。
八仙洞 八仙洞
八仙洞,位於金山東側,與聖母泉相鄰,由多個垂直髮育的小型溶洞組成。均為幹洞,開口直徑小於一米,深度不足兩米。由於數量多,當地人取八仙過海的故事,得名八仙洞。 [15] 
地方性標準剖面。
炒米店組剖面,地質公園內炒米店組主要分佈區為金山,是金山出露最早的岩層。以薄層灰巖為主,夾薄層竹葉狀礫屑灰巖、鮞狀灰巖或黃綠色頁岩,頂部區域部分白雲岩化。
炒米店組與三山子組c段界線 炒米店組與三山子組c段界線
炒米店組、三山子組界線。炒米店組頂部與三山子組c段底部相連,部分白雲岩化。灰巖與褐灰色厚層渦卷狀白雲岩,形成了典型的巖性分界線,在金山山南出露面積大,分界明顯。
三山子組b段剖面及其與c段界線 三山子組b段剖面及其與c段界線
三山子組剖面。地質公園內三山子組主要分佈於金山的頂部,為公園內出露最晚的岩層。公園內共出露三山子組c段、b段兩段。
金山山南大站組與羊欄河組界線剖面 金山山南大站組與羊欄河組界線剖面
三山子組b段剖面及其與c段界線。其中c段在金山山南出露面較好,巖性以藻灰巖遭受白雲岩化形成的褐灰色厚層渦卷狀白雲岩為主,中—細晶結構,局部區域分佈有蟲跡白雲岩。其中b段巖性以淺灰色中厚層豹斑狀白雲岩為主,細晶結構,豹斑灰白色,呈不規則狀,徑2-3釐米,局部分佈有孔洞狀白雲岩。三山子組b段底部與c段頂部相連,在金山寺大雄寶殿東側,形成了典型的巖性剖面,分界明顯。
大站組與羊欄河組界線。區內第四系主要為大站組及羊欄河組。大站組主要分佈於金山山南,巖性為衝洪積相棕黃色含鈣質結合粘土、含礫粘土,厚度5米,形成了典型的第四系剖面,下部棕紅色土層為中更新統羊欄河組,厚度達5-30米,巖性為棕紅色粉砂質粘土,局部夾有礫石及鈣質結核。 [16] 

金山人文景觀

金山自開始(也有資料稱始於隋朝),歷代都有建築。到了明代,香火甚盛,建有“神農祠”、“碧霞元君宮”;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鉅野縣令章弘奉旨按照泰山格局重修金山,建“文昌閣”、“魁星閣”、“書院”、“觀稼亭”等,宮殿樓閣金碧輝煌。來金山拜山上香的遠及千里之外。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一場大火把金山所有建築焚燒殆盡,1990年代鉅野縣及金山旅遊開發公司對金山重新開發,按照歷史的記載,獨資恢復了大部分建築,同時增建了中華道觀、麒麟園等景點,並修建游泳池、賓館、飯莊等休閒設施。 [1]  [2] 
放生池,位於金山水城內,又稱荷花池,亦稱日月潭,金山乃佛教聖地,放生池是為各方善士來金山放生所建,池中種植蓮藕,每當夏日來臨“一池荷花兩行柳,千尾紅鯉水中游”的景色乃金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7] 
金山古塔 金山古塔
金山古塔,位於中華道觀與金山奶奶廟之間,塔高7層,站在塔頂,可俯看整個金山全貌。
棲鳳台 棲鳳台
棲鳳台,此台曾有鳳凰小憩,鉅野城北有落鳳台,記載了鳳凰來巨,從落鳳台向東南,金山是鳳凰的必經之地,仙山勝景,引鳳在此逗留。 [18] 
金山寺 金山寺
金山寺。始建於唐朝年間(公元627年),重修的金山寺,屹立在金山南山頂上,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燦爛的宗教文化。
中華道觀 中華道觀
中華道觀遠景 中華道觀遠景
中華道觀,位於金山北山。隋朝年間(公元592年),金山北山創建道教場所金山觀,是山東較早的道觀,供奉金山聖母。 [19] 
金山奶奶廟 金山奶奶廟
金山奶奶廟 金山奶奶廟
金山奶奶廟,廟內現存有大清光緒年間和道光年間的石碑各一塊。金山奶奶是金山的主人,據説東嶽大帝有三個女兒,大女兒是泰山奶奶,二女兒是嶧山奶奶,最小的女兒便是在金山享受香火的金山奶奶。 [20] 
金山大洞 金山大洞
金山大洞 金山大洞
秦王避暑洞,系西漢昌邑王劉賀廢冢,位於鉅野金山。在金山南麓,有一人工開鑿的大洞,俗稱金山大洞,世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建造的駐蹕行宮,稱之為秦始皇避暑宮。當地人又傳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帶兵征戰,曾在此歇馬,故又稱秦王洞。經考證,實為西漢昌邑王劉賀營而未用的廢冢。據《漢書·武王子傳》載:賀王昌邑十三年,後徵為帝,因行淫亂,被廢為海昏侯,就國豫章(今江西南昌)。在漢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營作山陵,昌邑王劉賀事多僭越,自治壽域,乃入立被廢,客死他鄉,不得歸葬,營而未用,遂成廢冢。
此洞共有明道、側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組成。總長89.80米,最寬28米,石壁最高處15米,如壁如削。洞室整體結構佈局嚴謹,開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驚歎。洞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滲出,懸溜不斷。“雲開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徑窄藤蘿沒,崖高日月懸……”,正是金山洞的真實寫照。千古奇觀,勝地佳境,吸引着歷代眾多的遊客。有多少文人名士懷着幾多感慨,幾多讚歎,欣然命筆,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和精僻的考證。明道兩壁上現存宋以來的刻石44幀,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宋、金、元時期,這裏曾為佛寺,香火旺盛,經久不衰。洞門上方的“敕賜大明禪院”六個大字,為金大定三年所刻,洞內現存石佛像一尊,高約90釐米,為元泰定四年(1327年)所造。雕刻精細,造型美觀。 [4]  [19]  [21]  [22-23] 

金山社會經濟

金山建置經濟

金山所在地為鉅野縣核桃園鎮(原核桃園鄉),1989年12月,從嘉祥縣劃歸鉅野縣,北靠嘉祥縣仲山鄉,南鄰金鄉縣羊山鎮,西與獨山鄉接壤。在抗日戰爭時期,西部屬鉅野縣獨山區,東部屬嘉祥縣第三區(即紙坊區)。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部歸嘉祥縣第三區。1948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解放核桃園,進行了土地改革。1952年劃為核桃園、馬山、齊山、尹口、前王莊、範店、漚山等7個鄉政府。1953年初,開始組織農業生產互助組,下半年開始創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至1955年發展到38個。1956年合併為1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撤區並鄉,取消第三區政府,境內7個鄉合併為一個核桃園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時,核桃園鄉劃入高峯人民公社,同年11月撤消嘉祥縣,原核桃園鄉所轄27個自然村劃歸金鄉縣羊山公社。1961年恢復嘉祥縣,劃歸金鄉縣的27個自然村同時復歸嘉祥縣,成為核桃園公社。1984年政社體制改革後,改稱核桃園鄉。
該鄉自然條件,適宜發展農業。境內有金山、青龍山、漚山、紅土山、孫山、鮮白山、齊山等7座小山。最高的海拔133.2米,四周地勢平坦,多是粘沙土質,耕地3.9萬畝。一條蔡河從本鄉尹口起源向東流入微山湖,沿河兩岸有排灌站6座,可灌溉土地24050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還有大葱、大蒜、大白菜等蔬菜,供應當地市場。 [24] 

金山旅遊開發

公園牌坊 公園牌坊
景區山門 景區山門
1990年代,鉅野縣成立金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鉅野金山旅遊景區”進行開發,景區整體規劃10平方公里。恢復建設了中華道觀、金山寺大型古建築羣、金山水城、釣魚池、放生池、日月泉、民族風情園、游泳池、瑤池、野生牡丹區、麒麟園、金山閣等景點。金山水系景觀建設項目總佔地面積1014公頃,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金水河環金山一週,並與廬山湖、孫山湖、慈雲湖、神農湖相連,山因水活,水隨山轉,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形成一河連四湖的山水二重奏。金山休閒農業觀光園佔地1100畝,總投資5000萬元,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25-26] 

金山軍事

菏澤是歷史上鐵馬金戈必爭要地,1917年範炳心和王庚烈(外號白天祖)等,在金山聚眾萬餘人,於次年7月以“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為旗號,南征湖團,北破肥城,直至8月,被國民軍鎮壓散失。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曾在金山指揮中原野戰軍打過著名的羊山戰役,指揮部就設在金山大洞裏。 [19]  [27-28] 

金山詩詞

《金山洞詩選》劉禹錫。聞説秦皇避暑年,萬幾不事日高眠。洞深霞碧苔侵座,閣小云涼石逗椽。白兔走時回王氣,黃金鑿處流塞泉。漢家司隸多知事,更有山南種墓田。祖龍歸去入秦中,避暑何年尚有宮。石洞可如函谷固,山樓何以阿房工。夜深澗水函明月,日暮溪雲逐晚風。招隱卜居曾此地,青青槐桂滿芳叢。 [29] 

金山傳説

金牛的傳説。以前,金山一帶地廣人稀,勤勞的人們辛勤地耕耘,把這裏的荒地都開墾起來了。但是每到秋天種麥季節,經常發生乾旱,人們辛勤種上的小麥因牲畜缺乏不能及時砘軋,致使大部分麥地不能出全苗,收成總是不好。後來人們發現晚上會有一頭毛色金黃的大牛拉着一個閃閃發光的金砘子不快不慢地砘軋麥地都,天也快亮了,金牛就拉着砘子向山裏走去,鑽進山洞不見了。人們帶着香燭紙馬到山上來酬謝降福的金牛。從此人們就把這座山稱為金山。 [30] 

金山廟會

金山廟會,其起源時間説法不一:一説早在金大定年間(1161)金山便已形成廟會;一説金山廟會大約興起於明初,至清代達到鼎盛。每逢陽春三月,來自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的客人絡繹不絕,商賈去集,遊人如織,香煙雲霧,繚繞於蒼松翠柏叢中;歡歌笑語,迴盪在山谷溝壑之間。這便是鉅野著名的古八景之一的“金山春曉”,是為金山大會輝煌鼎盛之時。剛開始的時候,金山廟會一年兩次,分別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和三月初九至十一。隨着廟會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內容的不斷豐富,金山廟會逐漸從單純的香火會演變為集商貿經濟、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廟會。再後來,一年兩次的廟會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故又增加了每年的六月初一,九月初九為金山香火廟會。因金山、嶧山都是泰山餘脈,所以金山、泰山、嶧山習慣上又合稱“姊妹三山”,並且按照時間順序,先後前往三地進香趕會。例如,每年春節過後不久,香客首先前往泰山朝山進香,緊接着就去趕金山三月廟會,所以有民間歌謠唱道:“泰山起,金山落,嶧山會後把麥割。泰山奶奶心良善,樂善好施贈銀錢,金山奶奶靈驗高,為民辦事不辭勞,嶧山奶奶心眼好,有求必應照顧到”、“朝完金山進完香,再去嶧山去溜逛。”再後來,二月初二、十一月二十六、十二月十六也成為廟會會期,而且規模都相當大。尤其是每年的三月廟會,盛況空前,為趕上三月初九至十一的正會,在會前半個月裏,金山附近的香客信眾已經就車水馬龍,絡繹不絕了。除附近羣眾之外,還有來自山東、江南、江蘇、安徽等地數十萬的香客,場面異常壯觀。廟會前後,整個金山,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當地流傳的俗語便稱:“初一、初二佔地皮,初三、初四叫貴客,初五、初六作準備,初七、初八過叫花。初九過香頭,初十上滿人。”廟會上,有牛馬羊、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的交易,有戲曲、馬戲、武術、拉洋片等娛樂活動。每逢會日,濟寧州府尹、鉅野縣縣令都親臨金山“震會”。 [11]  [31] 

金山文物保護

金山大洞(金山崖墓)1990年代時為鉅野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2]  2019年10月16日,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金山漢墓羣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道兩邊的石刻是菏澤市絕無僅有的大型摩崖石刻,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考古研究價值。 [3] 
參考資料
  • 1.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二卷 地理環境 .第三類 地貌 .第二輯 山脈.
  • 2.    中華道觀  .鉅野金山旅遊區[引用日期2019-11-24]
  • 3.    鉅野新增金山漢墓羣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鉅野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24]
  • 4.    菏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歷史文化集萃[M].古山水2.金 山.
  • 5.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二卷 地理環境.第二類 地質.
  • 6.    菏澤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地區志[M].第二卷 自然環境.第三類 山丘 河湖.第一輯 山丘.
  • 7.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二卷 地理環境.第四類 氣候.第一輯 特徵.
  • 8.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二卷 地理環境.第七類 資源 .第四輯 礦產.
  • 9.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一卷 工業供電.第三類 工業門類.第二輯 行業.
  • 10.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二卷 地理環境.第六類 植被.
  • 11.    菏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歷史文化集萃[M].古山水.金 山.
  • 12.    走進公園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13.    地質遺蹟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14.    金山水城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15.    白雲岩溶洞羣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16.    地方性標準剖面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17.    放生池  .鉅野金山旅遊區 [引用日期2019-11-24]
  • 18.    棲鳳台  .鉅野金山旅遊區[引用日期2019-11-24]
  • 19.    風光景點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20.    金山奶奶廟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21.    菏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歷史文化集萃[M].古文化遺蹟.秦王避暑洞.
  • 22.    菏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市志[M].教育科技文化志 第三卷 文化.第六類 文物. 名勝. 第七輯 地方名勝.
  • 23.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三卷 文化.第六類 文物管理.第一輯 重點保護文物保護.
  • 24.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一卷 行政區域.第四類 鄉鎮.
  • 25.    菏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可愛的菏澤[M].遍佈全市的名勝古蹟.鉅野金山旅遊景區.金山旅遊景區.
  • 26.    菏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市志[M].第二十三卷 旅遊.第一類 菏澤市旅遊局(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組委會辦公室) .第二輯 旅遊服務.
  • 27.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一卷 軍事.第七類 重大戰事.第一輯 農民戰爭.
  • 28.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五卷 文獻附錄.第四類 雜記.
  • 29.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五卷 文獻附錄.第三類 詩文選摘.
  • 30.    荷澤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菏澤歷史文化集萃[M].民間傳説.金牛的傳説.
  • 31.    金山廟會  .鉅野金山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9-11-24]
  • 32.    鉅野縣誌編纂委員會.鉅野縣誌[M].第三卷 文化.第六類 文物管理.第一輯 重點保護文物.
  • 33.    鎮江金山攻略,鎮江金山門票/遊玩攻略/地址/圖片/門票價格【攜程攻略】  .攜程[引用日期2021-04-02]
  • 34.    菏澤牡丹源於金山  .牡丹晚報.2014-07-01[引用日期2024-04-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