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佛山莢蒾

鎖定
金佛山莢蒾(Viburnum chinshanense Graebn.)是五福花科、莢蒾屬植物。灌木,高達5米;幼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被由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葉紙質至厚紙質,披針狀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5-10 (-15)釐米,頂端稍尖或鈍形;葉柄長1-2釐米;聚傘花序直徑4-6(-8)釐米,總花梗長1-2.5釐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7條,幾等長,花通常生於第二級輻射枝上,有短柄;萼筒矩圓狀卵圓形,長約2.5毫米;花冠白色;花柱略高出萼齒或幾等長,紅色;果實先紅色後變黑色,長圓狀卵圓形;核甚扁,長8-9毫米,直徑4-5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花期4-5月(有時秋季也開花),果熟期7月。
金佛山莢蒾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及雲南東部(羅平)。生於海拔100-1900米山坡疏林或灌叢中。
金佛山莢蒾具有繁茂而潔白的小花、鮮紅奪目的果實,可作為庭園觀賞樹種開發;由於其生命力極強,是為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的優良鄉土樹種;還可食用、做飼料等。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金佛山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chinshanense Graebn. [5] 
別    名
金山莢蒾
貴州莢蒾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川續斷目
五福花科
莢蒾屬
金佛山莢蒾
命名者及年代
Graebn.,1901

金佛山莢蒾植物學史

  • 命名史
金佛山莢蒾是以重慶周邊的景區金佛山命名的,因為該種的模式標本就是採自金佛山的,拉丁學名中的“chinshanense”就是金佛山的意思。 [1] 
  • 分類史
從“Viburnum rosthornii Graebn.”的原始形態描述來看,它比較符合金佛山莢蒾而不同於皺葉莢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 A. Rehder)在《Sarg. Pl. Wils. 1: 110. 1911》所引證的一個“Viburnum rosthornii Graebn. ” 的標本(Wilson 4497),也應該是金佛山莢蒾。 [2] 
H. Handel-Mazzetti在《Symbolae Sinicae 7: 1036. 1936》中把“Viburnum cavaleriei Levl.歸併於金佛山莢蒾作為異名。從“Viburnum cavaleriei Levl.的模式標本(J. Cavalerie 977)照片來看,外形確與金佛山莢蒾非常相似。但Rehder在《Journ. Arn. Arb. 16: 329. 1935, et ibid. 18: 250. 1937》卻認為“Viburnum cavaleriei Levl.萼筒無毛,而金佛山莢蒾萼筒多少有毛,兩者不盡相同。Lauener(Notes Bot. Gard. Edinb. 32 (1): 101. 1972)也把它視為獨立的種。《中國植物誌》編者認為萼筒有毛或無毛可能是一種變異,故仍按H. Handel-Mazzetti的意見將“Viburnum cavaleriei Levl.列為金佛山莢蒾的異名。 [2] 

金佛山莢蒾形態特徵

金佛山莢蒾
金佛山莢蒾(7張)
灌木,高達5米;幼葉下面、葉柄花序均被由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小枝渾圓,當年小枝被黃白色或淺褐色絨毛,二年生小枝淺褐色而無毛,散生小皮孔。葉紙質至厚紙質,披針狀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5-10 (-15)釐米,頂端稍尖或鈍形,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稀具少數不明顯小齒,上面暗綠色,無毛或幼時中脈及側脈散生短毛,老葉下面變灰褐色,側脈7-10對,近緣處互相網結,上面凹陷(幼葉較明顯),下面凸起,小脈上面稍凹陷或不明顯;葉柄長1-2釐米。 [2]  [6] 
聚傘花序直徑4-6(-8)釐米,總花梗長1-2.5釐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7條,幾等長,花通常生於第二級輻射枝上,有短柄;萼筒矩圓狀卵圓形,長約2.5毫米,多少被簇狀毛,萼齒寬卵形,頂鈍圓,疏生簇狀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7毫米,外面疏被簇狀毛,筒部長約3毫米;裂片圓卵形或近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略高出花冠,花葯寬橢圓形,長約1毫米;花柱略高出萼齒或幾等長,紅色。果實先紅色後變黑色,長圓狀卵圓形;核甚扁,長8-9毫米,直徑4-5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 [2] 

金佛山莢蒾產地環境

金佛山莢蒾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及雲南東部(羅平)。生於海拔100-1900米山坡疏林或灌叢中。 [2] 

金佛山莢蒾生長習性

金佛山莢蒾種子的發芽歷時時間較長,為150-240天。種子發芽後有很發達的根系且有較高的根冠比,這與其他植物種子的發芽有明顯的區別,這也是該植物在缺水少土的喀斯特地區能繁茂生長的主要原因之一。花期4-5月(有時秋季也開花),果熟期7月。 [2-3] 

金佛山莢蒾繁殖方法

金佛山莢蒾可採用種子繁殖,但是種子因胚休眠而不易發芽。先低温後高温(5-25℃,處理時先在5℃條件下60天,再進更高的温度)和一直處於暖温20℃條件下都可以打破金佛山莢蒾種子的休眠,其中先低温後高温處理發芽率可達67.7%;暖温20℃處理發芽率為33.3.%。 [3] 

金佛山莢蒾主要價值

生態:金佛山莢蒾在中國貴州喀斯特地區普遍分佈,生命力極強,是喀斯特灌木林中重要的優勢樹種。金佛山莢蓮在喀斯特地區表現優良,在灌木林中連片分佈,形成金佛山莢蒾天然羣落;在喬木林的灌木層也處於優勢地位,是為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的優良鄉土樹種。 [3] 
觀賞:金佛山莢蒾具有繁茂而潔白的小花、鮮紅奪目的果實,可作為庭園觀賞樹種開發。 [3] 
其他:金佛山莢蒾還可食用、做飼料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