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太祖陵墓地宮

鎖定
金太祖陵墓地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寢,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九龍山下。地宮中發現有四具石槨和部分珍貴文物。金太祖陵墓的考古發現,對於研究金代帝王陵寢制度、女真族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國歷史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中文名
金太祖陵墓地宮
地    點
北京房山區
類    別
陵墓
相    關
金太祖

金太祖陵墓地宮基本概況

金太祖陵墓地宮 金太祖陵墓地宮
金太祖陵墓地宮,是一處金代少數民族皇陵,屬於金陵皇陵遺址之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九龍山下。
金太祖陵墓地宮是在山體中開鑿的石質地宮,長約13米、寬達9米,地宮北側深度約5.2米,南側深度為3米。這個位於主陵區內的地宮,原來是一個巨型石坑,在第一次調查時定名為祭祀坑。

金太祖陵墓地宮建造歷史

金代海陵王在北京建立金中都後,為了達到長久目的,決定將原在黑龍江阿城的祖陵遷至北京。海陵王派司天台的官員在北京尋找風水寶地,後來選定房山區的金陵現址。經過七八個月的建設,於1155年10月份金陵竣工。
海陵王對這塊陵寢地址十分重視,在建設期間曾前來視察4次,最後一次曾駐紮半個月。對該地的風水,傳説是——背靠的大山玄武,左邊的一座山包是青龍,而右側的是白虎,前面的案山間被人工挖成一道暗渠,也就是“朱雀”。

金太祖陵墓地宮考古發現

3.1800年前金絲鳳冠
金太祖陵墓地宮 金太祖陵墓地宮
在陵墓發現龍鳳石槨的墓坑為一豎穴石壙墓,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3米,南北寬9.2米至9.5米,深5.2米至3.6米。該坑用黃土從墓底夯築,夯層總厚2.5米,以石槨頂板為準,其上平鋪200餘塊巨型花崗岩石塊。
四具石槨中正中偏北為完顏阿骨打的漢白玉雕龍石質殘槨,槨蓋、槨身均為整塊石雕鑿而成,剔刻有團龍紋。槨蓋呈長方形頂式,雕刻纏枝忍冬紋,四角刻捲雲紋,中間為雙鳳紋填金。槨蓋正面則剔刻着團龍流水紋,槨底殘留着墨地朱紋金線勾雙龍戲珠紋。
這具石槨的旁邊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漢白玉雕鳳紋石槨,石槨內放置木棺一具,內有散落的人骨,木棺外壁為紅漆,漆外飾銀片鎏金鏨刻鳳鳥紋。在木棺內頭骨旁發現隨葬有一件金絲鳳冠和一件雕鳳鳥紋玉飾件,紋飾精美,保存完整,距今已800多年。這兩具雕龍、鳳石槨是中國首次發現,應為皇室專用。
在這兩具東西放置的石槨旁邊,有兩具南北排列的石槨,雖然和龍、鳳槨一樣,都是“一槨一棺”規制,但它們的外觀卻無任何紋飾,稱之為“素槨”。基本猜測是陪葬的妃子;靠近外側的素槨內沒有屍骨,而是骨灰,但僅有一具是火葬。在地宮內未發掘出帶有文字記載的文物。
3.2五座陪葬墓
金太祖陵墓地宮 金太祖陵墓地宮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西南第四塊台地,發現5座陪葬墓,其中有2座未被擾動的墓室。墓室四壁石條壘砌,外壁塗抹白灰,室內底部放置石棺牀,木棺已朽,肢骨散亂。出土銅把鐵劍、石枕、磁州窯龍鳳罐及金“泰和”銅錢等遺物。
還採集到了大量的文物遺存,包括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雙龍石欄板、雕花紋石台階、漢白玉斗拱、高大的石座龍,還有龍首鴟吻、迦楞頻伽、妙音鳥等珍貴文物。
3.3發現青銅器件
青銅器件呈碗狀,底部有一個圓孔,周邊刻有精美的花紋。翻過來的一面為實心兒,上面有三個釘子孔,呈三角形分佈。

金太祖陵墓地宮考古發掘

金陵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皇陵,北京市文物部門對金陵的考古調查最早從1985年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1年春,北京市文物部門對金陵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2002年春,對金陵祭祀坑遺址進行清理發掘。
除在完顏阿骨打的睿陵內發現四具棺槨外,還在該陵寢遺址區內清理出金絲冠銅柄鐵劍、石枕、磁州窯龍鳳罐及金“泰和”銅錢等文物。

金太祖陵墓地宮考古意義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的發掘和清理,提供了大量金代陵寢制度的實物資料,也豐富了今人對金代帝陵陵寢結構和平面佈局形制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