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錾刻
- 字 义
- (1)凿金石用的工具
- 技 法
- “錾活
- 工 序
- 翻模具
- 材 料
- 金、银、铜
字义
播报编辑
錾zàn ㄗㄢ
(1)凿金石用的工具:~子。石~。
(2)在金石上雕刻:~字。~花。
镌谓之錾。――《广雅·释器》
简介
播报编辑
錾刻工艺品的造型,主要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片活是平装在某些器物弃去精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圆活则多作为实用器皿使用。完成一件精美的錾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艺程序,操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术外,还要能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自己打制出得心应手的錾刻工具,打制工件的金属板材,调制固定工件的专用胶料、配制焊药习妹、摹棵剃绘图润碑台举询匙市禁案阿巴脚趋戏说戏。
技法
播报编辑
錾刻工艺的核心是 “錾活”。操作时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成套錾子,这些錾子都是自制的,是用工具钢或弹簧钢打制的,钢料过火后先锤打成长约10厘米、中间粗两头细的枣核形坯子,之后将其前端锤打、错磨出所需要的形状,再经焠火处理,并在油石上反复打磨、调试,使之合用。最常用的錾子有大小不等的勾錾、直口錾、双线錾、发丝錾、半圆錾、方踩錾、半圆踩錾、鱼鳞錾、鱼眼錾、豆粒錾、沙地錾、尖錾、脱錾、抢錾等十多种。另外,还要根据加工对象不同,随手打制一些其他种类的錾子。
錾刻时,必需将加工对象固定于胶板上,方可进行操作。胶板一般是用松香、大白粉和植物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后敷在木板上,使用时将胶烤软,铜银等工件过火后即可贴附其上,冷却后方可进行錾刻,取下时只需加热便能脱开。
板料的制备 无论是金银还是铜板,传统操作中,都是把碎料装入坩埚,熔化中去除杂质铸为坨锭,而后反复过火,用锤锤打,成为合适的板料。錾活用的板料薄厚,依作品的大小而确定,最常用的厚度是在2—0.5毫米?过厚的板材使用中往下踩和往上抬都有困难?太薄则容易錾漏。
焊药的配制及使用 铜焊和银焊均属于大焊,焊药有老嫩区别。将银和黄铜放入坩埚熔化,再用钢锉错成粉状?老焊药以银8铜2比例?嫩焊药以银6铜4的比例掺合,之后放入小铁锅中加水和硼砂熬化而成。在大焊中工件有时需分先后步骤进行,先分段焊合后总体焊接,先焊的部分要用老焊药,熔开的温度要高些,后焊部分则用嫩焊药,可在焊接中避免前面的焊缝开焊。
图案纹饰摹绘 摹绘图案经常是直接用毛笔或铅笔画上去,工作进行较慢,如果在一件作品上重复出现的图案,为了使之整齐划一,可用过纸样的方法来操作。具体作法是先把装饰图案按原大比例画在纸上,而后将纸放在锡坨上,用小刀或“脱錾”将纹饰以外的空地“脱”去,即做成纸样,看上去如同民间艺术中的剪纸。使用时将纸样蘸水贴在器件上的相应部位,取一支蜡烛点燃,用蜡烛上的黑烟熏在纸样上,待纸样上的水分蒸发后剥落下来,即将纹饰清晰地过到“库坯”上去了。
工序
播报编辑
以波斯鎏金银壶为例。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的波斯萨珊王朝时代制作的鎏金银壶,主体图案是围绕其腹部錾刻着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三组人像,栩栩如生。复制前,必须先对原物进行充分地观查研究,深入了解其造型结构、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整个复制经过了13道工序。
2. 铸锡模 再用十套石膏模具,各分铸为双扇锡模,并在合模侧面打上记号,以防错位;
4. 修整铜库坯 从锡模上取下铜坯过火后上胶板,用踩錾沿图案边缘走一遍,使其轮廓更清晰,之后把地子踩平、踩光,然后加热出胶,再过火刷洗干净。如局部图案轮廓高度不足,还需要再过火,翻过来上胶板,从背面用抬錾将其顶到高度合适为止。锡模在使用过程中因其变形需要经常更换,就得在铜库坯上重新翻制,以保证坯形及图案质量合格;
5. 翻制锡模 在每块铜库坯上翻出配套的锡模,作为库银坯之用;
6. 库银坯 将厚薄合适的银板按需要尺寸剪裁下料,过火后夹于锡模之间,轻轻用锤敲砸,循环过火锤打数遍,库出全部坯片;
9. 錾刻 把焊合后各分件的空腔中灌入胶液,而后放在砂袋上进行錾刻,分作几“火胶”逐步将人物粗线条衣褶等图案加深加细,在图案正面偏高处用踩錾往下落,鼓起不够的地方,要待出胶后过火灌胶,再从背面顶出。每次过火时要掌握好温度,避免将焊缝烧开、甚至将银活烧坏;
10. 总体攒合 以上各部分錾好后,第一步将壶嘴与壶身拼接错严,用铁丝捆好,在合缝处上银焊药,入烘炉内过火,不停地翻转,使受热均匀,焊药烧开后,迅速将壶取出,冷却后将铁丝拆下;第二步将壶身、手柄、柄上的小人头和底座合严,用铁丝捆在一起,如前法再入炉中焊合。每步攒合过火前,需用稀黄泥将以前的焊缝糊住,以利于保护;
12. 鎏金 传统的鎏金方法称作火镀,是将薄金片剪碎在坩锅中烧红,然后加入汞熔合为“金汞齐”,涂布在鎏金之处,经炭火烘烤使汞蒸发,则金鎏在器体之上,这种方法既污染环境又容易使人中毒,故不再采用,而是借用现代电镀镀金的方法取而代之;
传统錾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此种工艺以其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要求操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绘画、雕塑的基础,又要掌握钳工、锻工、板金、铸造、焊接等多种技术,对传统文化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非经长期刻苦的学习和钻研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故从学此艺者不多。历史上錾刻工艺的传承,多是在小手工做坊中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手把手教的形式出现,从未见有此种工艺的系统教材和专著,又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和有计划的人才培养,因而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其兴衰也很容易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加之有些匠师欲传无人,或是思想保守不愿传人等缘故,能够全面而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日渐减少,此项民族文化遗产正处于衰退的状况,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的重视,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之不断地健康发展。
作品
播报编辑
龙腾九州
《龙腾九州》嵌宝大银盘 [1]为2公斤999纯银纯手工錾刻,直径365mm,盘高25mm,银盘正面以海水云纹、福山寿海为背景,錾刻高浮雕9条神龙,背面平錾8组“二龙戏珠喜相逢”纹饰,银盘四周镶嵌红玛瑙、青金石、绿松石共60颗名贵宝石,寓意壬辰龙年365天“海阔天空,九五至尊,四时如意,八节长春”。
孟德仁大师 [2]巧妙地经营布局,采用其独具一格的“骨法造型”技法,营造大气势,整体画面以中间的坐龙和福山寿海形成中轴线,对称分布8条升龙,姿态各异而又相互呼应,游弋在海天之间,或腾云驾雾,或翻江倒海,龙姿的升、腾、盘、曲,龙爪的蹬、抓、挠、踹,通过高浮雕的骨法造型技艺,刻画得异常生动有神,尤其是中间着力的巨大坐龙,神威凛然,大气磅礴,直欲破壁而出,有气吞山河、包藏宇内之气势。
《龙腾九州》嵌宝大银盘采用北京宫廷造办传统金属锻錾技艺,精雕细刻,经过锻造、锤碟、錾刻、整形、焊接、压亮、镀金等30多套工序纯手工精制而成,仅就錾刻而言,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用150多种不同的錾子和勾、落、串、点、台、压、采、丝等十多种工艺技法,尤其难得的是,孟德仁大师突破纯银锻錾的工艺极限,将1毫米厚的银板起錾浮雕高度达到1.5厘米,使整件作品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具有很强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