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剛鑽

(一種工具)

鎖定
金剛鑽,一種工具,舊時有一些匠人(一般為鋸瓷匠人),專門用這種工具(金剛鑽)在破損的瓷器上鑽孔,用來修補碎了的瓷器(這種工藝稱為“”),如碗,瓶等。
中文名
金剛鑽
類    型
一種工具
材    質
金剛石
來    源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金剛鑽簡介
金剛”是外來詞,隨佛教從印度傳入。到了明朝李時珍研究金剛石時發現,它不但可切割玉石,還能在玉器或瓷器上鑽眼,於是就稱它“金剛鑽”。“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句話説的就是古人用來鋦盤碗等瓷器的一種修復老瓷器的工藝,瓷器燒製後質地脆硬,想在上面打眼鑽孔唯有金剛石鑽頭才可以,玉器也是。
金剛鑽 金剛鑽
過去老北京的衚衕裏,常見到一些肩挑擔子的手工匠人,這些人靠自己拜師或家傳的手藝,每天走街串巷,為京城的百姓人家修修補補,賴以養家餬口。那時北京人的生活還都不富裕,平時過日子很注意節儉,使用的缸、盆、碗,碟,要是打破了,只要還對得上碴口,就不捨得丟掉,花倆錢兒找工匠鋦鋦接着用。那時有專門做這種活兒的手藝人,北京人管他們叫:“鋦碗兒的”。他們挑的擔子,一頭是個櫃子,樣式就像過去飯館兒夥計給人家送飯用的食盒。櫃子有三兩層放大小鋦子的抽屜,提樑上吊着一個銅做的,像撥浪鼓似的東西,走起來時擔子一晃,就會發出:鐺兒!鐺兒!響聲,人們坐在家中聽聲音,就知道有鋦碗兒的過來了。
老手藝人用金剛鑽鑽孔 老手藝人用金剛鑽鑽孔
幹這行當的,多半是四十多歲以上的人,很多是老師傅,幹活時帶着花鏡,先看好碴口,估計要用幾個“鋦子”,再説價錢。有句歇後語叫:“鋦碗兒的戴眼鏡兒;沒碴兒找碴兒”。它的出處可能就在這兒。鋦碗所用的工具很簡單,一個像米粒兒大小的鑽頭,一把像拉胡琴弓子,只不過弓子上系的不是馬尾兒,而是一根細繩兒。用它纏在鑽頭上,來回的拉動,那鑽頭在又滑又脆的瓷器上鑽孔,就像錐子紮在豆腐上,真是易如反掌。那個小鑽頭就是人們常説的“金剛鑽兒”。別看它“小”那可是這個行當賴以生存的主要工具,一副擔子加起來的價值,也不值那一粒“金剛鑽”值錢,沒有了“它”就什麼也幹不成了。於是就有了那麼句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啊”
瓷器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