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光穿洞

鎖定
“金光穿洞”是每年冬至前後,頤和園十七孔橋的橋洞被夕陽照亮的景象。觀看“金光穿洞”的絕佳時間是冬至節氣前後下午4點鐘左右,每天持續的時間只有大概20分鐘。 [2-3] 
中文名
金光穿洞
所屬分類
自然現象
觀察時間
冬至前後
地理位置
十七孔橋

金光穿洞發生時間

2023年12月21日,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出現“金光穿洞”景象。 [5] 

金光穿洞現象描述

每年冬至前後,落日光輝穿過頤和園十七孔橋,照亮全部十七個橋洞,呈現出壯麗景觀,俗稱“金光穿洞”。每年只有在冬至前後的幾天裏,才會出現如此奇觀美景,金黃色的餘暉將17個孔洞全部穿透照亮。一年之中,能看到此景的時間僅僅幾天。

金光穿洞產生機理

“金光穿洞”現象的出現,簡單來講:日落的方位隨着季節是在不斷變化的,好比冬天的日落方位在西偏南,在冬至前後,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時的日落點上,陽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橋所有橋洞的側壁上,形成了美景。
金光穿洞的現象,一年僅有冬至前後這一段時間,這個角度的光線來源於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和地球自轉的角度。冬至前後,太陽的位置最接近南迴歸線,光線角度最小,位置最靠南。 [4] 
金色光線則是由太陽光輻射光譜決定的。冬至時分,每當落日,太陽光波會以最低角度抵達地面,在這個過程中還會被空氣中的塵埃、水滴等物質吸收、散射,其中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會“戰勝”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這個時候的光就是由紅光和橙光混合而成的,類似於“金光”的光線,因此我們看就可以見到不同凡響的金光穿洞了。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

金光穿洞建築歷史

北京頤和園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園中最大的石橋十七孔橋,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每年冬至前後,十七孔橋在冬至前後會呈現紅光穿橋洞的奇景。 [1] 
古人在建造橋時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識,當太陽在冬至前後下午最低點照射時,陽光會貫穿整個橋洞,呈現“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觀,這也是造園設計者的神來之筆。
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十七孔橋橋面寬8米,橋高7米,長150米,整座橋給人以一種雄偉恢宏之感。橋正中的大孔,從橋兩端數來都正好是“9”,而“9”被稱為極陽數,是過去封建帝王最喜歡的吉利數字,所以將橋建成十七孔。十七孔橋,由於橋孔大小不一,橋面像一張弓,又像天空中七彩的長虹飛架在碧波萬頃的昆明湖上非常壯觀。
十七孔橋始建於清漪園時期,橫跨於廓如亭和南湖島之間,是通往南湖島的唯一橋樑。從高空看,十七孔橋像一隻長長的龜頸,昆明湖形似壽桃,萬壽山像一隻蝙蝠,這樣的設計在園林中體現了福祿壽的含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