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鎖定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Chongq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of University)是重慶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創建於1956年,原名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衞生工程系,1979年更名為城市建設工程系,1994年更名為城市建設學院,2000年更名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學院發展於1935年的採礦系,2000年更名為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2019年重慶大學整合原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和原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市政工程學科資源,組建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4個教學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個;有專任教師94人,在校學生17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人,碩士研究生831人,本科生803人。 [1] 
中文名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外文名
Chongq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of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1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重慶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蒲清平 院長:何強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3個
專業類別2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3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院系設置
4個教學系
地    址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中路83號重慶大學B區
知名校友
任正非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辦學歷史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5張)
1956年,原重慶建築工程學院衞生工程系創建。
1979年,更名為城市建設工程系。
1994年,更名為城市建設學院。
2011年,環境與生態工程專業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4年,環境與生態工程專業獲批博士後流動站,“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重點站-御臨河站”項目順利通過國務院三峽辦驗收。
2019年,重慶大學整合原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和原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市政工程學科資源,組建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1] 
2020年,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9]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辦學條件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水科學與工程系、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系、生態科學與工程系4個教學系,開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給排水工程、環境生態學4個本科專業。 [1-2]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9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6人,86%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省部級教學團隊2個。 [1] 
省部級教學團隊: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4]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國際專業評估和國家專業認證,2018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1] 
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重慶大學——凌志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大學——重慶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省部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重慶大學——攀枝花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4] 
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 [1]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給排水管道系統
重慶市級一流本科課程
給排水管道系統
重慶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生活與生態
重慶市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生活與生態
重慶市級精品課程
流體輸配管網、流體力學 [6]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研究
2000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拓寬專業,增強適應性—面向21世紀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
2000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促進市政工程學科建設
2000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通識型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
2008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依託重點實驗室建設,提高本科創新實驗教學水平
2008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構建“三合一”形勢與政策課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創新與實踐
2013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2017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建築與環境領域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2017年重慶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國際化引領建築與環境領域“二三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和實踐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5]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個,重慶市重點學科9個,環境科學/生態學全球ESI排名前1%。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環境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 [1]  [7] 
重慶市重點學科
市政工程
環境工程
分析化學
水生生物學
應用化學
生態學
自然地理學
植物學
植物學 [8]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學術研究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2個省部級基地平台。 [1] 
重慶市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分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人類聚居區水環境保護與水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三峽庫區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研究中心、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研究中心 [13]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5項,國家級重點項目36項,年均科研經費達6000萬元,2018年發表SCI論文同比增長50%,獲得華夏科技進步特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多項。 [1]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2020年學術夏令營,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揚我中華國威”徒步歌樂山烈士紀念日掃墓活動,舉辦“環境聲音·禮讚國慶”教職工主題朗誦比賽。 [10-11]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蒲清平
院長
何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高微
副院長
陽春、宋福忠、吳正松、楊永川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