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學理論

鎖定
“三元醫學理論”的創立,使中醫從玄妙幽深的迷谷中走了出來,不再“讀書破萬卷,臨證卻茫然”,讀完三元論,頓有入高堂明室,思路豁然開朗。中醫不再受辯證難的困惑。當代醫學理論達到了巔峯。中醫專家,三元醫學理論的創始人武學文認為:“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鬱虛”。 三元醫學理論認識疾病,認為世界的萬千疾病的病因、病機、辯證、治療,不離三個字:“毒鬱虛”。
中文名
醫學理論
外文名
ADME/Tox Methods in Pharmaceutics
作    者
武學文
理論基礎
三元理論
類    型
醫學

目錄

醫學理論簡介

介紹一種最新的醫學理論-三元醫學理論
這是一種只許自己看,自己看了唯恐別人也看到的理論。一方面自己天天用來分析疾病,一方面對外把他説得一無是處的理論。特轉貼來此,和大家分享。
三元醫學理論基礎
作者:武學文

醫學理論理論基礎

關鍵詞: 三原理論三元理論三元道 毒鬱虛 [文獻摘要] 根據病人的表現,辨別症候,先分是毒,是鬱,還是虛,還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細分是什麼毒?哪裏臟腑、器官毒?是什麼鬱?是氣鬱?血瘀?痰鬱?濕鬱?食鬱?水鬱?分而治之。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分而治之。有毒則解毒。有鬱則泄之行之暢之舒之達之活之,虛則補之。治病只有這三大法,沒有別的方法。導之、引之是什麼法?也是治鬱之法也,餘類仿此。
一 緒論 三元病因説,三元病理病機説,三元辨證説,都是毒鬱虛三個字,易學、易懂、易記、易用。中醫大學畢業後,讀此乃醫生,萬病不求人,年老覓仙蹤。傳統不背離,西醫也應用,走向三原醫,醫學才成形。
1.1 毒:根據程度和輕重不同,凡各臟腑、各器官、四肢百骸病變,各種紅腫高起滲出、疼痛、細菌病毒等各種感染、無菌性炎症、器官病變變性和機能失調,或漫腫無頭,腫脹疼痛者。毒可以發於內臟,也可以發於皮膚筋骨。有陰毒(暗紅色,不熱、漫腫無頭)和陽毒(紅腫高大)的不同。還有人體千種器官、各自症狀為主的毒。 下面是毒的分類:
1.1.1風毒:感冒(風寒、風熱),頭面眼目部熱毒,皮膚的過敏引起反對的風團,風邪病毒引起的風疹等。
1.1.2熱毒:以發熱為主要症狀表現者,有寒或寒冷不重。因各種感染或機體免疫失調引起的變態反應,對身體損害很大,傷害最速,可引起心臟毒。
1.1.3 心(神)毒:或有發熱,以神志失常為主要表現者,見心悸,心煩,胸悶,發熱,失眠,重則心煩不寧,四肢抽動,頸項強直,眼目上吊,發見於風毒或發熱後出現,古書上稱邪氣逆入心包。因心藏神,供血於腦,所以心臟受損,腦部神經受損的病變,可認為毒入心神。它又分心臟毒,腦毒,神經毒。
1.1.4 肺臟熱毒:見咳嗽,胸痛,咯痰或咯血,呼吸困難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重則引起肺膿腫,中醫稱為肺癰。
1.1.5 胃腸道或肝臟毒性,多稱為濕毒。有寒濕和濕熱的不同,在胃見嘔吐,噁心,泛惡。在腸道多腹瀉,腹痛。多因受自然界濕濁引起,宜芳香化濕,有明顯的熱症者,宜解毒利濕。肝病濕毒,多見於急慢性肝炎,呈毒性症狀者,有明顯熱象為濕熱,無熱為濕阻。
1.1.6 淋毒:多見於膀胱熱和急慢性腎炎,所見尿頻尿急尿痛症狀者,或伴有砂石,重則伴有水腫,發熱。病因也是濕熱毒邪引起,治療清熱利濕。
1.1.7 瘡毒,多發於體表皮肉筋骨,以惡瘡、潰瘍為多見。發於內臟者,因臟腑腫脹引起,如肺癰,已見於肺毒中,腸癰,即闌尾炎、肝癰,盆腔炎等。腫瘤惡瘡的感染。
1.1.8 血(營)毒:多伴風毒或熱毒病中,血毒是以出血為主要表現者。若皮膚潮紅,或斑疹隱隱,為毒在營分,引起出血時即為毒在血分,即血毒。營血毒多伴有心煩或神志失常的病變。
1.1.9 疫毒:是急性烈性傳染病,各有其症狀特點,但大多以上面所見的毒邪為主。有癆毒(結核病)、瘧疾,非典、禽流感、黑熱病、艾滋病等。
1.2 鬱:為實證。分氣、血、痰、濕、食、水的不同,情志為氣鬱之首。簡單言之,鬱就是不通,氣滯則脹滿,血瘀則痛而青,痰阻則咯痰不利,或喘而鳴,或竅蒙神迷;濕阻則身困苔膩,嘔吐腹痛腹瀉,食積不化則腹脹食少,噯腐。水停則胃腸有水聲,胸脅懸飲咳痛,或身體水腫。
1.2.1 氣滯:以情志不暢,易受情緒因素誘發,見脹滿不舒,影響消化功能或身體各髒機能不暢。
1.2.2 血瘀:以痛、青、脈絡紫滯、血管怒張或形成組織結塊等為主的病變。
1.2.3 痰阻:以痰阻咯出不順者,為有形之痰,或因癲疾等痰聲漉漉,伴神志障礙者,為心神之痰。或痰結引起腫大成核者。
1.2.4 水腫:見於皮膚眼目水腫,或胸腔等身體組織各處的積液者。
1.2.5 食積、便秘:常見於消化不暢,或排便不暢。
1.2.6 濕阻:以腹脹,食少,消化不良,苔膩身困,舌苔厚膩為主。
1.3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1.3.1 氣虛乏力,以倦怠疲乏為主表現。
1.3.2 血虛,面色爪甲無華色,動則心悸;
1.3.3 陰虛乾燥;
1.3.4 陽虛身冷。或腹部冷痛,或肢體冷痛等各種以冷為主要表現,除風寒毒以外的症候。
有毒了,鬱阻了,體質虛了,萬病叢生,不離其宗,根在毒鬱虛。見知知源,毒鬱虛,辯證容易。 臨證大鋼:根據病人的表現,辨別症候,先分是毒,是鬱,還是虛,還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細分是什麼毒?哪裏器官毒?是什麼鬱?是氣鬱?血瘀?痰鬱?濕鬱?食積?水停?分而治之。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分而治之。有毒則解毒。有鬱則泄之行之暢之舒之達之活之,虛則補之。治病只有這三大法,沒有別的方法。導之、引之是什麼法?也是治鬱之法也,餘類仿此。 掌握以上三原,就是三元道!醫學盡之矣!要想全道,必須武術、醫道和《老子》的道。
一是道,道分陰陽,陰陽是總綱,一源有三歧,毒鬱虛 。毒鬱虛,病因又病機,辯證離不開,病有千萬種,不離毒鬱虛。毒鬱虛,是醫學的三元論,三元論的醫學,將昇華陰陽二元論的中醫學. 毒鬱虛,西醫的必學課,中醫大學生的提高課。業餘養生學中醫,學成快,容易用,效果好。此一節畢之矣!
辨證容易: 例咳嗽病人,辯證分型在中醫內科中都分外感和內傷,外感分風熱、風寒、涼燥、温燥引起的咳嗽,而內傷咳嗽又分肝火犯肺、痰熱阻肺、痰濕內阻、肺氣不足、肺陰不足等類型。因此,同一個病人,不同的醫生看了,得出不同的結論,辯證用藥都不一樣,這樣診斷用藥失誤的就多,辯證標準讓人看來就沒有統一性。讓西醫來學這個,真是頭痛,一個相同處方治相同的病,此人有效而別人沒效。而新醫三元道就不同了,病因、病理、診斷、辯證只有三種,對付咳嗽,只是解毒、化痰,化痰即祛鬱,虛人無力有喘再補虛,治咳盡之矣!治療很多病,一毒統天下,三元統天下。辯證標準、用藥標準高度地統一,就沒有失誤的發生,任何醫生都會得出相同的診斷。 “讀書破萬卷,臨證卻茫然”,是中醫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好多同學為此改行,因為中醫的標準性難,辯證用藥難以把握,難以有同一的療效。中醫的辯證問題,是困擾醫生的大問題,也是制約治病效果的大問題。有了三元理論,如同黑暗之夜,持鑰匙難找匙孔,突然明亮,茅埋頓開。原來中醫竟然是這樣!解決了幾千年留下的老問題。這樣,不論各種程度的中醫,學了新醫後,都忽然間感覺登堂入室,標準一致,人人能聽説明白,解決了中醫理論的現代化問題。 新易三元醫,中醫不學,不成中醫。西醫不學,不會治病。中西皆學,中西醫學走向統一。以後不存在中醫西醫,學過後皆為新易三原(元)醫。 病機只有三種:知之者,毒、鬱、虛。萬病歸宗,今天合形。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剪枝蔓,立主幹,化繁為簡。 病情檢查和分析,參用西醫,現代檢查手段是中醫診斷的延伸。病情辨治,不離毒鬱虛.這就是三原醫學新中醫的特點。
習醫與習武哪個容易:習武要練習肌肉的綜合表達能力,要鍛鍊手、拳、肘、腳、膝、臂、腿,頭。習醫只需瞭解毒、鬱、虛三者和中藥方劑的結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