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學影像學

(一門科學、書籍)

鎖定
醫學影像學Medical Imaging,是研究藉助於某種介質(如X射線、電磁場、超聲波等)與人體相互作用,把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結構、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現出來,供診斷醫師根據影像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從而對人體健康狀況進行評價的一門科學,包括醫學成像系統和醫學圖像處理兩方面相對獨立的研究方向。醫學成像又稱鹵化銀成像,因為從前的菲林膠捲)是用感光材料鹵化銀化學感光物成像的。
中文名
醫學影像學
時    間
1895年
創始人
倫琴
地    點
德國
用    處
人體的疾病檢查
相關學科
放射診斷學
專業名稱
醫學影像學專業
學 科
醫學
門  類
臨牀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修業年限
五年
授予學位
醫學學士

醫學影像學儀器

主要包括X光成像儀器、CT(普通CT、螺旋CT)、正子掃描(PET)、超聲(分B超、彩色多普勒超聲、心臟彩超、三維彩超)、核磁共振成像(MRI)、心電圖儀器、腦電圖儀器等。

醫學影像學應用

醫學影像學可以作為一種醫療輔助手段用於診斷和治療,也可以作為一種科研手段用於生命科學的研究中。
彩超
診斷主要包括透視、放射線片、CT、MRI、超聲、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
治療主要應用為介入治療、放療等方面。
另外,除了醫療上面的用途之外,影像學結合其他學術領域,譬如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語言學(linguistics)、教育學(education)、社會學(sociology)等,可以讓研究人員探索人類在進行認知行為時的大腦活動,這樣的研究已經逐漸成形,學術界稱之為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
醫學影像學中的許多技術已經在科學研究的工業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受益於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其與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技術的結合產生了一個新的計算機技術分支--醫學圖像處理
胸部正位平片
胸部正位平片(2張)
起源和發展:1895年德國的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線,不久即被用於人體的疾病檢查,並由此形成了放射診斷學。近30年來,CT、MRI、超聲和核素顯像設備在不斷地改進核完善,檢查技術核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影像診斷已從單一依靠形態變化進行診斷髮展成為集形態、功能、代謝改變為一體的綜合診斷體系。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技術如心臟和腦的磁源成像和新的學科分支如分子影像學在不斷湧現,影像診斷學的範疇仍在不斷髮展和擴大之中。

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學專業

醫學影像學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衞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和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醫學影像學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

醫學影像學從業領域

畢業後主要從事臨牀醫學影像診斷或放射治療工作或醫學教育及醫學科研工作,也可到醫療衞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核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的工作。

醫學影像學知識技能

1.掌握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醫學影像學範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學、核醫學、影像學等)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
3.具有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
4.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熟悉相關的醫學倫理學
5.瞭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醫學影像學課程設置

主幹學科: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醫學影像學。
主要課程: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影像物理、超聲診斷、放射診斷、核素診斷、介入放射學、核醫學、醫學影像解剖學腫瘤放療治療學、B超診斷學。

醫學影像學相關書籍

《醫學影像學》是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並榮獲全國醫藥優秀教材獎的第5版基礎上修訂的。全書共分影像診斷學和介入放射學兩篇,主要內容包括:成像技術與臨牀應用,骨骼與肌肉系統,呼吸系統,兒科影像學,中樞神經系統,血管介入技術等。《醫學影像學》(第6版)可供高等院校基礎、臨牀、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使用

醫學影像學第八版

醫學影像學第八版 醫學影像學第八版
作 者:白人駒徐克 主編
出 版 社:人民衞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3-1
版 次:7頁 數:408字 數:743000
印刷時間:2013-3-1開 本:大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117172028包 裝:平裝

醫學影像學第七版

書 名: 醫學影像學
作 者:吳恩惠
出版時間: 2008
ISBN: 9787117095020
開本: 16
定價: 38.00 元

醫學影像學相關內容

《醫學影像學》(第6版)是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並榮獲全國醫藥優秀教材獎的第5版基礎上修訂的。修訂原則是以《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與《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設的意見》為指導。力圖反映新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改革的成果;定位於五年制臨牀專業,用於培養通科醫生,而不是培養醫學影像專科醫生;遵循教材“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編寫原則要求.並充分考慮多所院校使用本教材第5版的反饋意見與建議。基於上述的原則要求,在《醫學影像學》第6版中進行了如下修訂:對框架進行了調整,第6版分為影像診斷學和介入放射學兩篇,以表示二者的差別和提高對介入放射學特點及臨牀重要地位的認識。在影像診斷學一篇中,將第5版的前五篇改為第6舨的九章。第一章為成像技術與臨牀應用(即第5版的總論),變動較大,刪減較多。重點簡化四種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與設備及檢查方法的敍述。對圖像解讀與影像診斷思維的內容亦進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圖像的觀察和分析方法及影像診斷原則。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別敍述不同系統的影像診斷。其中,循環系統刪減了在實際診斷工作中不佔主要地位的X線診斷內容。乳腺獨立成章,以體現對乳腺疾病,特別是發病率逐漸增高的乳腺癌的重視和認識影像診斷的重要地位。在每一章器官疾病診斷之後增寫了各種影像檢查的比較與優選,以便對診斷該器官的疾病能選擇最適宜的檢查方法。此外,還增編了小兒影像診斷學,作為第十章,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小兒影像學的特點。
介入放射學一篇分為血管介入技術和非血管介入技術兩章。

醫學影像學作者簡介

吳恩惠,國內外著名影像醫學專家、北美放射學會榮譽會員、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編的《頭部CT診斷學》獲1990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馮敢生,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影像醫學系主任,中華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和介入放射學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