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醉翁之意不在酒

鎖定
醉翁之意不在酒(拼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指作者自説在亭子裏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裏的風景。現代漢語泛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或別有用心。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1]  [4] 
中文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
拼    音
zuì wēng zhī yì bú zài jiǔ
近義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反義詞
直言不諱、心直口快
出    處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注音字母
ㄗㄨㄟˋ ㄨㄥ ㄓ ㄧˋ ㄅㄨˋ ㄗㄞˋ ㄐㄧㄡˇ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分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1]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故事

歐陽修,別號醉翁,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幼年時家境貧苦,無錢購買紙筆,母親只得以蘆荻作筆,以沙灘作紙,教他識字。 [2]  [3] 
歐陽修讀書非常刻苦,什麼書讀過就能背誦。家裏的書讀完了,他就向鄰居借書。遇到重要的書還親手抄寫一部。經過母親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歐陽修在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化知識基礎,後來還考中進士。 [2]  [3] 
《醉翁亭記》為慶曆年間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所作。滁州西南,有一片山峯叫琅琊山,山上有一道流泉叫釀泉,釀泉邊有個亭子叫醉翁亭,亭子是山僧智仙修的,歐陽修經常來琅琊山遊樂,玩得盡興時便同隨行人員一起飲酒致醉。他自稱是醉翁,並寫下了《醉翁亭記》。 [2]  [3] 
在《醉翁亭記》中有一段寫道:“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大意是:“環繞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許多山峯,樹林、山谷尤其秀美。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峯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迴環,山路轉彎,有座四角翹起的亭子,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裏來喝酒,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並寄託在酒上 。” [2]  [3]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寓意

歐陽修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本意是在乎山水之間也。而現在生活中則多用於形容居心不良心懷鬼胎的人。成語告訴人們,在與人交往時,應注意分辨對方的真實意圖,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後續的交往中輕鬆應對,防止小人的“惡招”。 [2]  [3]  [5]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指作者自説在亭子裏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裏的風景。現代漢語泛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或別有用心。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1]  [4] 
運用示例
元·仇遠《寒食遊陳園》詩:“六朝舊事付東流,醉翁之意不在酒。” [1] 
明·李東陽《擬古將進酒》詩:“眾賓皆醉我獨醒,我歌一曲君試聽,醉翁之意不在酒,轉見千秋萬古情。” [1] 
清·曾樸《孽海花》三四回:“這台花酒,本是皓東替雲衢解悶而設,如今陳千秋的行蹤已在無意中探得,又接到了黨中要電,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既已到來,也只好招呼擺起枱面,照例的歡呼暢飲,徵歌召花,熱鬧了一場。” [1]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一八章:“一向温文爾雅的文澤遠,居然提出如此荒唐的要求,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