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鄺璠

鎖定
鄺璠(1458年10月4日—1522年1月14日),字廷瑞,號阿陵,北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人,祖籍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今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明朝中期官員。 [2] 
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吳縣知縣。
全    名
鄺璠
廷瑞
阿陵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
出生日期
1458年10月4日
逝世日期
1522年1月14日
主要作品
《便民圖纂》
最高官職
瑞州府知府
祖    籍
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今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

鄺璠人物生平

鄺璠早年經歷

天順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458年10月4日),鄺璠出生於北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 [4]  鄺璠出生時,母親夢見一個奇異的人用牛角、馬蹄、麕身(一種像鹿的動物)、牛尾的形狀在門上寫字,醒來後鄺璠就出生了。鄺璠從小就以聰穎異常聞名,二十歲時在莆陽陳乘善處學習,精通各種典籍。 [5] 
弘治五年(1493年),鄺璠考中順天府鄉試。 [6] 

鄺璠登科入仕

弘治六年(1494年),鄺璠考中進士,出任吳縣知縣。鄺璠一到任就顯示出卓越的才能,明孝宗派出的使者經過吳縣,知道鄺璠不可冒犯,按規定給了鄺璠應得的費用,沒有額外索取。有的貴戚前來拜訪,氣焰囂張,鄺璠發現他們的奸行,連同餘黨一併準備發配。一個姓朱的商人因為販賣漆器而致富,謀殺了自己的弟弟,母親偏袒他,官府多次更換,都未能查明真相。御史把案子交給鄺璠辦理,鄺璠夜裏夢見被殺的人來申訴,話語含糊不清,好像是説被嫂子的哥哥所害。鄺璠説:“這一定是斷了舌頭。”第二天,派人撬開那個人的嘴檢查,果然如此,於是案件得以解決,御史對鄺璠非常敬佩。吳縣有五萬户人家,他們的貧富狀況鄺璠都瞭如指掌,等到確定徭役時,他參考裏甲的意見,沒幾天就完成了,沒有人因為分配不均而抱怨。閶門的富户沈甲,為了逃避重税,假裝成貧困潦倒的樣子,匍匐在庭下。鄺璠説:“你是想欺騙我嗎?你曾經穿着華美的衣服在集市上炫耀,以為我記不住嗎?”沈甲於是惶恐害怕,主動申報自己為上等户。原來鄺璠曾見過沈甲一次,就記住了他。 [7] 
鄺璠在吳縣任職八年,他上奏免除了洞庭湖荒山的税收六千三百石,疏通了梁西成的渡口,解決了普安歸涇的堵塞問題,這些舉措都使百姓受益。他還建立了學宮和社學,修繕了倉庫和祠堂,這些建築都比以前更加壯麗。 [8] 

鄺璠歷任同知

弘治十四年(1501年),鄺璠因為觸怒了權貴,轉任徽州府同知。 [9]  吳縣的士人和民眾數千人,伐石記念他的遺愛。到徽州後,彭澤正在管理郡縣,兩人一見如故,許多疑難案件都交由他處理。有一個武官的案件,因為恃仗家財雄厚,數年不決,等到鄺璠來後才得以解決。郡裏有個習俗,送葬時都要準備車馬,這對貧困的家庭來説是個負擔,他們寧願推遲葬禮,甚至有三家因為貧困而不能安葬親人。鄺璠按照禮節規定期限並告誡民眾,一個月內安葬的就有萬人之多。 [10] 
弘治十五年(1502年),鄺璠進京進表。按照慣例,官員進京都要攜帶應繳納的税款,利用路程中的利潤,費用高達數百金,但鄺璠卻拒絕了。途中聽説父親去世,於是回家守孝。 [11] 
正德元年(1506年),鄺璠辦完喪事,改任金華府同知。 [12]  金華風俗喜歡訴訟,鄺璠曾代理篆事,郡庭就安靜了下來。有些中產階級家庭因為嫁女而破產,所以女子多不養育,鄺璠嚴厲地告誡他們。在蘭溪,民居密集,以前不防火,於是鄺璠拓寬街道,規定每五户人家就要挖一個水缸儲水,從此火災就不再蔓延,當地人就稱這條街為鄺公街。 [13] 
正德二年(1507年),鄺璠因為母親的喪事回家。辦完喪事後,改任河南府同知。起初,河南有督驛傳馬價到吳地的,鄰居偷了其中的一百金,用磚匣替換,封條依舊,導致失主找不到錢,且已過去一年。鄺璠查驗了鄰居家的爐灶,發現有取磚的舊痕跡,與所換磚匣吻合,於是盜賊服罪,郵送到河南。所以河南人聽説鄺璠的事蹟後,都對他非常敬仰。 [14] 

鄺璠治理瑞州

正德六年(1511年),鄺璠升為瑞州知府。當時盜首陳福一等人在華林寨聚集,率眾來犯,鄺璠親自穿上盔甲登上城樓抵禦,毒箭如雨下,他殺死了三十多人。賊人放火併逼近城樓,鄺璠祈禱天風反吹,賊人於是退走,追擊數十里,抓獲了很多人。總制都御史陳金對他的功績感到驚奇,上報了他的功績。於是開始築城挖護城河,堅守計策。又在城東的高地上建了明遠樓和演武亭,按時訓練士兵,嚴明賞罰,精鋭的士兵越來越多。 [15] 
正德七年(1512年)六月,鄺璠率眾攻打華林,分別命令下屬在渚嶺、繞城、南北嶺等地紮營,並命令鄉民按地域分守。適逢抓到賊人的間諜,斬首示眾,並焚燒了附近的賊人聚集點。賊人大為恐懼,於是分散到瑪瑙山、仙女嶺,鄺璠又率軍圍攻,擒獲和斬殺的人數不勝數。陳福一等人走投無路,率領妻子兒女投降。鄺璠立即派降者攻打其餘的賊人,自己跟在後邊,鼓聲大作,連戰連捷。總共打了大小一百多次仗,鄺璠兩次面臨生死危險,僕人因勤勞而死。當時饒州的姚源盜匪猖獗,提督都御史俞諫又命令鄺璠前往剿滅。鄺璠提兵夜入三十里,賊人偵知後説:“瑞州的軍隊到了。”於是互相告誡不要輕舉妄動。第二天賊人全軍來犯,鄺璠揮兵奮勇出擊,斬首數百人。參將桂勇與鄺璠連營,也佩服鄺璠的神速。回到瑞州後,瑞州的盜匪又糾集了一百多人,使用異術蠱惑民眾,鄺璠殲滅了他們。御史將此事上報,明武宗下旨嘉獎。瑞州府靠近錦江,春夏時節江水上漲,經常淹沒兩岸的房屋。鄺璠查明瞭原因,是市河被豪強侵佔,於是竭盡全力疏通,水患就消除了。學宮被賊人毀壞,鄺璠修復了舊的建築並新建了鍾秀、進賢、昭文三樓,還拓展了倉庫的地址,建造了官署和學堂。又建了筠陽書院,聘請了經師來教導學生。還擴建了數十間牢房,使囚犯避免了死於獄中。處置了狡猾的官吏和姦民,獄吏濫用權力的風氣有所減弱。 [16] 
正德十年(1515年),鄺璠考績北上,汪鳳等人趁機作亂,鄺璠立即將他們全部在市集上處決。當時朱宸濠因為親王的身份而恃寵而驕,剝削郡縣。新昌縣(今江西宜豐)的劉氏以富有聞名,朱宸濠貪圖他的財富,派校尉持偽造的債券去索取。鄺璠秘密命令劉氏反抗並毆打校尉,校尉一無所獲,於是到鄺璠那裏去告狀。鄺璠説:“他敢反抗親王,何況是郡吏呢?我本來就是安定百姓的,華林的盜賊剛剛平息,怎能再激怒朱宸濠使他生變呢?”朱宸濠聽後非常憤怒,想找鄺璠來泄憤,但鄺璠堅決不屈服。鄺璠又救了一個因非罪而觸怒朱宸濠的賢者,並庇護了他的姻友,使他們免遭連累,數十家因此得以保全。 [17] 

鄺璠罷職歸鄉

正德十二年(1517年), [18]  朱宸濠唆使當權者罷免鄺璠。鄺璠説:“我救了瑞州百萬生靈,功成身退,還有什麼可慚愧的?我會坐看這些人自取滅亡。”瑞州的民眾聽説鄺璠要離開,都彷徨失措,如同失去了父母一樣,於是建立了祠堂並塑像來供奉他。 [19] 
鄺璠在家鄉居住數年,仍然不斷有人前來慰問和贈送禮物。鄺璠精通吏事,但總是以儒家的精神來裝點自己,彬彬有禮,十分可觀。晚年歸家後,也只是以飲酒作詩來自我娛樂。他建了阿陵書院,每天教導三個兒子和族人,他們都才華出眾,前途不可限量。他性格孝順友善,終身與兄弟相愛不衰。為官近三十年,從未過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與人交往,能洞察人心,言談爽直,風格高潔。他的施政以愛民為主,始終不懈。在道義上認為不可為的事,即使與時勢相違,也不阿諛奉承以求自保。所以雖然被朱宸濠中傷,但君子們都深感惋惜。 [20] 

鄺璠卒於家中

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522年1月14日),鄺璠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21] 
嘉靖元年(1522年),鄺璠的兒子鄺濤上書朝廷陳述鄺璠在任瑞州知府時討伐賊寇的功績,請求兵部尚書彭澤核實功績,並參照賞賜的等級,説是有未報的遺願。明世宗追贈鄺璠為江西布政使司左參政。 [22] 

鄺璠主要影響

鄺璠政治

鄺璠一生歷職地方,其在各地的為政功績如下:
  • 吳縣:公正處理了貴戚和姦細的問題,對吳縣的貧富狀況瞭如指掌,在分配徭役時公平合理,受到民眾好評。他嚴厲揭露了富户沈甲的逃税行為。免除了洞庭湖荒山的税收,疏通了渡口,解決了堵塞問題,並修建了學校和公共設施,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7-8] 
  • 徽州:與彭澤共事,併成功處理了許多疑難案件,包括一個長期未決的武官案件。此外,鄺璠還注意到當地送葬習俗對貧困家庭的負擔,他採取措施併成功鼓勵了民眾在一個月內完成安葬,惠及了眾多貧困家庭。 [10] 
  • 金華:成功整頓了當地好訟的風俗,使郡庭恢復了平靜。針對中產階級因嫁女而破產,導致女子多不被養育的問題,鄺璠嚴厲地提出了告誡。在蘭溪,由於民居密集且過去防火措施不足,鄺璠採取措施拓寬街道,並規定每五户人家挖一個水缸儲水,有效防止了火災的蔓延。 [13] 
  • 河南:成功偵破了一起涉及督驛傳馬價金的盜竊案。經過仔細調查,鄺璠發現鄰居家的爐灶取磚痕跡與失竊磚匣相符,最終使盜賊認罪。 [14] 
  • 瑞州:上任之初,面對陳福一等人的叛亂,他親自上城樓抵禦,最終迫使賊人退走,併成功追擊抓獲多人。他隨後加固城防,嚴明賞罰,提高軍隊素質。次年六月,他率兵攻打華林,成功迫使陳福一等人投降,並繼續追擊殘餘賊人,獲得連勝。鄺璠還成功剿滅了饒州的姚源盜匪。在瑞州,他解決了水患問題,修復和擴建了學宮、倉庫等公共設施,並建立了書院。面對朱宸濠的權勢壓迫,鄺璠堅決不屈服,並保護了一些無辜者和賢者,使數十家得以保全。 [15-17] 

鄺璠農學

鄺璠所著《便民圖纂》內容包羅萬象,對農民的生產、生活很有幫助,是一部影響較大的農學著作。 [29] 
《便民圖纂》一書,主要記述了吳地農業生產、食品、醫藥、日常生活以及風俗民情等各個方面。不僅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而且書中內容都可以説是適合於農民日常應用的。其內容龐雜,實用性強,而且非常“便民”,對江南地區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無論在農學科技上,還是在農學史上都有重要影響。其主要成就有: [29] 
  1. 《便民圖纂》中有豐富的農業技術知識。例如在“農務女紅圖”、“耕穫”、“蠶桑”、“樹藝類”、“牧養類”諸篇中,一共六卷整,都是有關農業生產的技術知識,佔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這六卷中,包括水稻、豆類、纖維品、瓜果、蔬菜的栽培技術,以及家禽牲畜的飼養方法等。其中栽桑養蠶的記錄非常完備,從選桑種、栽桑、修桑到砍桑、摘桑等程序都有記載。養蠶方面,先論蠶性,再敍選蠶種、治蠶室、用葉、飼養、繅絲等養殖技巧,而且還談到養蠶的一些禁忌。每個環節都作了較全面的敍述,對於農民養蠶很有幫助。其他如果樹的栽培、嫁接、治蟲、採果等方面的知識,對後世也有較深的影響。 [29] 
  2. 保存了已亡佚的南宋樓璹《耕織圖》部分圖貌。樓璹的《耕織圖》原本及刻石今均已散佚,其五言詩45首仍流傳至今。元代以來,歷代都有《耕織圖》的摹本。《便民圖纂》收錄《耕織圖》三十一幅,更名“農務女紅圖”,並將五言詩改為吳語竹枝詞。這是目前所能見到《耕織圖》大概的最早摹本。 [29] 
  3. 關於氣象預測的諺語。這些內容雖有不少穿鑿附會的成份,但也不乏是老農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長期觀察和摸索的結論。從氣象學角度講,它是氣象學發展的基礎知識,是研究古代氣象學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收集流行於江南地區的天氣諺語,使之通俗易懂,便於在農民中流傳,對於他們從事生產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29] 
  4. 《便民圖纂》中收集了醫治家禽牲畜、鳥類藥方66劑。包括牛、馬、羊、豬、狗、貓、鴿等,凡十四種。其中記載治療牛、馬各類症狀的驗方尤為詳細,農民治療常見獸類疾病非常有效。這些民間驗方雖然不如現代完美,但在當時廣大農村醫藥短缺的情況下,它具有寶貴的實用價值和“便民”意義,對當今從事獸醫的工作者來説,仍具有參考價值。 [29] 

鄺璠歷史評價

楊循吉:聰察勤政,無績不興,久任民和,近代之最。 [24] 《長洲縣誌》
費宏:公精於吏事,而每以儒緣飾,彬彬可觀……與人交,洞見肝膈,而言議爽邁,風格出塵。政主於愛民,終於靡懈。義所不可,甘與時忤,不阿狥自全計。故雖逆黨所中,而君子則深惜之。 [1] 《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
康海:瑞州太守鄺廷瑞,瑞至之日賊乃鷙。手無寸鐵兵衞空,健兒聞驚皆逃避。郡吏不敢更趨承,苦諫當虞身後事。四境安危系此身,太守一逃何以徇。當衙一呼士爭奮,始信英雄氣有神。賊兵星散城已保,轉顧因知寇所巧。樊破毀柵斂近民,賊失所資如逝鳥。至今瑞郡立生祠,君與劉周如在茲。丈夫尋常薄鐘鼎,譭譽升沉何足疑。嗟嗟貝錦者誰子,謗君翻使君名起。蓋棺事定古所傳,才去幾時民若此。天道恢恢監獨明,區區庶子胡為爾。 [25] 《瑞州太守行》
錢福:侯(指鄺璠)素稱稽古尚文。 [26] 《重刊吳越春秋序》

鄺璠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曾祖父
鄺可端
——
祖父
鄺福
最初遷居到任丘。
父親
鄺觀政
官至海鹽縣丞。
母親
尹氏
封太宜人。
平輩
妻子
徐氏
——
子輩
長子
鄺濤
字子山,號太霞,舉人,官至桐城知縣。
次子
鄺澡
字子新,號雪罔。舉人。
三子
鄺汴
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
參考資料: [3-4]  [27] 

鄺璠主要作品

按照《明史》的説法,鄺璠著有《便民圖纂》十六卷。 [23] 

鄺璠人物爭議

《便民圖纂》的編者在學界內一直存有爭議,嘉靖本著錄為無名氏撰,萬曆本著錄為鄺璠。 [27] 
  • “鄺璠説”學者的觀點
明人湯沐的《公餘日錄》最早提及《便民圖纂》的編者是鄺璠。湯沐是弘治九年進士,次年授崇德知縣,在任六年,後召為御史。即弘治十年至十五年在崇德縣任縣令,而彼時鄺璠亦在吳縣任上,崇德、吳縣兩地距離很近,中間僅隔着吳江、桐鄉兩邑,所以根據湯沐的材料,可以找到比李涵的序更早的證據證明鄺璠是《便民圖纂》的撰者,但這也還不是直接的證據。 [28] 
在祝允明在弘治十五年七月撰寫的《吳縣令鄺君遺愛碑》中發現直接史料證明《便民圖纂》即為鄺璠在吳縣時所編。弘治十五年祝允明正在其家鄉吳縣居住準備會試,恰逢鄺璠在此地任父母官調任至徽州,所以當地百姓顧念鄺璠在此地為官時期的仁政,為其刻碑,讓鄉賢祝枝山執筆為其撰寫碑文,此碑文足以證明《便民圖纂》確係鄺璠在吳縣所編。鄺璠是《便民圖纂》撰者亦可在明代其他史籍中找到旁證,在明代記載湖州歷史掌故的《苕記》中,該書作者張睿卿提到鄺璠為《便民圖纂》作者。因此,《便民圖纂》作者是鄺璠。 [28] 
  • “非鄺璠説”學者的觀點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貴州刻本有左布政使司李涵之序,序中記載“鄺廷瑞始刻於吳中、呂經又刻於滇省。”清《天一閣書目》對此也有類似記載:“明陳惟一編、歐陽鐸序,嘉靖六年冬翻刻,呂經序,原本出三厓歐氏若託,始則任丘鄺廷瑞氏,選刻於吳者。”清代張元濟的《涵芬樓燼餘錄》亦言:“呂經翻刻敍中,則僅雲鄺氏選刻於吳。”這些文獻“始刻於吳”和“選刻於吳”的記載都證明了鄺璠付刻過此書,但這並不能説明鄺璠就是本書的編者。清代錢曾在《讀書敏求記》中也有所記載,題曰:“《便民圖纂》不知何人所輯,鏤版於弘治壬戌之夏。首列《農務》、《女紅圖》二卷,凡便民者,莫不俱列。”從此段介紹來看,錢曾並未著錄此書編者而是記載為“不知何人所輯”。鄺璠為弘治癸丑進士,壬戌後於癸丑九年,時間上看,錢曾所見到的版本可能就是鄺璠在吳地刊刻的本子。 [27] 
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在《中國古農書考》談到此書,對本書的最初刊刻者是為鄺璠的觀點提出了質疑,據他所言日本內閣文庫藏有江户時代的十六卷三冊本,此本是從初刻本中抄下來的,其中載有弘治壬戌(十五年,1502年)序文,序文雲“信豐曾尹手是書,告予以真有於便民者,欲繡諸梓以為民便,……予深嘉之,因書以弁其首”。再根據鄺璠“治七年知吳縣……十二年升徽州府同知”的經歷,鄺璠於弘治七年至吳地上任,《便民圖纂》的鏤版於“弘治壬戌(十五年)之夏”,然而鄺璠在弘治十二年已經升為徽州府同知,不在吳地作官了。因此,鄺璠不是《便民圖纂》的編者。 [27] 

鄺璠史料索引

  •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 [1] 
參考資料
  • 1.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14]
  • 2.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公諱璠,字廷瑞,別號阿陵,姓鄺氏。其先世廣東高要人,大父諱福,始徙任丘。
  • 3.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明年,公子鄉貢士濤澡汴,疏公知瑞時討寇之功以贈,請大司馬核功載,參賞格,謂有遺報焉。……其先世廣東高要人,大父諱福,始徙任丘。父諱觀政,丞海鹽,母尹封太宜人。
  • 4.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中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68頁.
  • 5.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孕公時,夢異人以犢角、馬蹄、麕身、牛尾書其門,覺而公生。自幼以頴異聞,弱冠學於莆陽陳乘善,淹貫羣籍。
  • 6.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弘治壬子,中順天鄉試。
  • 7.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明年,登進士,出知吳縣,下車即有能名。中使道吳,知公不可犯,例給外一無所索。或貴戚來謁,勢張甚,發其奸,並餘黨擬配。朱氏子以販漆富,謀殺弟,母曲庇之,官數易,弗得其情。御史以屬公,夜夢所殺來愬,語含糊莫辨,似謂其嫂氏兄子害之。公曰:“是必斷其舌矣。”明日,使人抉其口驗之,果然,獄遂成,御史神之。邑五萬户,其貧富公輒知之,及定役,參之裏甲,不數日而竣,亡以不均愬者。門富室沈甲,規避重差,詐懸鶉狀,匍匐庭下。公曰:“若顧欲欺我,若向嘗紈綺而□於市,謂我不能記乎?”遂惶懼,自占上户。蓋公嘗一見之,遂不忘。
  • 8.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在吳八年,奏蠲洞庭荒山之税六千三百石,梁西成之渡,疏普安歸涇之壅,皆便於民。闢學宮,建社學,公庾壇土,遣祠宇,其巨麗皆加於故。
  • 9.    (清)馬步蟾纂修,中國地方誌集成 安徽府縣誌輯 49 道光徽州府志 2,第455頁.
  • 10.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以忤權貴,僅轉徽州府同知。吳士民數千,伐石紀其遺愛。暨至徽,今大司馬彭公方典郡,一見莫逆,疑牒輒移決焉。武弁之獄,恃貲多,數年不決,及公至乃決。郡俗送葬,輿馬鹹辦,自喪家貧者病焉,寧緩葬,至有三喪弗克舉者。公以禮刻期諭戒,踰月葬者萬計。
  • 11.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壬戌,進表入京。故事,率挾當輸之税,利其羨道里,費凡數百金,公卻之。道聞海鹽,憂歸。
  • 12.    中國地方誌集成 浙江府縣誌輯 金華府志.
  • 13.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終喪,改金華。俗嚚訟,公嘗署篆,郡庭閴然。中人家以厚嫁破產,故女多不育,公嚴諭之。屬縣蘭溪,民居櫛比,素弗戒於火,乃拓其衢,率五門瀦水一甕,自是不復延燒,邑人因命曰鄺公街。
  • 14.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正德丁卯,以太宜人憂歸。終喪,改河南。初,河南有督驛傳馬價於吳者,鄰盜竊其百金,易以磚櫝,封如故,誤其所主且逾歲。公驗諸鄰灶,有取磚故隙,與所易合,盜遂服,郵於河南。故河南聞公,翕然仰之。嘗署篆事,辨治如金華。
  • 15.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辛未,擢守瑞。時盜魁陳福一等寨華林,擁眾來犯,公親擐甲冑登譙樓御之,毒矢雨下,殪三十餘人。賊縱火且逼樓,公籲天風反,賊乃退,追數十里,多所擒獲。總制都御史陳金奇之,上其功,嗣是築城浚隍固守計。又於治東之阜建明遠樓、演武亭,以時訓練,嚴賞罰,勁卒日多。
  • 16.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壬申六月,率眾溥華林,分令僚屬營於渚嶺,於遶城,於南北嶺,檄鄉人隨城地分戌。適獲賊諜,斬以狥,仍焚近山之聚。賊大懼,乃分寨瑪瑙山、仙女嶺,公復攻圍之,擒斬無算。福一等窮蹙,率妻孥降。公即遣降者攻其餘孽,而陳於其後,鼓行而前,連大捷。蓋大小百餘戰,公危死至再,僕勤竟死之。時饒之姚源盜方熾,提督都御史俞諫又檄公往剿。公提兵夜入三十里,賊諜知之,曰:“瑞兵至矣。”相戒勿動。旦日悉眾來犯,公揮兵奮擊,斬首數百。參將桂勇與公連營,亦服公之神速。暨還,瑞盜復百人挾異術撼眾,公殲之。御史以聞,武宗降温旨犒獎。府面錦江,春夏漲,輒沒兩崖廬舍。公廉得其故,以市河豪強所侵,悉力浚之,潦患遂絕。學宮毀於賊,完舊新,創鍾秀、進賢、昭文三樓,拓倉址,建官廨庠舍。又建筠陽書院,延經師以課諸生。敞獄舍數十楹,囚免庾死。置黠吏及奸民□理,珥筆之風少衰。
  • 17.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乙亥,考績北上,亡賴子汪鳳等乘間縱橫,公旋悉磔於市。逆濠以親藩怙寵,朘削郡縣。屬邑新昌劉氏以富聞,濠利其財,遣校尉持偽券責償。公密令抗而毆之,一無所得,乃噪而之公愬焉。公曰:“彼敢抗親藩,何有於郡吏耶?某固靖民者,華林幸輯,而敢激彼使變乎?”濠聞恚甚,欲致公以泄其怒,公峻絕不所動。又喻象賢者以非罪忤濠,捕急,連及姻友,破數十家,公庇之獲免。
  • 18.    中國地方誌集成 江西府縣誌輯 瑞州府志,第128頁.
  • 19.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濠知竭不得逞,乃嗾當道罷公。公曰:“吾活瑞百萬生靈,功成身退,抑復何愧?當卧視此輩敗矣。”瑞民聞公去,彷徨若失父母,乃建祠肖像事之。
  • 20.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里居數年,猶問遺不絕。公精於吏事,而每以儒緣飾,彬彬可觀。晚歸,亦唯以觴詠自適。建阿陵書院,日課羣從三子,森然秀髮,所就未可量,蓋猶有未食之報雲。性孝友,終其身與兄弟相愛不衰。仕宦幾三十年,未嘗厚自封殖。與人交,洞見肝膈,而言議爽邁,風格出塵。政主於愛民,終於靡懈。義所不可,甘與時忤,不阿狥自全計。故雖逆黨所中,而君子則深惜之。
  • 21.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公以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卒於家……春秋僅六十有四。
  • 22.    《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七·瑞州府知府贈左參政鄺公璠墓表》:明年,公子鄉貢士濤澡汴,疏公知瑞時討寇之功以贈,請大司馬核功載,參賞格,謂有遺報焉。天子追贈公江西布政使司左參政。
  • 23.    《明史·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26]
  • 24.    説古道今|有人説,明代蘇州鄉村生活是這樣的!  .蘇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2024-01-19[引用日期2024-06-26]
  • 25.    《對山集·卷十》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6-26]
  • 26.    《吳都文粹續集·卷一》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6-26]
  • 27.    周慧慧. 《便民圖纂》研究[D]. 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16,第8-9、13-14頁.
  • 28.    杜新豪. 《便民圖纂》撰者新考[J]. 古今農業,2018(1):54-59.
  • 29.    鄭彩雲. 明代農學家鄺璠及其《便民圖纂》探略[J].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26-28,3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