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龔昌榮

(原中共特科“紅隊”隊長、革命烈士)

鎖定
龔昌榮(1903-1935年)化名户惠安、鄭福安。廣東新會人。民國14年(1925)參加省港大罷工,同年加入中共,曾參加廣州起義,和海陸豐游擊隊,精於射擊。民國19年(1930),由廣東去上海,任中共中央特科紅隊隊長,打擊叛徒,保衞中央機關的安全。時寓巨籟達路鳳祥銀樓二樓。民國23年(1934)11月初,不幸被捕。次年4月13日被絞殺於南京。 [1] 
中文名
龔昌榮
別    名
鄺惠安
鄺福安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縣水南鄉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35年4月13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龔昌榮人物生平

龔昌榮(1903-1935),曾化名鄺惠安、鄺福安,新會縣水南鄉龍環裏(現屬蓬江區水南龍環裏)人,原姓李。少時因生活所迫,父母將他送給旅美華僑龔定寬(龔福利)做養子,改姓龔。後龔福利回國在水南鄉龍環裏建屋定居,故隨養父生活。1921年中學畢業後,龔昌榮與同鄉張美香結婚。張美香(1903-1951),水南鄉張家莊(現屬蓬江區水南鳳翔裏)人。
1925年,新會水南鄉成立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衞軍,龔昌榮參加農民運動。同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後,龔昌榮前往廣州參加洋務工會,加入省港罷工委員會糾察隊,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任糾察隊模範中隊指導員。
1926年10月底,糾察隊改編,任緝私衞商團某連政訓員。這段時間裏,他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尤其是練習射擊,為他後來成為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任工人赤衞隊敢死隊連長。起義失敗後,隨軍撤至海陸豐地區堅持武裝鬥爭,擔任工農紅軍第四師連長。
1930年7月,奉命前往香港(當時中共廣東省委所在地)。擔任“打狗隊”隊長,專門對付反動派安置在港的密探、特務和叛徒,先後秘密處決叛徒遊體仁和香港政府偵緝隊長謝安。香港當局震動,到處張貼通緝令,派出大批警察、密探進行搜查。在這種情況下,黨組織即令龔昌榮撤離香港,轉移到上海工作。
1931年4月,中央特科領導人顧順章叛變投敵。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龔昌榮迅速率領“紅隊”隊員掩護中共中央領導人轉移,使敵人對中央機關進行大破壞的陰謀沒有得逞。之後幾年,率領隊員與特務進行激烈搏鬥,先後處決了國民黨三大“反共高手”:中統特務、上海區長史濟美,上海公安局督查、國民黨中央駐滬調查專員黃永華,國民黨密探雷大甫,並擊傷特務陳俊德。
1934年秋,由於叛徒、中共上海局書記盛宗亮出賣,龔昌榮、趙軒孟華亭等“紅隊”隊員不幸被捕。龔昌榮被捕後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
1935年4月13日下午4時,龔昌榮、趙軒、孟華亭等被國民黨反動派絞殺於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部軍法處。龔昌榮犧牲時,年僅32歲,中央特科及“紅隊”的一代傳奇落幕。
新中國成立後,龔昌榮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 

龔昌榮主要事蹟

1930年10月,龔昌榮轉移到上海後,任“紅隊”隊長,先後化名鄺惠安、鄺福安。此時,上海灘租界巡捕和國民黨特務橫行,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威逼利誘黨組織的動搖分子、軟弱分子。
1931年4月24日,中央特科領導成員顧順章在武漢被捕,當天叛變,牽連被捕的人員很多。龔昌榮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迅速率領“紅隊”隊員掩護中共中央領導人轉移,使敵人對中央機關進行大破壞的陰謀沒有得逞。
同時,重整“紅隊”,建立嚴格的組織紀律,這可能得益於他的紅軍指揮員經歷。龔昌榮將隊員分為若干小組,互不聯繫,由他本人與各小組保持聯絡;組內則由組長與組員單線聯繫。他還改進“紅隊”的活動方式。為保證隊伍安全,要求隊員用公開職業做掩護,和家屬同住,平時也不帶槍。並在上海設立若干秘密據點,存放槍支、彈藥,行動時才到秘密據點取武器。這樣即便隊員或隊員住所遭到特務巡捕的搜查也不會暴露。這樣,“紅隊”的行動更有效和安全。
以後幾年,龔昌榮在十分艱險環境下,懷着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憑藉一身過硬本領,與國民黨特務、叛徒作出殊死的鬥爭,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黨組織和同志們的安全,撰寫一篇篇上海灘傳奇故事。
新組建的“紅隊”的第一個大行動是消滅叛徒黃國華。黃國華1931年秋調到上海擔任中共中央機要工作,但他投靠了中統上海行動區。刺殺黃國華的任務分兩次完成:第一次黃國華被槍擊倒地卻未死,被護送至國民黨工務局警察專用的仁濟醫院急救;龔昌榮再次行動,利用星期日病人會見眷屬的機會,深入醫院二樓,擊斃了黃國華。
顧順章叛變後為國民黨培訓了一期特工共4人,其中有1人叫史濟美,培訓三個月後就被中統局頭目徐恩曾調到上海工作,1932年11月,史濟美擔任上海區區長一職,全面負責上海地區的特工任務,抓捕了向忠發、陳獨秀、丁鈴等人,對上海黨組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成為了中統“王牌特工”。龔昌榮接到暗殺史濟美命令後,立刻實行計劃。
然而,狡猾的史濟美行蹤詭秘,一時無法找到下手的機會。當時有一個叛徒叫李士羣,曾是周恩來的警衞,叛變後大耍兩面派手法,對黨組織稱,叛變是迫不得已,現在的身份正好幫助地下黨獲取情報。鑑於他當時對黨組織危害不大,為了考驗他,中央特科要求他配合做制裁另一個對黨組織危害極大的叛徒丁默邨的工作。李士羣為了巴結丁默邨,決計用史濟美來替代。有一天丁默邨正好約史濟美和李士羣出來吃飯,當時李士羣跟龔昌榮約定好,飯後出來他只要拍了誰的肩膀,“紅隊”就殺誰。當時史濟美還沒搞明白李士羣為什麼要拍他的肩膀,“紅隊”就出來了,龔昌榮走在最前面,揚手一槍就放倒了史濟美。
1934年9月,“紅隊”追殺上海中央局內奸“熊國華”的“晝錦裏謀殺案”、“仁濟醫院追殺案”,前後不到10天,被海內外各大媒體競相報道,震驚全國,使敵特聞風喪膽。
龔昌榮接到解決叛徒“熊國華”任務後,針對“熊國華”近來詭秘謹慎的特點,制訂了一個周密的刺殺計劃。他們讓一名經常與“熊國華”聯繫、化名叫“巴本”的地下黨員託人用暗語通知他,上海局的新領導人要親自與他談話,要求他於9月15日到英租界四馬路晝錦裏謙告旅館開一個單間等候,就在那幾天的某一時刻。“熊國華”受中統特務機關指示,正急着尋找中共上海局新領導人。他得到通知後,邀功心切,就這樣鑽進了“紅隊”設的圈套,在謙告旅館遭到“紅隊”隊員的暗殺。可惜這次刺殺行動沒有將“熊國華”打死。“紅隊”很快又偵查到“熊國華”被送到仁濟醫院治療,在龔昌榮的指揮下,9月26日再次出擊,結束了叛徒“熊國華”的性命。
國民黨中統局上下無人不知鄺惠安(龔昌榮的化名)的厲害,卻只知其人,而不知其真實姓名、模樣。龔昌榮的嚴格管理和嚴謹的活動方式,使“紅隊”整支隊伍4年間不曾暴露,甚至讓中統一點線索都抓不到。
1934年以後,上海的革命形勢日漸惡化,黨組織不斷遭到破壞,“紅隊”也沒能倖免。1934年秋,由於叛徒、中共上海局書記盛宗亮出賣,龔昌榮、趙軒、孟華等隊員不幸被捕。龔昌榮被捕後面對嚴刑拷打,堅不吐實。中統局頭目徐恩曾知道龔昌榮等個個都是神槍手,一度想將之收為己用,甚至同意他們可以不出賣黨組織和同志,只要他們願意加入中統,就可釋放他們。但龔昌榮等嚴正拒絕。之後,“紅隊”在上海的組織遭到很大破壞,逐漸停止活動。中央特科及“紅隊”的一代傳奇落幕,龔昌榮也就成為了“紅隊”最後一任隊長。 [2] 
龔昌榮留下的唯一照片 龔昌榮留下的唯一照片

龔昌榮人物關係

追憶烈士,奮鬥不息
龔昌榮犧牲後,他的妻子張美香、女兒陳競雄、小兒子陳競球仍繼續從事革命鬥爭,並輾轉到了香港,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秘密電台工作。
2021年6月28日,在黨的百年華誕即將到來之際,龔昌榮故居在江門正式揭牌。龔昌榮烈士的幼子、今年87歲的陳思羣(原名陳競球)來到到龔昌榮故居,追憶父親生平經歷和英勇事蹟。
龔昌榮被捕時,陳思羣尚在母親腹中。直到5歲時,母親才告訴他,他的父親是一個專打叛徒、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從那之後,他就一直牢記父親的信仰,父親的精神在他的心裏生根發芽。
他説:“父親為革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新中國,所以他不惜犧牲自己。”
18歲那年,陳思羣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始終以父母為榜樣,為黨的事業奮鬥不息。 [3] 

龔昌榮故居

龔昌榮故居位於江門市蓬江區白沙街道龍環裏58號。2020年,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政府公佈龔昌榮故居為蓬江區不可移動文物。2021年,江門市人民政府公佈龔昌榮故居為第八批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該故居被認定為江門市黨員教育基地、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江門市國家安全教育基地 [4] 
龔昌榮故居 龔昌榮故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