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鄰里守望

鎖定
鄰里守望是2015年12月5日全面啓動實施的志願服務活動。
“鄰里守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區羣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優良傳承,是基層各界社會力量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為羣眾辦實事的重要體現,對於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守望互助的鄰里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6月1日,民政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推動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的通知(民辦函〔2021〕34號),部署推動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 [3] 
中文名
鄰里守望
外文名
Neighborhood Watching
開始時間
2015年12月5日
類    型
志願者服務

鄰里守望活動介紹

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在全國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活動,號召廣大志願者從關愛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你我做起、從日常做起,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障人士,用志願服務使每一個遇到困難、渴望幫助的人得到及時的關愛。 [1] 
截至目前,全國登記在冊的巾幗志願者已有970萬人,各類巾幗志願服務隊伍34萬餘支。全國婦聯日前下發了《關於全面啓動實施“鄰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幗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的通知》,以“立足基層、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緻入微、持續發展”為理念,集中力量打造活動品牌,統籌推動全國巾幗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
據悉,“鄰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幗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已在北京市16個區的社區和家庭間全面展開,並形成了海淀區韓家川大院社區“愛心媽媽”團隊、東城區八條社區暖心幫幫團等優秀志願服務集體。 [2] 

鄰里守望活動倡議書

全國志願服務組織,志願者朋友們:
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弘揚志願精神,積極培育志願服務文化,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發起“鄰里守望”志願服務活動,我們倡議:
鄰里守望從關愛做起。志願服務立足社區,我們要重點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障人士,用鄰里守望編織社區的愛心網,用志願服務使每一個遇到困難、渴望幫助的人得到及時的關愛。
鄰里守望從身邊做起。志願服務時時可為,通過綜合包户、結對幫扶、親情陪伴等多種形式,讓空巢老人身邊有兒女般的關懷,讓農民工身邊有朋友般的關照,讓留守兒童身邊有父母般的關心,讓殘疾人身邊有親人般的體貼。
鄰里守望從你我做起。志願服務人人可為,要發揮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志願服務中的示範帶頭作用,動員公務人員、公眾人物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團結社會各界志願服務組織和廣大志願者,彙集一切志願力量,讓人們感到社會的温暖。
鄰里守望從日常做起。志願服務事事可為,讓我們從日常做起,從小事做起。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主動搭上一把手;當社會需要幫助時,積極出上一份力,小善大愛,點滴匯聚,讓志願服務融入我們的生活。
志願者朋友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讓我們攜手並肩,匯聚志願力量,同心共築中國夢!
2013年12月19日 [1] 

鄰里守望民政部通知

2021年6月1日,《民政部辦公廳關於推動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的通知》(民辦函〔2021〕34號),部署了推動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有關事項。
一、活動主題
落實“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推動社會組織特別是城鄉基層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結合社區實際,引導城鄉基層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專業調處類、治保維穩類等社會組織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為社區羣眾辦實事、解難題、送温暖、傳黨恩,更好服務困難羣體,迴應基層需求,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重點任務
(一)圍繞關愛特殊羣體辦實事。
(二)圍繞回應羣眾關切辦實事。
(三)圍繞推進平安建設辦實事。
(四)圍繞實施鄉村振興辦實事。
三、方法舉措
(一)深入瞭解需求。
(二)強化黨建引領。
(三)帶動羣眾參與。
(四)加強支持引導。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統籌。各地民政部門要進一步推動完善社會組織資源融入基層民生項目投入機制,加強對各類相關社會組織的動員,引導樞紐型社會組織、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等將工作資源下沉,積極與社區居民需求對接,強化與社區社會組織聯動,樹立為基層羣眾辦實事求實效的工作導向。進一步加強部門協調,積極爭取組織、宣傳、政法、司法、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以及有關羣團組織對關愛行動的協助和支持。
(二)分類實施。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不同地區、不同社區實際和差異,科學組織當地社會組織結合社區實際和居民需求參與基層民生項目。城市地區重點參與特殊羣體關愛、物業管理、環境衞生、公共安全、糾紛調解、文明勸導、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等工作,建設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更綠色的城市社區。
(三)宣傳引領。在推動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中積極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新風。通過廣泛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營造向上向善、孝老愛親、與鄰為善、守望互助的社區氛圍,增強社區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及時總結經驗做法,以點帶面推動社會組織參與民生服務,形成黨組織領導下黨員帶頭、社會組織積極作為、社區羣眾受益的良好局面。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