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鎖定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機電工程系,是鄭州航院創建最早的工科系。
學院經過三十三年的風雨歷程,商都傳統文化的滋養,航空工業“精忠報國”精神的薰陶,秉承“博學而篤志、忠恕而毅行”的院訓,繼承和發揚了“嚴謹、求實”的工作理念,“合作、創新”的進取精神,堅持“德育首位,教學中心,質量至上,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樹立“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的發展理念,堅持“立足航空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的服務。
形成“航空為本,管工結合”的辦學特色,確立了在航空複合材料研究與應用、航空產品數字化設計、航空複雜件製造等研究領域中的較強優勢,以我國航空工業的振興和科技強國為己任,以培養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創新人才為根本,已為航空工業、河南省和全國的機械行業輸送了一大批專業人才。 [2] 
中文名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簡    稱
航院六系
創辦時間
1985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公立理工類
現任領導
蔣志強 [2] 
席俊傑
郭曉琴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工程
校    訓
嚴謹、求實、開拓、進取
院    訓
博學而篤志、忠恕而毅行
地    址
河南省鄭州市大學中路2號 [2] 
主要獎項
首屆河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
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河南賽區特等獎
知名教師
蔣志強
現任校長
蔣志強 [3] 
所屬地區
河南鄭州 [2] 
主要院系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網    址
http://jdgcxy.zua.edu.cn [2] 
郵    編
450015
辦學特色
航空為本,管工結合 [2] 
書    記
王利紅 [3] 
博    士
15人
專任教師
58人
碩    士
29人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辦學特色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學院明確了“穩步發展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打造辦學特色,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發展思路,堅持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論基礎厚,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作為辦學目標,把“讓家長滿意,社會認可,學生成才”作為衡量辦學水平的標準。經過長期努力,已建成以機電學科為主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多專業協調發展,在河南及航空工業界有較高知名度,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驗手段較先進的學院。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教學條件

學院有5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自動化、車輛工程。現有在校學生2000多人,來源於全國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學院設有六室兩所兩中心,其中“六室”分別為機械製造教研室、自動化教研室、材料加工教研室、機械設計教研室、力學教研室、製圖教研室;“兩所”分別為機電工程研究所、材料加工研究所;“兩中心”分別為機電工程實驗中心、材料工程實驗中心。此外,學院還擁有全國大中專工科學生AutoCAD軟件認證的培訓中心。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機電工程學院已建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為骨幹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58人,其中博士15人、碩士29人,博士、碩士學位人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5.86%,獲全國優秀教師1人、河南省優秀教師1人、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2人,校教學名師獎2人、校師德標兵2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高校骨幹教師2人,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培養對象2人,鄭州市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專家組專家1人。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導航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東門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實驗室建設

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該學科已在“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和“製造裝備自動化”三個學術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的優勢與特色。
數字化研究方向:
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
研究特色:本方向以數字化產品與製造為基礎研究。該方向研究團隊有相對穩定、特色鮮明、成果顯著的研究領域;學術隊伍穩定、梯隊合理,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密集;研究經費充足,學術隊伍以校內為主,與企業界和高校多次聯合攻關,不斷承擔重大應用性研究項目。
航空製造研究方向:
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
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為研究方向之一 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為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特色:緊密結合國防與航空工業需要,進行新型材料的性能、製備及加工研究,重點突出先進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在部分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特色鮮明並有所創新;學術隊伍穩定、梯隊合理,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密集;研究經費充足,承擔了重大的應用性研究項目。
自動化研究方向:
製造裝備自動化
研究特色:立足於機械加工行業,服務航空工業與河南經濟,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應用研究。有穩定的科研團隊和鮮明的研究特色。採用現代控制技術,對工業領域的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在航空領域重點研究航空器動力與拖動系統自動控制技術,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以發展國有數控裝備為己任,不斷推動理論研究向工業領域的轉化。
重點實驗室
①新型航空材料加工重點實驗室
② 現代設計製造創新工程中心
產學研基地
中航集團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集團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集團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集團陝西航空電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集團成都航空儀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一拖集團
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洛陽礦山機械工程設計研究院
洛陽牡丹通訊設備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後)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教學科研成果

依託校重點學科的建設,已在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製造裝備自動化等方面形成了明顯了研究方向與特色,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被SCI/EI/STP收錄56篇。出版學術專著14部、教材19部。
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項,完成省、校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30餘項,其中4項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本學科擁有本專業中外文藏書合計21.2萬冊,中外文期刊192種,專業實驗室面積1740 m2、設備1835台(套)、儀器設備值達1699.4萬元。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優勢與特色

經過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在全體師生的風雨同舟、勵精圖志、開拓前進下,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學院已在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製造裝備自動化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自身優勢與特色。
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是一項融合數字化技術和製造技術,且以製造工程科學為理論基礎的重大製造技術革新,是先進製造技術的核心。本研究方向立足我國工業製造的領域,在國際和國內大環境的有力推動下,重點開展網絡化數字製造、逆向工程及應用、數字化設計製造與企業信息化等研究工作,為本研究方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從而也為本研究方向提供了廣闊的研究前景。
該研究團隊有相對穩定、特色鮮明、成果顯著的研究領域;學術隊伍穩定、梯隊合理,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密集;研究經費充足,學術隊伍以校內為主,與企業界和高校多次聯合攻關,不斷承擔重大應用性研究項目。
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
先進新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作為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應用範圍極其廣泛,它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
研究方向緊密結合國防及航空工業的實際需要,依託河南省的資源優勢,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西北工業大學等開展廣泛合作,進行新型材料的性能、製備及加工研究,重點突出先進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在部分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特色鮮明並有所創新;學術隊伍穩定、梯隊合理,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密集;研究經費充足,承擔了重大的應用性研究項目。
製造裝備自動化:
該方向立足於機械加工行業,服務航空工業與河南經濟,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應用研究。有穩定的科研團隊和鮮明的研究特色。採用現代控制技術,對工業領域的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在航空領域重點研究航空器動力與拖動系統自動控制技術,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以發展國有數控裝備為己任,不斷推動理論研究向工業領域的轉化。對推動航空製造、加快河南省加工製造業的發展等方面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方面,重視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實踐性教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堅持突出“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在保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課時的基礎上,加大選修課的比例,堅持外語、計算機教學四年不斷線。嚴格教學組織與管理,保證教學質量,建立了教師上課前試講,教研室主任、院領導聽課,院教學督導組聽課、檢查,學生對任課教師打分評議,學期末對教師教學情況考核等保證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認真組織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建有穩定的實習基地19個。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際動手能力,成立科技創新制作小組,開展科技製作活動,學生製作的“六足智能機器人”、“巡線機器人”、“智能垃圾桶”、“足用鼠標”等作品在河南省“挑戰杯”大賽中獲得佳績。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學生製作的“多功能摺疊拐”獲三等獎。
在“中圖杯”全國大學生先進製圖技術與製圖技能大賽中,由我院組織的代表隊榮獲大賽團體一等獎和11個單項獎的優異成績。其中“尺規繪圖”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計算機三維建模”獲一等獎5名、二等獎1名;個人全能二等獎2名;郭友寒、趙輝、郭曉琴、馮錫蘭榮獲本次大賽的優秀指導教師。
由於畢業生紮實地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素質高,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自2000年以來,我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其中有12人分別考取了國務院辦公廳、海關等黨和國家機關的公務員,14人考取省級機關公務員;被部隊直接錄用的軍事技術幹部有100多人,被第二炮兵部隊錄用的就有50人。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考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0屆以來的畢業生中有172人分別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航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根據畢業生跟蹤調查的結果,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良好,動手能力強,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大多數學生在較短時期內已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科與專業的發展,該院正在積極準備“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碩士點的申報立項工作,以期用更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方式促進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在不久的將來,我院培養的人才必將成為社會最需要的人才,為航空工業和河南省地方經濟的發展與騰飛做出巨大貢獻。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機械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可從事科研或教學工作;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寬的專業知識面,就業面較廣,可從事各種行業機電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研究與開發、管理與銷售等工作。
主要專業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及成型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繪圖、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液壓傳動及控制、機械電氣自動控制、數控技術、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具設計、機械系統設計、機械創新設計、機械製造裝備設計、先進製造技術等。
本專業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具有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等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具有寬廣的人文社科及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系統運行、試驗分析以及教學工作,能獨立承擔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開發和技術經濟管理並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電機學、信號處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控制、自動控制原理、軟件技術基礎、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過程控制、電氣與PLC 控制技術、檢測技術與儀表、電力系統自動裝置、DSP原理及應用、傳感器應用技術、工業組態技術等。
本專業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加工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夠從事材料成型加工和應用研究,在工業生產一線從事材料加工領域內的設計製造、試驗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既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可勝任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寬的知識面,能夠從事於模具設計與加工、焊接工藝設計、鑄造工藝設計及機械設計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專業課程:工程製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電工技術基礎、材料成型技術基礎、金屬塑性成型原理與工藝、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材料加工工藝設備、模具設計與製造工藝、鑄造理論與工藝、金屬焊接理論與工藝、複合材料結構與性能、複合材料等。
本專業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要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絡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科技開發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電路原理、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電機拖動、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分析、運籌學、計算機仿真、計算機網絡過程控制、運動控制、最優控制理論、計算機控制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氣與PLC控制技術、DSP原理及應用。
本專業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院史沿革

機電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機電工程系,成立於1985年,建系時擁有的專業為《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科)專業。1993年4月在原機電工程系的《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科專業(二年制)基礎上,申請成功並試辦《機械設計與製造(CAD/CAM)》本科專業,這樣機電工程系就擁有了第一個本科專業,1993年9月開始面向航空系統【隸屬:航空部】招收定向與委培學生35人。
1994年4月學校決定成立工業工程系,CAD教研室與該試辦本科專業(更名為3561班)整建制劃轉到工業工程系,同年成立CAD/CAM研究所(所長馬幼鳴),並又試辦首屆《機械設計與製造(CAD/CAM)》專業(專升本),招收本系專科畢業學生20餘名;因1998年的教學評估而實施的學科調整,該本科專業又整體劃轉到機電工程系,同時因國家高等教育專業按“寬口徑、厚基礎”設置要求,原《機械設計與製造(CAD/CAM)》專業便更名為《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001年申請成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2003年又申請成功《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2005年又申請成功《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本科專業,2007年又申請成功《通信工程》本科專業。
2007年12月“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成為學校重點學科。2008年4月,學校實施機構調整與整合,原機電工程系中的《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和《通信工程》本科專業及其相應的專業教研室整建制劃轉到新成立的電子通信工程系,而原機電工程系升格為機電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現有三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在校本科學生近二千人。
學院設有六室兩所兩中心,即機械製造教研室、自動化教研室、材料加工教研室、機械設計教研室、力學教研室、製圖教研室;機電工程研究所、材料加工研究所;機電工程實驗中心、材料工程實驗中心。擁有全國大中專工科學生AutoCAD軟件認證的培訓中心。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院行政
職 務
姓 名
分管工作
院 長
蔣志強
負責學院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建設與申碩工作。
副院長
席俊傑
負責學院科研工作,分管研究所建設、實驗室建設工作和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協助院長抓學科建設工作。
副院長
郭曉琴
負責學院教學工作,分管實驗室教學、實踐/實訓工作,並協助院長抓人才引進工作。
黨總支
職 務
姓 名
分管工作
書 記
王利紅
負責分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教職工隊伍思想建設工作,畢業生分配工作。
副書記
趙 輝
負責學院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學研究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概況

本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國防科研項目18項、地方政府項目47項、企事業單位委託科研項目8項、其他科研項目21項,可支配科研經費712.6萬元;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4項,國家、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專利24項;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2個、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2個。 [1] 
課題介紹 課題介紹
課題介紹 課題介紹
課題介紹 課題介紹
科研數據 科研數據
科研數據 科研數據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研創新團隊

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省高校與鄭州市科技局科技創新團隊
航空產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負責人:蔣志強教授/博士
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鄭州市科技局科技創新團隊
快速燒結莫來石磚的工藝研究,負責人:張鋭教授/博士 [1]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科研獲獎
序號
主要完成人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等級
頒獎單位
1
施進發胡中豔劉芳孫建華宗思生蔣志強於永玲趙健
三維曲面宏觀形狀非接觸測量方法研究
200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河南省人民政
2
吳中、席俊傑、胡勇、程軍紅、
彭竹琴、周紅光、劉鐵軍、吳華英、程琤、張臻
基於穩健設計方法的碳/碳複合材料CVD工藝方法研究
200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河南省人民政
3
蔣志強施進發葉曉楓馮錫蘭孫建華宗思生武桂枝等
基於光固化快速成型(RP)的節水滴頭快速開發研究
2004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河南省人民政
4
蔣志強施進發馮錫蘭宗思生孫建華胡中豔沙全友等
DC-21型接插件端子擠壓成形機的研製
200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河南省人民政
5
施進發宗思生胡中豔劉芳李娟蔣志強周琪慧孫建華張霖
基於MRPII思想的企業現代生產管理系統及應用研究
200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河南省人民政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研方向

1、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技術
2、現代設計理論與逆向工程技術
3、先進製造裝備與數控系統
4、機械傳感測測量和控制技術
5、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
6、航空材料製造過程中工藝與裝備
7、網絡化數字製造技術
8、複合材料製件設計與成形技術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研概況

學院現有“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和“材料學”三個校級重點學科,已在數字化產品設計與製造、航空製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製造裝備自動化等方面形成了明顯了研究方向與特色,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航空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0餘項,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2項,河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截至2021年學校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項,航空科學基金9項,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2個,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等省部級科研課題與橫向科技開發課題46項,科研經費達500萬元。出版學術專著14部、教材21部;發表論文620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00餘篇),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1項、二等獎34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項,獲國家、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
專業實驗室面積達5400m2、儀器設備值達2180萬元。由此,學院連續五年被學校授予科研先進單位,並連續四年榮膺學校科研獎勵第一名。 [1]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