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虹

(鳳台花鼓燈傳承人)

鎖定
鄧虹,女,1944年出生,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鼓燈(鳳台花鼓燈)代表性傳承人, [1]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為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舞蹈家協會理事,安徽花鼓燈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淮南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為研究、整理與傳承花鼓燈民間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文名
鄧虹
出生日期
1944年
出生地
安徽省懷遠縣
性    別
職    務
安徽花鼓燈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傳承項目
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鄧虹個人經歷

鄧虹 鄧虹
鄧虹出生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城關鎮,兄妹九人,她從小活潑好動,上小學就是學校腰鼓隊、歌詠隊成員。1957年鄧虹13歲高小畢業,報考了正在懷遠演出的鳳台推劇團,在二姐的支持下成為一名隨團學員,當時生活比較困難,加之年齡小,吃住隨團行動,冬天就睡在老師的腳頭,十分艱苦。那時推劇團演出雖以戲劇為主,但每場結束都必須加演花鼓燈節目,老演員們都有很深厚的花鼓燈功底,從那時起鄧虹就暗自喜歡並痴迷上了花鼓燈。
“四清”運動期間,文化館成立文化輕騎隊到各鄉鎮演出,她調入文化館工作。文革期間因出身清白,工作積極,“莫名其妙”地被推選為文口革委副主任,繼而被造反派打成“保皇狗”,攆出文化館大院,後下放到毛集牛大台孜。二年後,調回縣針織廠當工人,又二年,重新調回文化部門工作。
鄧虹同志聰明伶俐,是個有心且用功的人,曾師從著名花鼓燈藝人陳敬芝(藝名:一條線)、李兆業(藝名:小貓春)、李金珠(藝名:小油壺)、王德全(藝名:花蝴蝶)、李學宏等。在多年的學習和藝術實踐中,鄧虹同志採百家之長,將各種藝術風格融會貫通,既堅持鳳台花鼓燈風格的原汁原味和傳統動作形態,又融入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舞台上塑造了多個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例如:《拾棉舞》、《稻花飄香》、《代代花》、《鼓鄉夜話》等節目中形象迥異的角色。尤其在花鼓燈雙人舞《小花場》中運用和創造了“大顫步”、“顫顛”、“蝴蝶飛”、“顫顛拔泥”、“抱頭揉扇”、“前仰後合”等創新動作,與張士根配合加工整理並表演的《小花場》,被譽為“安徽首席小花場”。

鄧虹獲得榮譽

鄧虹同志的藝術生涯中可謂成果豐碩,《花鼓之鄉》獲優秀演出獎,《田間衞士》獲表演三等獎,獨舞《送茶》獲特別獎,羣舞《代代花》獲個人表演一等獎,三人舞《鼓鄉夜話》獲表演一等獎,《人歡魚躍》、《小花場》獲全省民族民間舞蹈二等獎,《新編四老爺觀燈》獲創作一等獎等等。
鄧虹同志從1984年起,一直與張士根等花鼓燈藝術家愛好者、支持者一起長期致力於花鼓燈藝術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言傳身教,結合舞台實踐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近千人,同時利用休息時間帶領鳳台夕陽紅花鼓燈藝術團從事花鼓燈舞蹈的普及工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