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絜

鎖定
鄧絜生於1884~1913,字亞琛,又名維潔,筆名金沙、佛哀、鐵血、錦屏三郎等。四川省屏山縣中都鎮人。少時聰明好學,天資過人。十四歲應童子試,名列前茅。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入瀘州經緯學堂,受新學影響,漸蓄變革思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應縣試,得“首案”(第一名)。次年參加癸卯科鄉試,因不滿清政府賣國求榮等腐敗醜行,在試卷中指斥清王朝統治者“負人民之託亦已甚矣,斷之以義為尸位,斷之以仁為不仁。”四川鄉試主考官批為“筆有奇氣,惜多怨誹之詞,故抑置榜末”,僅被錄為第九十三名舉人。
中文名
鄧絜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13年

鄧絜生平簡介

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鄧絜為求富國裕民之路,乃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法律、又入成城大學肄業。在東京結織了黃復生、熊克武、吳玉章等人,參加了留日學生革命活動。次年8月,孫中山到達東京,在留日學生歡迎會上進行演説,號召用革命方法,建立共和國,改變積弱的國勢,力使中國躍居世界先進國家之林。鄧絜為孫中山演説所激動,寫下了“黑龍王氣黯然消,莽莽神州革命潮。甘以清流蒙黨禍,恥於亡國作文豪”的詩句。同年8月19日,同盟會成立,鄧絜為第一批盟員。曾任孫中山先生秘書及任同盟會主辦之《民報》編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與雷鐵崖在東京創辦《鵑聲》雜誌,用白話文宣傳排滿、反帝的革命思想。並著有:《説鵑聲》、《新中國國民之理想》、《説民氣》等文,號召人們摒棄對清政府的幻想,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鬥爭。不久,《鵑聲》被迫停刊。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4月,又在《民報》增刊發表《四川革命書》,以大量的事實揭露清政府的黑暗腐敗。是年秋,四川留日學生又創辦了《四川》雜誌,由吳玉章主持,鄧與雷鐵崖為主編。《四川》雜誌以犀利的筆鋒對外堅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對內堅決反對清政府的反動腐敗統治,主張革命。此期間,鄧以佛衰、金沙為筆名,著有:《四川貿易譚》、《藏英交涉沿革》、《過去的四川》等文。
光緒末宣統初(1908~1909年),鄧常往返於上海至東京之間進行革命活動。在上海公學逗留期間結識了胡適,二人成為朋友,常有和詩,留存“春去贈適之”、“上海懷績溪胡適之”、“重航雜感”等詩。
宣統二年(1910年),鄧奉令返川,任敍州府第二中學堂監督,參與主持同盟會敍瀘支部盟務。在學生中宣傳革命思想,發展同盟會員。曾與熊克武、佘英等籌組敍、瀘起義,事泄不果,潛返屏山聯絡各方力量,試圖再舉。不料遭其父反對。其時,適值以舒興復為首的中都同志軍攻犍為失敗,退回待舉。鄧乘勢與舒等謀劃,重新聚集會黨,招撫“綠林”,集中人槍千餘,組成保路同志軍,撰寫“為保路同志會事致屏山議事會公啓”,號召鄉人投入保路運動。
宣統三年(1911年)11月,與舒興復、鄧樹北、馬集成、師煥文、吳海亭等率領同志軍數千人,以鄧樹北為司令,舒興復、師煥文、吳海亭為統領,攻下屏山縣城,成立軍政府,宣佈獨立。不久縣知事金正煒挾清軍反攻,屏山復陷,鄧絜轉移至重慶,參與四川省獨立活動。重慶蜀軍政府成立,出任司法部長。任職期間,蜀軍政府文稿多出其手。民國元年成渝軍政府合併,當選為四川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兼四川民報社長。
民國2年(1913年),投入“二次革命”,反對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因操勞過度,又憤革命不徹底,憂思成疾,在一次演講會後,吐血而亡,年僅29歲。

鄧絜主要著作

《説鵑聲》、《新中國國民之理想》、《説民氣》、《四川革命書》、《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