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鐵崖

鎖定
雷鐵崖(1873年11月2日—1920年5月8日),四川富順自流井石頭溝(今屬自貢市貢井區)人,原名昭性,字澤皆,後改讋皆。1905年8月由孫中山介紹首批加入同盟會後,署名鐵崖,意欲以雷霆之聲震醒國人。同年,創辦海外革命報紙《鵑聲》並任主筆,被查封后與吳玉章再辦《四川》。1910年,雷鐵崖奉孫中山之命赴馬來西亞組建同盟會喉舌《光華日報》,同時任孫中山兩個女兒的老師。1912年,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 [5]  清末民初報人、詩人。光緒三十一年(1905)一月到日本,先後就讀於大成學校、宏文學院。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九月在日本創辦《鵑聲》雜誌,任主筆。宣統元年(1909)七月,受聘於上海中國新公學任教。 [2]  [6]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雷鐵崖
別    名
原名昭性,字澤皆
出生日期
1873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
1920年5月8日
主要成就
革命派著名理論宣傳家、詩人
出生地
四川富順縣自流井石頭溝(今屬自貢市貢井區)
代表作品
《警告全蜀》等
就讀院校
大成學校、宏文學院

雷鐵崖人物生平

雷鐵崖(1873年11月2日—1920年5月8日),原名昭性,字澤皆,旋易讋皆。入同盟會後,因欲以雷霆之聲震醒國人,署名鐵崖。筆名尚有鐵錚、雪崖、啼紅生、燭隱、頑僧、蜀南飲者等。1873年11月2日(清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生於四川富順縣自流井石頭溝(今屬自貢市)一鹽商家庭。自幼即入私塾,後因其父雷雲峯鹽務失敗而破產,生計斷絕,雷昭性只得輟學助父謀生,在勞動之餘勤奮讀書。
1894年,雷昭性入炳文書院就讀,1990年考中秀才。求學期間,他嗜性理學,言行凝重,曾自比宋儒,被同學戲呼為讋聖。隨20世紀初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雷昭性深受感染,開始接受新思想,於1904年9月約集同志赴日留學,次年1月到達日本,先後就讀於大成學校和宏文學院。
雷鐵崖主筆之《光華日報》 雷鐵崖主筆之《光華日報》 [5]
1905年8月25日,雷昭性由孫中山介紹、黃樹中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此後,即用鐵崖之名,以犀利的筆鋒、激進的思想,投身於反清革命的宣傳活動。當年9月,雷鐵崖與川籍留日學生鄧絮及董修武、李肇甫等在日本創辦《鵑聲》雜誌,雷鐵崖任主筆。這是四川近代在國外出版的第一份革命刊物。由於《鵑聲》“主張革命排滿激烈”,傳到北京,清政府震恐萬分,驚呼“此報若行,將亂中國”。乃飭駐日公使嚴重交涉,予以封禁。川督錫良也發告示嚴禁:“有藏者則比室株連,獲主筆則就地正法。”《鵑聲》僅出兩期就被迫停刊。
1907年春,《鵑聲》復刊。雷鐵崖在《鵑聲》再興第1號以鐵錚筆名,發表《中國已亡之鐵案説》的長文,參加了革命派與立憲派的論戰。文章痛斥清廷的賣國罪行,堅決主張用革命手段破壞專制政體,“恢復祖國,以建民主政體”,並對立憲派保皇面目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雷鐵崖的文章暢達鋒利,很受時人讚賞。在清政府的干預下,《鵑聲》復遭封禁。針對楊度鼓吹“政治革命”,宣揚局部改良,實行君主立憲的主張,雷鐵崖在《復報》第 11 期發表《主張政治革命之非》,力攻其謬。10月,又在《民報》第17期發表《政府説》一文,尖鋭批評了革命隊伍內部以劉師培、吳稚暉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他還擔任了由陸軍部留日學生所創辦的《遠東聞見錄》的編輯,並在該刊發表譯文《亞細亞大陸諸國之將來》和《漢日文明異同論》。
雷鐵崖題簽之《南社》 雷鐵崖題簽之《南社》 [5]
1907年下半年,四川留日學生以《鵑聲》為基礎,推舉吳玉章主持創辦《四川》雜誌,次年初,《四川》在東京問世。雷鐵崖不僅全力投入編輯工作,而且是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在題為《警告全蜀》(載《四川》1、2期)的長篇論著中,對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以華治華”、“保全主義”、“門户開放”等一系列侵華政策痛加鞭笞和批判,並對其侵略中國的根源和最終目的作了精闢的剖析。他呼籲蜀人要“各盡心力,合力圖謀”,“捨身國事,百折不回”的去拯救國家。《警告全蜀》洋溢着作者的愛國主義激情,對提高國人認識,振奮其革命精神,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1908年底,雷鐵崖歸國,寓居上海,聯絡同志密謀革命。次年7月受聘任教上海中國新公學,向學生灌輸民族革命思想,旋又兼任龍門師範及理科專修兩校教習。同年秋,他被清政府指名通緝,化名逃至杭州西湖白雲庵為僧。11月,浙江學生創辦《越報》,雷鐵崖被邀任編輯,作發刊詞,並撰《名説》,批判儒家的綱常名教思想。翌年春,他在黨人的力促下,結束為僧生活,返滬參與創辦留美預備學校,為革命培訓人才。5月,雷鐵崖在陳其美創辦的上海《民聲》雜誌上,發表了《中國立憲之觀感與歐洲國會之根據》一文,揭露了清政府所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的欺騙性。
1910年秋,同盟會在馬來亞檳榔嶼籌組《光華日報》,雷鐵崖前往主持筆政。該報於12月2日正式出版。僅一年時間,他撰寫了100餘篇文章和時評,全力投入與立憲派的論戰,並在南洋華僑中大力宣傳革命。使立憲派所辦的《檳城新報》陣腳大亂,主筆數換,幾至不能出版。而檳榔嶼原為康有為等保皇黨人在南洋活動的基地和輿論陣地,通過雙方這場論戰,革命派奪下這塊陣地,並使其取代新加坡成為同盟會在海外的革命指導中心。雷鐵崖在這場鬥爭中,對爭取華僑在思想上和物資上支持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雷鐵崖回國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因與秘書長鬍漢民意見不合,更對黨人中對袁世凱的妥協態度及其投機者鑽營奪利之舉大感不滿和失望,僅半月,即辭職去西湖。年底赴北京,代理《民主報》總編之職,併兼任京師女子學堂教職。次年 4月,被委為臨時稽勳局文字鼓吹審議案主任。
1913年3月 20日,宋教仁在上海車站被刺。22 日,雷鐵崖撰《宋教仁被暗殺之研究》,抨擊袁世凱政府為“暗殺政府”。4月,袁世凱向英、法、日、德、俄五國簽訂善後大借款,他又著文斥“政府之罪惡”。“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大肆搜捕革命黨人,身居北京的雷鐵崖也受到監視,處境日危。不久即潛離北京,轉赴南洋,並於1914年5月在新加坡創辦《國民日報》,繼續從事反袁宣傳。
雷鐵崖故居 雷鐵崖故居 [5]
1916年袁世凱死後,雷鐵崖返滬。因鑑於軍閥盜弄國柄,非再行革命不可,復走海外。在新加坡與同志集資購一橡膠園經營,暇時研究政治。感於國事日非,憂懷難釋,在極度苦悶之中,精神抑鬱漸成病態。1919年2月,被護送至滬就醫,旋即回川休養,其後病益惡化,於1920年5月8日在自貢家中與世長辭。 [1] 

雷鐵崖歷史評價

雷鐵崖革命方面

周術槐認為,在孫中山與雷鐵崖革命情誼的發展路徑中, 由“反清”發展到“反袁”成為他們倆革命情誼的重要思想主題, 其最終目的在於希望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在兩人的革命情誼中, 不僅時刻影響着雷鐵崖思想的發展, 而且還帶動了雷鐵崖的民主革命實踐活動。而雷鐵崖作為孫中山所領導的民主革命事業的忠實擁護者、支持者, 在傳播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活動中作出了積極的、突出的貢獻。其中, 雷鐵崖在南洋承擔起輔導孫中山兩個愛女中文學習的事實,一方面, 反映出孫、雷之間革命情誼至深、至厚、至廣;另一方面, 則反映出孫中山對雷鐵崖的才幹、學識、人品的賞識與信賴;同時,更主要的在於, 雷鐵崖作為幕後英雄,解除了孫中山的後顧之憂, 讓孫中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活動當中去。
雷鐵崖雕像 雷鐵崖雕像 [5]
因此,從孫、雷之間革命情誼的發展路徑來看, 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不僅深深地影響着雷鐵崖的整個革命活動與實踐, 同時, 雷鐵崖作為孫中山民主革命事業的堅定擁護者與支持者, 於公於私均有其獨到的貢獻。當然, 在袁世凱亡命以後, 面對國內日趨混亂的時局, 孫中山通過對歷史與現實的不斷總結與進取從而實現了其人生的偉大轉變, 而雷鐵崖則由於其本身革命活動的侷限性, 因此未能實現思想上的偉大轉變, 最終憂勞成疾, “精神漸成病態”, “卒以憂死”, 從而成為悲劇性的人物, 這不能不説是其人生歷史的遺憾。雷鐵崖在參加民主革命的十餘年時間中, 其與孫中山的革命情誼及其對辛亥革命的獨到貢獻, 其功成不居行事低調的優雅品質, 卻永遠值得人們去緬懷、去紀念。 [3] 

雷鐵崖文學方面

雷鐵崖主筆之《鵑聲》 雷鐵崖主筆之《鵑聲》 [5]
雷鐵崖還是辛亥革命時期一位頗有成就的詩人,其書法也名噪留學界。他同清末民初的重要革命文學團體“南社”及柳亞子等人關係密切。從1910年4月“南社”在西湖唐莊第二次雅集起,雷鐵崖多次參加“南社”的集會和重要活動。《南社叢刻》共收入他所寫詩文70餘篇,多為感時抒懷之作,詩人憂國憂民之情和投身革命之志,躍然於筆端。 [1] 

雷鐵崖社會評價

雷鐵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詩人,書法也名噪一時。在西湖出家期間,雷鐵崖喜愛寫詩練字,當地人紛紛上門求討,於是被譽為字僧或詩僧,名重杭州。他是清末民初重要革命文學團體“南社”成員,在南社自編刊物上陸續發表了七十餘篇詩作。期間與柳亞子關係甚密,柳稱他“工詩文書法”。 [5] 

雷鐵崖後世紀念

雷鐵崖逝世後,自貢各界特闢“鐵崖路”(今中華路)以示紀念。 [4] 
雷鐵崖故居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長土鎮石溝村。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