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孝可

鎖定
鄧孝可(1869-1949/1950) [1-2]  ,字守源,號慕魯,奉節縣人。1903年赴日本留學,留日期間,贊同立憲派主張,與梁啓超往來密切。1907年回國後,得夔州府知府支持,與其父鄧徽績共同創辦了“官督商辦”的夔府寶華煤炭公司,任經理。1909年以夔州府奉節縣代表的身份到成都,被選為四川省諮議局文牘部主事及川漢鐵路股東代表大會法部主事。1910年立憲派喉舌《蜀報》創刊,蒲殿俊任社長,朱山任總編輯,吳虞任主筆。到第六期後,由鄧孝可出任主筆。該報對四川保路風潮的蓬勃興起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後鄧孝可又與朱山辦《蜀風報》。同年,鄧孝可作為四川諮議局代表,與蒲殿俊等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二次國會請願。又出席第二屆諮議局聯合代表大會,擔任書記,參與發起第三次國會請願。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正式成立,鄧孝可被選任同志會文牘部部長,由他任主筆,創刊了《四川保路同志會報告》,作為同志會會刊。9月7日,他與蒲殿俊、羅綸、張瀾等人被趙爾豐扣押,後被釋放。四川獨立後,曾任四川軍政府鹽政部部長、四川省臨時省議會副議長、中國進步黨四川支部常委。後失意消沉,晚年遷居上海。 [1] 
中文名
鄧孝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四川省奉節縣(今重慶市奉節縣)
出生日期
1869年
逝世日期
1950年(一説1949) [2] 
守源
慕魯

目錄

鄧孝可人物生平

鄧孝可,字守源,號慕魯,奉節縣茅田鄉人。自幼敏而好學,聰慧過人,延師教讀,學業有成。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入庠,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被選派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與梁啓超過往甚密。 [2]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冬,鄧回國,在上海與章士釗章太炎等人,縱論天下事。返里後,立主改革體制,興辦實業,説服夔州知府,得其支持,以官本3萬兩銀子,創辦了“官督商辦”的‘‘夔府寶華煤炭公司”,“統買統銷夔州府屬各煤窯的煤炭”,親任經理。 [2] 
宣統元年(1909年),鄧作為夔州府奉節縣的代表,被選為四川省諮議局文牘部主事,同年10月14日,鄧參加川漢鐵路股東代表大會,被選為法部主事。 [2] 
宣統二年(1910年)8月,由諮議員和教、農、紳、商的頭面人物集股5000元,成立《蜀報》,朱山、鄧孝可先後出任主編。鄧以其才思敏捷,學識淵博,文筆犀利,能言善辯,富有戰鬥力而馳名。《蜀報》內容豐富,規模較大,印刷和裝訂都較精美,一時被稱為蜀中報界巨擘,在四川各界特別是在社會中上層有較大的影響。 [2] 
宣統三年(1911年)5月19日,清政府在帝國主義唆使下,不顧全國人民反對,宣佈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強行將鐵路大權從人民手中奪去。囿於封建宗法觀念,鄧於《蜀報》上著文,盛讚鐵路國有政策。當強行接收粵、湘、鄂、川4省鐵路公司並與美、英、法、德4國簽訂借款築路合同的正式消息傳入四川后,鄧馬上放棄了“爭款不爭路”的主張,氣憤地説:“誰能夢想到其奸欺如是哉!”立即揮筆寫出全川最早的爭路檄文《賣國郵傳部!賣國盛宣懷!》。 [2] 
宣統三年(1911年)6月,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成立,鄧被選為同志會文牘部部長,領導創刊《四川保路同志會報告》,並任主筆。同年9月,鄧與蒲殿俊張瀾等同志會領導人被趙爾豐扣押,消息傳出後,成都全城震動,數萬羣眾擁至總督衙門示威,趙爾豐竟命人向手無寸鐵的羣眾開槍,當即打死32人,傷者無數。城外聞訊趕來聲援的居民、農民,也被屠殺數十人。 [2] 
成都血案”一發生後,整個四川都沸騰起來,爆發了以同盟會員為主導的,席捲全省的武裝起義。清政府懾於羣眾武裝革命的威力,被逼下令將所有被捕人員釋放。 [2] 
民國2年(1913年)6月,立憲派將四川民主黨改組成中國進步黨四川支部,鄧擔任常務委員,袁世凱稱帝失敗後,鄧失意消沉,“賦閒”住北京、杭州、上海。“九·一八”事變後,鄧異常氣憤,要家人臂套黑紗,上寫白字“誓雪國恥!不自由,毋寧死!’’其愛國氣節,頗受時人讚頌。1949年(一説1950年) [1]  ,鄧孝可在上海病逝。 [2]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 人物誌(下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27
  • 2.    四川省奉節縣誌編纂委員會.奉節縣誌.北京:方誌出版社,19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