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城豬蹄

鎖定
鄧城葉氏豬蹄製作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  ,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豫菜系,是周口名吃 [2]  ,源於商水縣鄧城鎮。其選料複雜,製作工序繁多,藥膳一體。燜煮過程中先將豬蹄、配料放進老湯,大火燒開若干時間,再改用文火燜上若干時間,其香料、中藥材等配料僅在家族內部傳承,燜煮火候、時間也全靠經驗。製作出的豬蹄外觀色澤鮮潤,新鮮帶筋,味道肉香醇厚,筋酥皮脆,爽口不膩,回味甘香,食後不粘手、不粘唇、不粘牙 [1] 
中文名
鄧城豬蹄
類    型
傳統名餚
隸屬菜系
豫菜系
口    感
清滑爽口,柔韌脱骨,味醇酥嫩

鄧城豬蹄總理評價

1997年6月,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來周口視察工作,鄧城葉氏豬蹄作為本地特產,特意宴請朱鎔基品嚐。朱鎔基品嚐後對其讚不絕口,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其肉香味美,確實名不虛傳。

鄧城豬蹄歷史由來

鄧城豬蹄 鄧城豬蹄
説起鄧城豬蹄,還得從三國時期的魏國大將軍鄧艾屯田説起。據説,鄧艾大將軍愛吃豬蹄兒,在鄧城屯田期間,每有閒暇時刻,便令手下燒製豬蹄下酒。他們燒製的豬蹄以肥而不膩、香脆爽口而聞名,後流傳於民間。

鄧城豬蹄葉氏豬蹄

至清朝中期,葉氏葉和最擅長滷製豬蹄,逐步形成一套滷製秘方,但他遵守“技術保密”這一商業準則,傳男不傳女,而葉和妻下無子女。當時,誠實精明能幹的葉腦在葉和店裏經常幫助老人家燒製豬蹄,深得老先生信任,便收他為親傳弟子,把豬蹄滷製秘方傳授給他。葉腦是一位革新家,他利用當地原料富足和天然優質的沙潁水,調整了傳統秘方,在鄧城創辦了葉氏醬滷坊,葉氏豬蹄從此名聲大振。 改革開放以來,這一歷經數載的傳世美味佳餚,在鄧城葉氏家族的革新、呵護下,發展迅速,“先食為快”者甚多。它以清滑爽口,柔韌脱骨,味醇酥嫩,香氣濃郁出名,獨具風味,吃過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奇特的香味會使你產生一種不可抵擋的癮欲,讓你吃了永難忘,吃了還想吃。再加上豬蹄本身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多種維量元素,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經常食用,可促進皮膚細胞吸收和貯存水分,防止皮膚乾燥起皺,令皮膚光滑、富有彈性、韌性增加,促進血液循環,營養供應充足,使皮膚靚顯嬌嫩細膩、光亮潔白,所以鄧城葉氏豬蹄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成為豫東一絕,深得“小熊掌”之美譽。  鄧城葉氏豬蹄的製作經過長期的探索,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一套技術。在清洗、燜煮時,按配方和訣竅掌握調味料、水温、火候,並隨季節而異。其製作方法大致如下:首先是將新鮮豬蹄剔除蹄甲,去浮毛和圬垢,放入清水中漂洗乾淨,而後將豬蹄放入陳年老湯中,文火燜煮兩三個小時。湯中按配方加入陳皮、肉桂、豆莞、白芷、丁香、草果砂仁良姜、茴香、花椒等幾十種作料。煮熟的豬蹄要及時撈出,用油布擦去上面的血污和油湯,即可出售了。鄧城葉氏豬蹄涼熱食用均佳。 鄧城葉氏豬蹄負責人葉振華告訴記者,隨着鄧城豬蹄知名度的日益提高,該鎮的豬蹄加工户已不僅僅滿足在本鎮經營,他們還落户到西安、鄭州、南京、許昌、新鄉等全國各地。全鎮外出賣豬蹄户已達200多個,年收入400多萬元。全鎮人均收入已由幾年前的1200元上升到現在的1890元,小小豬蹄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談到未來的發展,葉振華説,鄧城葉氏豬蹄經過200餘年的發展,再加上近些年來不斷的完善創新,已經在市場上有了相當高的知名度,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正宗的鄧城葉氏豬蹄,他們現在正積極地申請“中華老字號”,以期形成自己的品牌,讓鄧城葉氏豬蹄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