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鄣吳村

鎖定
鄣吳村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位於安吉縣西北部,與安徽省廣德縣相連。轄鄣吳、瓦廠灣、蛟塢3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鄣吳,在玉華、金華兩山之間,金雞水繞村由南向東流出境。風景秀麗、林茂糧豐。1992年有750户、2700餘人。鄣吳村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古村落。明清以來,村民耕讀之風盛行,因而人才輩出,最著名的為明嘉靖時的“吳氏父子四進士”以及清乾隆時著名藏書家吳五鳳等。至清末,還誕生了以“詩、書、畫、印”四絕聞名中外的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
中文名
鄣吳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
下轄地區
鄣吳、瓦廠灣、蛟塢
電話區號
0572
郵政編碼
3133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605人(2014)
著名景點
吳氏宗祠
火車站
安吉火車站(規劃中)
車牌代碼
浙E
名人名流
吳昌碩

鄣吳村村情概況

鄣吳鎮鄣吳村是一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故里,位於安吉縣西北部。07年11月份原龍山村和鄣吳村合併,更名為鄣吳村,是鄣吳鎮的中心自然村、政府駐地,全村轄39個村民小組,1045户,人口3605人。村域總面積約11.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2073畝,耕地面積3005畝。全村以農業、制扇業經濟為主,全村現有家庭工業40餘家(其中制扇業31家)。2009年以來,鄣吳村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同時,重視做好昌碩文化的弘揚和生態的保護。同時,不斷壯大制扇工業規模,以“昌碩牌”為主的扇業製品已經遠銷海內外。 隨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全村的總體面貌日新月異,文明水平不斷提高,先後榮獲省級小康示範村、市級民主法制村、縣級文明村、特色專業村、五好村黨支部、投資環境優良村、青年文明村興林富民示範村、十佳特色產業強村、現代家庭工業先進村、安吉縣美麗鄉村精品村、省級衞生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浙江省十大生態旅遊景區等諸多榮譽。近幾年來,鄣吳村通過努力,一個生態良好、環境優美、人民富裕、“四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小康示範村正在崛起。 2015年鄣吳村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村村優美、家家創業、出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總體要求,強化措施,村莊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各項事業呈現出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一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人民富裕的鄣吳村正敞開胸懷喜迎八方來客。 [1] 

鄣吳村社會發展

1949年後,鄣吳村歷為鄣吳鄉(人民公社)人民政府駐地,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鄣吳向為長興、廣德至孝豐要道。20世紀60年代,省道孝(豐)泗(安)線建成,和遞(鋪)鄣(吳)線以及後建的遞(鋪)上(吳)線在此交叉,每天有多班客車直達杭州、遞鋪、孝豐、安城、長興等地,交通更為方便。今正在興建連接廣德縣的公路,以溝通318國道線。鄉郵電所、廣播站、中學等事業單位及鄉辦骨幹企業和村辦企業集中於此。鄉辦五金電子儀器廠、焊割工具廠、岩棉廠等均具相當規模,1992年鄉辦工業產值700萬元。由於村周圍毛竹資源十分豐富,成為安吉縣西北邊隅毛竹等土特產品的主要集散地,竹器加工業發達,村辦和個體的竹器加工廠達30多家,產品銷全國各地;竹帚、大掃把、筍等還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一條長達1.5公里的商業大街,有各類大小商店200餘家,昌碩賓館亦於1992年建成。新建的農貿市場,日成交額達5萬多元。鄉中學和中心小學新建了教學樓,設備較全,鄉中學歷年升學率在全縣名列前茅。吳昌碩曾親自指點的鄣吳村舞龍傳人,在1991年"湖州絲綢文化節"表演的"龍舞"獲好評,浙江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曾作報道。吳昌碩故居自1987年對外開放以來,至1992年底,已接待日本書道、華道訪華團等中外學者、文人、藝術家和遊客上萬人次。

鄣吳村鄉村概況

鄣吳村是一代宗師吳昌碩的故里,地處安吉縣城西北部半山區,距縣城26公里,距杭長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交通堪稱便利。這裏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鄣吳村明以前稱“魚池鄉歸仁裏”,因鄣吳村地處古鄣郡(漢建制)之南,又是吳氏族人的居住地,故明以後稱“鄣南吳家村”,俗稱鄣吳村。鄣吳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因村後高山林立,村前溪邊古木參天,日照短,故又有“半日村”之雅名。

鄣吳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圍2021年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村擬確定名單。 [5] 
鄣吳村吳氏原非土著。南宋初年,江蘇淮安望族吳謹攜家人為避戰禍隨高宗南渡,遷居於此。後人口繁衍,香火漸熾。歷宋、元、明、清數百年發展,已形成為擁有五六千人之眾的大村。更重要的是,一直恪守“耕讀家風”祖訓的吳氏族人,在明清兩朝中,科舉連年報捷,躋身於仕林者綿延不絕,出現了以“吳氏父子四進士”為代表的許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由於歷代吳氏族人的精心經營,鄣吳村的規模和村貌不斷拓展和美化。鋪着卵石的街巷縱橫交錯;高大、雄偉的門樓、牌坊溪邊林立;亭台樓閣鱗次櫛比。村外的吳氏宗祠被譽為“金鑾寶殿”,山坡上的吳氏墓地,建築宏偉肅穆,被稱之為“天官墓”,這一切,都使這個山村聲望日增。清末民初流傳的歌謠:“小小孝豐城(縣城),大大鄣吳村。”不脛而走,流傳四方。鄣吳村成為了安吉、孝豐地區,乃至浙北、皖南地區聲名卓著的大村,而誕生於此的以“詩書畫印”四絕聞名中外的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更使鄣吳村的聲名邁出國門,遠播於域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生的“文革”動亂,使鄣吳村遍處可見的明、清古建築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但改革開放以後,在縣、鎮領導和文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投入了大量的財力,搶救性地保護和開發了一系列倖存的文物、古蹟和古建築,同時,對村莊的環境和村貌進行了大量的建設和保護,並且完善了如道路、車站、文化宣傳中心等公共設施的建設,2006年鄣吳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鄣吳村被評為浙江省小康示範村。2008年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特色村,2009年評為浙江省十大生態旅遊名村。
大大鄣吳村 吳門進士多
北宋時,村民僅幾十户。建炎初,高宗南渡,淮安吳氏舉族南遷,吳瑾挈家輾轉徙此定居。後子孫繁衍,人丁漸增。瑾八世孫吳松,因不惜重資創建孝豐學宮而著稱。松子吳麟、吳龍,於明嘉靖五年(1526)同登進士榜,孝豐縣為之立雙進士牌坊。嘉靖十七年和四十一年,麟子維嶽、維京先後進士登科。“父子叔侄世進士”,傳為佳話。孝豐縣又為之立科甲坊,鄣吳村中立甲第聯芳等坊。吳氏父子叔侄均被朝廷委以重任,數十年間,吳家大興土木,廣拓村基,建造豪華府邸、雄偉牌坊、莊嚴祠堂、精巧陵墓。後吳門代有聞人,藉科舉之階為官者不下百餘人。經歷代經營,至清道光末年,村民有四五千人,成為孝豐縣第一大村,故有“大大鄣吳村,小小孝豐城”之説。
鄣吳村南的玉華山上有吳氏宗祠,祠前華表高聳,石階兩旁石獸獅、虎、馬、羊,栩栩如生,山腰牌坊巍然。今僅存石獅兩尊,高1.8米,餘已毀。
九省八十姓 人傑是昌碩
清咸豐十一年(1861),再度進入安吉、孝豐境內的太平軍,於鄣吳村遭清兵和民團狙擊,麈戰月餘,村民所剩無幾。同治、光緒年間,寧波、紹興、台州、温州及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山東、江蘇等省移民陸續遷入。寧波、台州和安徽人約佔97%,已歷4代,有80姓左右。
藝術大師吳昌碩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於此。溪南亭址山麓古屋,系吳昌碩啓蒙讀書處,後題名"溪南靜室",早廢;自稱"溪南老人"緣此。
吳昌碩成名後,幾乎每年返村祭祖,粗茶淡飯宴請族老鄉親。他關心鄉里,維護家鄉風貌。村上參天古樹,有人想砍賣,他出資買下,立章保護;他看到許多蒙童不能上學,集資並騰出3間房子,創辦初等小學堂。還立有撫卹摺,凡族人家添一丁,每年可支30元。鄉親請其寫字、畫畫,從不推卻,留在當地書畫珍品不下百餘件,傳為美談,有的演繹為民間故事。對家鄉特產毛竹和竹筍,常有詩篇提及。光緒二十四年(1898),吳昌碩返里重修《吳氏宗譜》。
1927年11月,吳昌碩病逝滬寓。今村後獅子壇有其衣冠冢。村中吳昌碩故居有兩處:一是出生地,磚木結構,前廳2間,後樓3間。1983年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門首匾額"吳昌碩故居"系書畫家王個簃所書。內陳有明文徵明為吳麟書寫的墓誌銘部分拓片等。另一處在村后街,系後購置的兩層五開間樓房,屋宇依山傍水,高大進深,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風格,曾是昌碩習藝和會客處,因昌碩於此重修宗譜,故又稱修譜大屋。
昌碩子涵、東邁,均為滬上書畫篆刻名家。孫志範定居美國;志魯定居故里,為省文史館員;志源定居上海,繫上海市書畫名家。

鄣吳村特色產業

白茶
白茶是一種輕微發酵茶,選用白毫特多的芽葉,以不經揉炒的特異精細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鮮葉要求“三白”,即嫩芽及兩片嫩葉均有白毫顯露。成茶滿披茸毛,色白如銀,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樹品種、採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如白毫銀針)和葉茶
扇子產業
中國扇子之鄉 [2] 

鄣吳村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1037畝,以種植水稻為主。距村2.5公里、總庫容1010萬立方米的大河口水庫於20世紀70年代建成後,減少洪旱威脅。1992年糧食畝產675公斤,比1978年增長11.25%。山林9204畝,度產毛竹60萬支,年產茶葉12.5噸。全村工農業總產值320萬元,比1978年增長15倍;人均純收入950元,比1978年增長8.5倍。村民生活顯著改善,電視機基本普及,電冰箱、洗衣機和摩托車等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3] 

鄣吳村獲得榮譽

2020年3月,鄣吳村入選浙江第二批省級農村引領型社區名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