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鄙(拼音:b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鄙初文作“啚”,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中,古字形上部像城市,下部為城外的糧倉。到小篆時添加了義符“邑”。從字形上看,“鄙”的造字本義就是指城外的糧倉或者農田。鄙字又指公卿大夫的封地、食邑,一般在郊外的遠處,因而鄙也指邊遠之地,引申為粗俗、淺薄之義。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阝(右)
五    筆
KFLB(86、98)
倉    頡
RWNL
鄭    碼
JEJY
字    級
一級(編號:2903) [1] 
注音字母
ㄅㄧˇ
平水韻部
上聲四紙 [5] 
總筆畫
13
筆順編號
2511225251152
四角號碼
67627
統一碼
U+9119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鄙”的古字是“”。“啚”是會意字,甲骨文作圖1,圖2,上部的“口”像城市,下部字形(“”)像糧倉。在城外所建的糧倉,這就是“啚”。金文(圖2)是這一字形的訛變。而《説文》小篆則在甲骨文的字形上又添加了義符“”,表示遠離城市的聚集地之意。從字形上看,“鄙”的造字本義就是指城外的糧倉或者農田。鄙又指公卿大夫的封地、食邑,這種土地一般都在郊外甚至更遠,因而“鄙”字的引申義就是邊遠之地。 [2]  [6] 
在中心城市人的眼中,邊遠地方人不如都城裏的人見得廣,行得通,説得好。因此“鄙”作形容詞用在人身上,表示他的粗俗。因為處於邊遠地方的人是粗俗的,因此,可以説鄉下人常常受人輕視,這是長期不發達社會給人們心理上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病態。“鄙”用作動詞就是輕視,看不起的意思。“鄙”的動詞用法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普遍了,後來“鄙”的動詞用法固定在書面語中,一直流傳到現代,現代漢語中還有鄙棄、鄙薄、鄙夷這些詞。
在交際過程中,儘管不可輕易地允許別人看不起自己,自己表示謙恭時是可以使用“鄙”字的。譬如在一些場合還常用鄙人、鄙意這些詞,這不是實指他本人的粗俗,而是自稱的謙辭。 [6-7] 

詳細字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周代地方行政單位。王城郊外以五百家為“鄙”。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裏,四里為酇,五酇為鄙。”

小邑;周代王公子弟及卿大夫在王畿內的采邑。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晏子春秋·雜下十五》:“慶氏亡,分其邑,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

郊野;郊外。
suburb;
outskirts
《逸周書·作雒》:“農居鄙,得以庶士。”
《國語·齊語》:“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

邊邑;邊遠的地方。
border;
suburb
《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張衡《西京賦》:“鬻良雜苦,蚩眩邊鄙。”
邊鄙
形容詞
狹小。
narrow
《孟子·萬章下》:“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見識淺薄;行為低下。
mean
《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禰衡《鸚鵡賦》:“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
鄙俗;卑鄙
質樸。
simple
《莊子·胠篋》:“焚符破璽而民樸鄙。”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
鄙樸
蔽固,不通達。

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

謙辭。稱自己。
my
李復言《續玄怪錄·琴台子》:“鄙為崔氏妻,二男一女,男名琴台子,鄙尤鍾念。”
鄙人;鄙見;鄙意
動詞
輕視;看不起。
belittle;
despise
《尚書·大誥》:“反鄙我周邦。”
蒲松齡《聊齋志異·黃英》:“馬素介,聞陶言,甚鄙之。”
鄙薄;鄙視;鄙夷
以為羞恥。

屈原《九章·懷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

貪吝。

《韓非子·五蠹》:“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近義辨析

鄙、敝
鄙指粗俗、低下。作為謙辭,用於自稱,如鄙人、鄙意、鄙見。敝指破舊、破爛。作為謙辭,指自已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方面,如:敝校、敝處、敝公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邑部】兵美切(bǐ)
五酇為鄙。從邑,啚聲。 [11] 

説文解字注

“五酇為鄙”注:見《遂人》,五百家也。又《周禮》:“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按,《大司徒》以邦國、都鄙對言,鄭注以“邦之所居曰國,都之所居曰鄙”對言。《春秋》經傳鄙字多訓為邊者,蓋《周禮》都鄙歫國五百里,在王畿之邊,故鄙可釋為邊。又引伸為輕薄之偁,而鄙夫字古作啚。《最目》雲:“俗儒啚夫,翫其所習。”可證也。今則鄙行而啚廢矣。
“從邑,啚聲”注:兵美切。古音在一部,故鄙、否通叚用也。 [12] 

廣韻

方美切,上旨幫 ‖啚聲之部(bǐ)
鄙,陋也。又邊鄙也。方美切。四。 [13]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 鄙
古文:𠴿
《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竝音比。《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注: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為鄙,五鄙為縣。
又《廣韻》:邊鄙也。《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注: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老子·道德經》: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樸野也。《淮南子·詮言訓》:夫始於都者,常大於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𨝣。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鄙”字書寫演示 “鄙”字書寫演示
“阝”2畫,㇌(橫撇彎鈎)一筆寫成。“啚”寬“阝”窄,頂部“啚”高,底部“阝”低。“啚”,上窄下寬;“口”,㇕(橫折)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回”,上寬下窄,第二筆㇕(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豎段在豎中線。“阝”,㇌(橫撇彎鈎)在橫中線部位。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i̯əɡ
王力系統
p
ǐə
董同龢系統
p
juəɡ
周法高系統
p
iwəɣ
李方桂系統
p
jiəgx
西漢



東漢





ji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i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ji
擬音/王力系統

p
i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jĕi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iei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ji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ǐe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方美切
pjĕi
集韻
上聲
五旨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補美切
piɪ
禮部韻略


上聲





補靡切

增韻


上聲





補靡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pui
中州音韻


上聲
齊微





邦米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二紙


全清
補委切
pie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i
214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i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pi
55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pi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ʰi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pʰi
24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pʰi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pɿ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pi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pi
53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晉語
太原
pi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pi
52
上聲

吳語
温州
pei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pʰi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pʰi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pʰi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pʰi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pʰei
35
陰上

粵語
陽江
pʰei
21
上聲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ʰi
51
上聲

閩語(閩南語)
潮州
pʰi
53
陰上

閩語(閩東語)
福州
pʰi
31
上聲

閩語(閩北語)
建甌
pʰi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83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7-18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5-10-22]
  • 5.    平水韻 四紙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6]
  • 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528-529
  • 7.    丁義誠,張國慶,崔重慶.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1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29-130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9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1969-1970.
  • 10.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37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63.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979.
  • 13.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47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62.
  • 15.    “鄙”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6]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7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