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自明

鎖定
鄒自明,男,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研究員,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主任,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廣目地球科學衞星工程(SDG-1)副總指揮 [1]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常務副總指揮 [1]  ,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地面支撐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10] 
中文名
鄒自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1年
性    別

鄒自明人物經歷

1993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2014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4] 
1993年至今,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先後任空間大數據技術研究室主任、空間科學衞星運控部主任、中心主任助理、中心副主任等。 [5] 

鄒自明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空間科學與數據科學交叉領域研究,在科學數據治理理論、標準研製、空間信息組織與互操作、日地空間大數據系統工程、空間天氣領域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等方面開展研究。 [4] 

鄒自明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包括:
(1)作為工程副總指揮,組織實施了廣目地球科學衞星工程任務,SDG-1空間地球科學衞星成功發射。 [10] 
(2) 主持研製了支持多星多任務可柔性擴展的一體化空間科學衞星地面支撐系統平台,成功支持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衞星(悟空,DAMPE)、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QUESS)、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HXMT)、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夸父一號,ASOS)等系列空間科學衞星的在軌運行。 [10] 
(3)主持開展自然實體數字化建模理論研究,提出了空間科學數據組織模型、全生命週期管理模型等理論模型,解決了日地空間可計算時空框架,元數據發現、收割,分析工具/模型與計算資源的雲模式集成等技術難題,建成空間科學虛擬觀測台(VSSO)、日地空間系統研究環境(STAR-E)等空間科學領域數據基礎設施,實現了跨平台數據資源交叉檢索及雲環境下的科學計算分析服務。 [10] 
(4)主持開展基於深度學習的空間天氣事件圖像識別與特徵提取、大數據分析與建模、空間天氣事件演化規律和預測建模等研究,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空間天氣領域知識發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9-10] 
(5)建立了我國空間科學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科學數據中心,即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建成了國內首個空間科學領域科學數據庫系統,推動了空間科學領域科學數據的開放。 [7]  [10] 
(6)長期開展科學數據治理、要素化、標準和發展戰略研究。組織召集了以“科學數據治理與利用的前沿和熱點”為主題第S69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科技論文七十多篇。 [8]  [10] 

鄒自明所獲榮譽

獲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1]  ,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獲中國科學院載人航天工程重要貢獻獎,被授予“中國科學院參加載人航天工程優秀工作者”榮譽稱號。 [3] 

鄒自明社會任職

任國際科學理事會世界數據系統(WDS)中國空間科學數據中心主任、國際數據委員會(CODATA)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信息協會科學數據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國科技平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學數據專家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委會委員等。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