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氏輿地世家

鎖定
鄒氏輿地世家的興起鄒氏輿地世家,祖居湘中新化縣羅洪村(今屬隆回縣)。其輿地學,發端於清中葉嘉慶年間鄒文蘇之妻吳珊瑚(字季瑚)。吳珊瑚是當地輿地學家吳蘭柴的女兒,因協助其父吳蘭柴編校輿地書籍而通曉古今輿地。出嫁鄒文蘇後,所生6子從小受其薰陶,長大後都繼承母業,從事輿地學術研究,數第三子漢勳(1806~1854年)最有出息。咸豐二年(1852年),曾為魏源《海國圖志》繪製列國地圖,並與魏源合撰《堯典釋天》,有較高的知名度,擴大了鄒氏輿地學的影響。
中文名
鄒氏輿地世家
興    起
鄒氏輿地世家
處    於
祖居湘中新化縣羅洪村
創始人
鄒景山(亦名鄒文蘇)

鄒氏輿地世家鄒氏家族老祖

鄒氏輿地學老祖為鄒景山(亦名鄒文蘇),生有6個兒子,除自小從嚴教授文化和輿地知識外,還為每個兒子建了一棟房屋,其實是一座木結構四合院:深4.7米,寬71.85米,佔地6085平方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鄒景山之妻吳瑚珊師承其父吳蘭柴輿地之學,瑚珊對兒子從小傳授輿地知識,“常布灰畫禹貢山水圖以教六子”,故諸子長大後皆致力於地圖學研究,其中尤以第三子鄒漢勳成就卓著,被尊稱為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與當時馳名京都的魏源、何紹基並稱“湘中三傑”。
鄒氏祖宅現定名為鄒漢勳故居,2008年已遴選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部門計劃進一步挖掘宣傳鄒氏家族在輿地學上的影響和作用。 [1] 

鄒氏輿地世家長子

鄒漢紀著有《左氏春秋地圖説》6卷,率先提出“地理必須與天文相結合”。

鄒氏輿地世家二子

鄒漢璜著《羣經百物譜》。

鄒氏輿地世家三子

鄒漢勳,清著名學者,新化(今屬隆回)人。字叔績。咸豐元年(1851年)舉人。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輿地學家,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鄒漢勳一生著述豐富,主要有《五均論》、《讀書偶識》、《水經移注》等30餘種,共460餘卷,多毀於戰火,後人刊有《鄒叔子遺書》七種傳世。〈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本傳》〉年十五六歲, 佐長兄漢紀撰《左民春秋圖説》,十六七歲,佐仲元漢璜撰《羣經百物譜》諸書,十八九歲,即着手自撰《六國春秋》。二十歲以後,精研漢學,"居高平山中,窮年兀兀,日對一編,不與世俗接,亦少朋儕講習考訂之益,心精一縷,獨追古初。" [2] 

鄒氏輿地世家第三代傳人

鄒漢勳之子鄒世詒(1838~1908年),繼父業,頗多創新,咸豐八年(1858年),鄒世詒應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聘請,至武昌參與編纂繪製《大清一統輿圖》,還負責湖北、湖南等省的省縣地圖編制,繪有《湖北通志圖》、《湖南通志圖》、《直隸通志圖》、《貴州通志圖》等地圖,被稱為鄒氏輿地學第三代傳人。

鄒氏輿地世家第四代傳人

鄒氏輿地學第四代傳人則是鄒世詒的侄子鄒代鈞(1854—1908年)。鄒代鈞在地理學領域雖有多種研究方向,因時值俄、日、英、法等列強蠶食國家領土,便努力從事邊疆歷史地理研究。光緒十—年(1885年),因兩江總督曾國荃的介紹,隨朝廷太常寺卿劉瑞芬出使英、俄等國,乘機鑽研西方地圖學理論和繪製方法,回國後首創中國輿圖尺,翻譯繪製中外地圖,編制《大清會典圖》。光緒十七年,張之洞向朝廷借調鄒代鈞回湖北主持《湖北全省地圖》編纂工作以後,繼續留任武昌。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好友陳三立汪康年、吳德瀟等人的贊助下,鄒代鈞創辦了中國第—個地理學會——武昌輿地學會,出版地圖,開展學術研究。採用經緯線、中國輿圖尺、圓錐投影,暈渲法繪製地圖,首創銅版印製中外彩色地圖,開傳統輿圖學向近代輿圖學轉變的新氣象。繪製出版了大量的中外地理著作,使鄒氏地理學達到了最為興盛的階段。所譯繪的《中外輿地全圖》、被稱為晚清地圖集的代表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鄒代鈞卒於武昌,其家道衰落,輿地學會因經費不足而解散。

鄒氏輿地世家第五代傳人

被稱為鄒氏輿地學第五代傳人的鄒永瑄,(1858~1952年),是鄒代鈞的堂侄。永碹在鄒代鈞身邊作書童,曾隨鄒代鈞出國學習印刷刻版工藝,成為繪圖專家,後—直在武昌輿地學會工作。鄒永瑄在輿地學會解散的當年,利用學會部分資產,籌資在學會原址,即武昌橫街,開辦了我國第一家民辦地圖出版社——亞新地學社。社名取“亞洲”及其家鄉“新化縣”的首字而得名。
該社從1908年創辦到1954年遷至北京,合併於國家地圖出版社為止,先後由鄒永瑄及其子鄒興矩(第六代傳人),其孫鄒新垓(第七代傳人)三代苦心經營,長達近半個世紀。20世紀20年代,學社興旺時,還在長沙、廣州、南京、成都等地設立分社。均採用經緯度等新法繪製地圖,套色印刷,精確程度不斷提高,國內所出中外地圖,大半出於鄒家之手。武昌一度成為地圖出版中心,為我國地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鄒氏輿地世家第六代傳人

鄒永煊之孫鄒新垓為新中國地圖出版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鄒新垓193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系,畢業後留校任助理研究員。後隨張印堂赴滇緬地區考察地理。回校後,清華大學決定派他赴美深造,因父鄒興鉅病逝,應祖父鄒水煊之召,回新化主持亞新出版業務。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更知守業之艱。他一方面主持編制二百萬分之一的東亞和日本航行地圖,另一方面繼續編制出版一般地理參考書和教學用地圖,併兼任清華大學地學會主辦的《地學集刊》主編,由亞新出版,每年4期。1975年,新化鄒氏地圖世家最後一位傳人悄然離開了人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