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鄉關何處

(野夫創作散文隨筆集)

鎖定
《鄉關何處》是野夫創作的散文隨筆集,首次出版於2012年5月。
《鄉關何處》以小説的筆法,以詩的語言,以史家的剋制,鋪歲月為紙,蘸血淚為墨,白描出作者的一個個布衣之交、莫逆之交、刎頸之交和忘年之交,記敍了養育他身體、滋養他靈魂的長輩。作者奉獻給人們的,不僅是親長故人和至交摯友跌宕起伏的命運和幾代人的傷痛,也是一幅幅悲劇時代的長卷。 [1] 
作品名稱
鄉關何處
作    者
野夫
文學體裁
散文隨筆集
副標題
故鄉•故人•故事
首版時間
2012年5月
字    數
120千字

鄉關何處內容簡介

《鄉關何處》中,野夫寫自己故鄉的人與事,有關於母親、外祖母、大伯、麼叔等親人的傳奇故事,也有好友、難友與志同道合者的人生記述,這些向來不被大歷史的宏大敍事所顧及的個體生命,卻同樣折射出這個國度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風雲變幻,而野夫的野心正在於此,他試圖用這些“失意者”“苦難者”“受害者”“守望者”,還有他筆下的“瞎子”“畸人”“幽人”“烈士”等,來重新書寫那段歷史。 [2] 

鄉關何處作品目錄

中信出版社2012年5月版目錄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年4月版目錄
序 塵世中的輓歌/章詒和
序:日暮鄉關何處是/柴靜
江上的母親——母親失蹤十年祭
江上的母親——母親失蹤十年祭
墳燈——關於外婆的點滴回憶
墳燈——關於外婆的點滴回憶
組織後的命運——大伯的革命與愛情
大伯的革命與愛情
生於末世運偏消——幺叔的故事
生於末世運偏消——幺叔的故事
別夢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
別夢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
大水井的守望者
大水井的守望者
瞎子哥
瞎子哥
畸人劉鎮西
畸人劉鎮西
幽人蘇家橋
幽人蘇家橋
烈士王七婆
烈士王七婆
流放的書齋
流放的書齋
故鄉,故人,故事
——關於拙著幾種的註腳並答謝天下同道 [3] 
故鄉,故人,故事
——關於拙著幾種的註腳並答謝天下同道 [4] 

鄉關何處創作背景

在《鄉關何處》裏,野夫先後寫了母親、外婆、大伯、玄叔等10位人物,其中既有親戚,也有近鄰,還有一些曾在故鄉偶遇的人。讀者通過他們的人生歷程,還會看到社會背景的變革和變遷。野夫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説:“我的父系和母系兩個家族,在二十世紀所遭遇的各種命運,可謂既普遍又奇特。實際上類似的故事很多,但是卻少有記錄。一方面我對父母的早逝很歉疚,個人需要還情感債;另一方面,今天的很多青年,不太清晰這個國家的來歷。沒有過去,就沒有當下;不深刻認識當下,民族也難有美麗未來。我寫作的起點,是想要大家先了解許多歷史的來源。” [5] 

鄉關何處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鄉關何處》中,野夫先後寫了母親、外婆、大伯、玄叔等10位人物,其中既有至親,也有旁戚,還有一些人生中的偶遇。這些人物,大多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後的剿匪、土改和階級劃分、“文革”,直至今天的種種重大事件。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中,鮮明地印刻着重大歷史事件的蒼涼背影。
野夫的筆墨偏重於“家”的敍事。外婆原本出身名門,然而,由於戰亂頻發,交通信息閉塞,外公婚後另娶新人。雖然外婆最終與外公離婚並終身未再嫁,但她並未因此而怪罪外公,當外公去世後,最終還是她幫忙收拾遺骨。外婆篤信,沒有什麼力量比善良更為強大,所以當她走完那悲劇的人生,仍舊給人以無數懷念。母親的一生,似乎總是在為兒女操勞,為了不給兒女添亂,她最終留下遺書,毅然走向了深秋的長江。大伯張志超與王冰松的戀情,從1938年至1990年,跨越了半個世紀。
在《鄉關何處》中,家是永遠的敍事,同時也是世事變遷的縮影。在家的背後,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社會重大事件的陰霾,它們總是像一張無情的大網,將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死死纏繞,任其悲歡與離合。在抗戰年代,外公赴命參戰,富家小姐出身的外婆不僅學會了打短工餬口,骨子裏還透出從未有過的堅強;解放初期,母親被劃為“右派”,在“文革”中又經歷了丈夫被“打倒”的遭遇,但她“亂髮在風中飄飛,有誰曾知她的高貴”;大伯張志超與王冰松的戀情,見證着解放前地下工作之艱險、革命愛情之純潔,然而,解放後大伯政治身份的認定卻一直遭遇人為因素的野蠻阻攔……在這些敍事中,還有位數十年如一日堅守李氏宗祠的仇老漢,他身懷絕技,卻“像一個古代的義僕守着恩主的墳塋般,守望着李氏宗祠的落日殘照”。這不禁讓人追問:到底是什麼鑄就了他這份忠貞的信念,是歷史的宿命,還是李家曾經的恩澤?
《鄉關何處》中的每一個人,都對親人義無反顧地愛,對家庭無所保留地付出,對友人赴湯蹈火地幫助……但在強大的歷史事件面前,他們卻又如此微不足道。大伯張志超以一生書寫了對革命、愛情的忠貞,但他本人卻未能得到與當年那些同事同等的社會待遇。後來,歷經重重困難,他終於與王冰松重逢,然而,當年充滿活力、朝思暮盼的這對戀人卻已兩鬢斑白,王冰松更是兒孫滿堂。雖然他們渴望相見,但相見後,卻無法邁開那日思夜盼的一步。
任何重大歷史事件,都離不開家的構織。任何家庭敍事,也離不開宏大歷史背景的襯托。從野夫的字裏行間,人們可以看到上一代人遭遇的諸多曲折。他們之中,有的付出了青春,有的付出了愛情,有的堅守着數十年前的一個小小承諾,有的則為了對文化的孤獨堅守而求索。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強大的歷史面前,他們很難改變什麼,唯有忍受,委曲求生。這是野夫的私人記憶,也是一部折射上一代人命運的公共記憶。對於上一代人的遭遇,現在再難做出實質性的補償,但可以抓緊蒐集整理這些寶貴的記憶,這既是對歷史的緬懷,也是為了從中汲取教訓,避免歷史重演。 [6] 

鄉關何處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12年7月,《鄉關何處》入選新浪中國好書榜三週年暨2012半年榜“十大好書”。 [10] 
2012年12月15日,《鄉關何處》獲得2012中國嬌子新鋭榜年度圖書。 [8] 
2013年1月,《鄉關何處》入選“2012年度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 [11] 
2013年1月,《鄉關何處》入選由新華網與中國圖書商報社跨媒聯合主辦的“2012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 [13] 
2013年3月,野夫憑藉《鄉關何處》提名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大獎年度散文家。 [14] 
2016年12月,《鄉關何處》入選豆瓣2016年度書單190種。 [15] 

鄉關何處出版信息

2012年5月,《鄉關何處》由中信出版社首次出版。2016年4月,《鄉關何處》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鄉關何處:故鄉·故人·故事》
2012年5月
中信出版社
978-7-5086-3297-1
[16] 
《鄉關何處》
2016年4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561-6
[4] 
《鄉關何處》不同版本封面

鄉關何處作品評價

《鄉關何處》是一本被強烈感情驅使着寫作出來的書,作者野夫儘管行文剋制、毫無煽情之意,但事件本身已經超越於文本之上,開始控制讀者的情感,因此讀時要忍住內心的啜泣,才能將一篇文章完整地讀完,這啜泣不是因為同情書中人物的遭遇,而是生而為人對苦痛近乎本能的共鳴。(評論家韓浩月評) [9] 
讀過野夫的散文集《鄉關何處》,對作者“野夫”這個名字卻有了幾分揣度。想來其一乃是野性不羈的匹夫之意。在野夫的文章背後,不難讀出他的落拓不羈和瀟灑坦蕩,他在這本書中書寫自己的故鄉、故人與故事,其實也是在寫自己的人生往事,下筆之處可見他的氣節與襟懷,而他的文字也是灑脱與自由的,情緒是悲憤又剋制的,襟懷是高遠和孤獨的,恰如荒村夜靜聽説書,讓人頓生愴然之感。錢穆曾説,好的文章背後站着一個人,讀野夫之文,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評論家朱航滿評) [2] 
《鄉關何處》裏面野夫談的是一些我們在很多同類型的寫作常看到的題材,就是怎麼樣透過對一個家人身世的追溯,去談到自己在60、70年代,50年代到70年代,那30年很動盪的時期裏面,家裏面所經歷過的種種變化,打擊,甚至是慘劇跟悲劇。很多人寫這樣回顧的時候,會變成一種訴苦,或者意中哀嘆,或者一種很強烈的控訴。野夫當然不是沒有這些東西,但是問題是野夫的散文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的寫法,他在寫作上面採取了一種在我看來相當節制的,就算寫他母親,他有時候也會説他心裏面會淌出血來。但是他能夠節制的抽離一點,冷冷的,有一些筆調説是冷冷的去寫一些東西,讓你覺得是格外的震撼,格外的動人。(作家梁文道評) [7] 

鄉關何處作者簡介

野夫,本名鄭世平,網名土家野夫,土家族,1962年出生於湖北省恩施地區利川縣。中國自由作家,曾當過警察、書商,出版小説《1980年代的愛情》《父親的戰爭》《國鎮》,散文集《身邊的江湖》《鄉關何處》,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説、論文、劇本等約一百多萬字。2006年獲“第三代詩人回顧展”之“傑出貢獻獎”,2009年獲“2009當代漢語貢獻獎”。2010年憑藉《江上的母親》獲台北2010國際書展非虛構類圖書大獎,是該獎項的第一個大陸得主。 [12] 
野夫 野夫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