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都市症候羣

鎖定
為房子、為車子、為票子;為婚姻、為愛情、為孩子;為油價、為肉價、為個税……面對諸多的選擇與顧慮,面對兩難甚至多難困境,人們在理性與感性、慾望與剋制、道德堅守與缺失、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與困惑……折磨着“都市忍者”們脆弱而敏感的神經。造就了一系列的“都市症候羣”。
中文名
都市症候羣
分    類
社會
表    現
職場狂躁症
典型病症
手機強迫症

都市症候羣典型病症

A、職場狂躁症——瘋狂購物,心理空虛
B、手機強迫症——聽到手機鈴聲就以為是自己的電話,沒帶電話就無法生活
C、成功焦慮症——期待成功,以至於演變成對現狀的羞恥
D、三高單身症——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的人嫁不出去或者娶不到老婆
E、高薪貧困症——薪水高,但是因為各種過高的債務,使得常有因貧困帶來的緊張感
F、婚姻恐懼症——隨着婚期的臨近,準新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甚至產生臨陣脱逃的念頭。
G、Office孤獨症——又稱office自閉症,工作中封閉自我,很少與人交流,常有異常的情緒與行為
H、亞健康危機症——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有關,更與長期反覆出現的心理緊張有關,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視不得不承受着工作、生活壓力和心理負擔等,再加上家庭、社會矛盾糾葛和自我期望過高。以至於失眠、疲勞、情緒激動,焦躁不安,愛發脾氣、多疑、孤獨、對外界事物興趣減退、對工作產生厭倦感等。這種處於“亞健康”狀態患者年齡多在20至45歲之間,且女性佔多數,也有老年人。就行業而言,最容易患此病的依次為飛機調度員、學校教師、企業經理、汽車駕駛員和警察。此外,A型行為者的發病率也較高,其中又以心理素質較差和不善於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
I 、非典型失眠症——出現早醒等睡眠障礙,但情緒卻不一定低落,相反有的還會很容易激動、煩躁不安。不過,如果在早醒的同時有持續的工作效率下降,自我評價降低,或焦慮、坐立不安等現象。
J、假日綜合症——亞健康危機症的一種,節假日過後無精打采,身心俱疲,有的人甚至住進了醫院。 [1] 

都市症候羣造成原因

都市症候羣第一類:主要是由於壓力而引起的,包括:亞健康危機症、慢性疲勞綜合症、大學生上課厭倦症、高薪貧困症、辦公綜合症、成功焦慮症、非典型失眠症、假日綜合症。
都市症候羣第二類:主要是由於缺少自信,缺少情感的寄託引起的,如:購物狂、無限數碼升級癖、手機強迫症、快樂缺失症、網絡依賴症、揹包狂、戀愛飢渴症、性不滿足症。
都市症候羣第三類:則源自於性別和性的觀念問題,包括:強迫美容症、婚姻恐懼症、減肥綜合症、三高單身症。
都市症候羣第四類:綜合原因造成的,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甚至還可以把耳鳴症、高血壓也都歸納進來。這一類的特點是,他們並不如前面三類多屬於“新生”病症,但在現代的都市環境中變得更為明顯,患病年齡也更加“低齡化”。 [2] 

都市症候羣相關調查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74.1%的人不滿意自己所在的一線城市的生活質量;認為一線城市能提供優質生活的網友不足15%。而在另一項關於“逃離‘北上廣’讓生活更美好之十大幸福城市”的調查中,超過1萬人參與了投票,成都、杭州等二線城市位居榜上。

都市症候羣糾結重點

——納税還是不納税?糾結。個税起徵點上調,6000萬人不用再繳個人所得税。本該高興,但很多人又犯了愁:“不納税”,將沒有個税證明。這或將使得很多人在購房、買車、辦理居住證等方面受到影響。而這些人很多屬於中低收入的城市外來人口。
——買房還是不買房?糾結。怕當房奴,卻更怕想當房奴都當不了。 “生活靠邊,買房搶先”,當初的理想主義者成了徹底的現實派。為了擁有“立錐之地”,甘願起早貪黑、摸爬滾打、省吃儉用、加班加點,借貸買房。但是,“等到有一天,所有的錢都還完了,頭髮也就白了,嘴裏沒有牙了。”
——開車還是不開車?糾結。當交通工具從兩個輪子終於奮鬥成四個輪子的時候,擁堵、限行又成為都市“上班族”們的另一種自我折磨。年初,有媒體曾以“新年願望”為題採訪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多位工作人員,發現升職加薪自然是“上班族”所渴望的,而他們最迫切的願望居然是能夠輕輕鬆鬆去上班,跟堵車、擠車説再見。
面對諸多的糾結,“神馬”恐怕難以“都是浮雲”,雖然被冠以各種“奴”的頭銜,都市人還是很難不孜孜以求。糾結背後,是焦灼的心靈。於是又有了各種族:“路怒族”、“捏捏族”、“賴班族”。 [3] 
參考資料